《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之九: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

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之九: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

  

唐朝以前,没有" 古文" 这个概念。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他称自己所写的那种继承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与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古文用的是俗下文字,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和典故。唐中叶,由于韩愈的大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组成了一个新的文人集团,渐成一种社会风尚。后来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古文的业绩更著,影响更大,并逐渐压倒骈文,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这个运动主要是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对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中国散文在先秦就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两汉散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同时又受辞赋的影响,开始骈化;到了魏晋骈文初步形成,这是一种讲究声律、对偶和整齐句子的有格律的诗化散文,本来是对文学体裁的一种丰富,但到了南北朝时期,注意形式美的骈文因投合贵族阶层的趣味而向形式主义方面畸形发展。到了唐代,反对骈俪的复古运动开始高涨,初唐至中唐不少有识之士进行了创作古文的尝试和理论探讨,为韩柳古文运动奠定了基础。
  
韩愈和柳宗元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助儒学复古运动的旗帜,开始倡导古文运动。韩愈提出,要用" 道" 来充实" 文" 的内容,以纠正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古文不但便于表达思想,而且它本来就是" 载道" 的。这在当时很具感召力,从而促进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  
古文运动的基本精神有两方面,一是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内容,文是形式。韩愈说:" 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柳宗元亦说:" 文者以明道。" 虽然在" 道" 的具体含义上韩、柳并不完全一致,但文应该为道服务,文章更贴切地传达思想,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古文运动的另一个内容是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创立新的散文必须有新的语言来负载。新的文学语言一是要" 惟古于词必己出" ,道是古人的,传道的是今人,必须创造新鲜的词语;二是" 文从字顺各识职" ,即要用自然的语法规范来创作,从而创造自由流畅的新散文取代数百年占据文坛的骈文。这些主张都具有积极意义,符合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当自然质朴的文章被畸形讲究形式的骈文所代替时,也就使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文章戴上了镣铐,古文运动顺应了历史的要求。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阳人,公元 792 年中进士,当过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后上疏言触怒当权者被贬阳山令。公元817 年任刑部侍郎,两年后又因上疏谏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被公认为最能" 折节下交" 、奖拔文人的人,后人称他" 开设户牖,主张后进"。他不遗余力地奖拔了孟郊、张籍、贾岛、李贺,而这些人也众星拱月似地使他成了文坛盟主,取得宗师地位。  
韩愈的散文理论,表面上看是复古运动,其实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和创造。他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树立了新的文章标准。他同时是一位杰出的古文家,他把新型的古文广泛地运用于政论、书启、赠序、杂说乃至祭文等各种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散文和带有文学性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韩愈散文的特点。

韩愈擅长论说文,他的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结构,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比如论说从师之道的《师说》,用不长的篇幅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较有说服力。杂说是韩愈散文中近似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它往往用来感慨时事,借题发挥,讽刺批评,它们篇幅短小然而说理透彻,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比如《杂说》四,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寄寓内心不平,很有气势。

韩愈的记叙文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事件也相当完整,与《史记》中传记文学的" 实录" 精神一脉相承,并带有作者强烈的爱憎色彩。如《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等人英勇守城的事迹,绘声绘色,虽着墨不多,而一个忠勇坚贞的形象已呼之欲出。韩愈的长篇抒情散文亦有造诣,《祭十二郎文》哀悼亡侄,以细琐家常的诉说,融入作者的骨肉深情和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写得凄切动人。  

韩愈的文章是他的古文理论的良好实践。他在句法、体裁、语言等方面彻底摆脱了骈俪文的束缚,尤其语言上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和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许多新词汇。他用纯净的散文单行,文气自由奔放,一脉贯注,也使其风格雄壮奔放,波澜曲折。他的文章句型长短不一而又错综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感,有时也吸收骈文的长处,骈散相间,使文章更富变化。在体裁上,韩愈也有发展和创造,他扩大了同一体裁的表现范围。韩愈有的文章过于追求新奇或古奥,有些生涩难懂,为其缺陷。

柳宗元(公元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人。21岁登进士第,31岁为监察御史里行。他参加王叔文集团,积极从事政治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等,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47岁死于柳州刺史位上。

柳宗元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惊人的才华,并满怀政治理想,希望为国为民尽力。贬谪十年,使他对现实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有了深切的体验,不但世界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而且文学创作也更富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具的散文家。他是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假如说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更为卓著的话,那么柳宗元以其新型的古文为这一运动奠定了基础,其文学成就高出韩愈。  

寓言讽刺文和山水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富创造性的文章。他的寓言小品,一针见血地讽刺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实,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三戒》就是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来讽刺那些骄奢淫逸,得意忘形的狂妄之徒,其中的《黔之驴》已成为中国众人皆知的故事,为统治阶级的丑态画了一肖像。《罴说》所描写的是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这些寓言故事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委婉生动而又幽默十足地进行描写,共结论往往是精炼的三言两语点明主题,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柳宗元把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断,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柳宗元还是郦道元之后刻画山水的能手。在柳宗元的笔下,山水记再不仅仅是纯客观景物的描绘,而是融合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是" 有我之景" ,山水游记也由此成了独立的体裁。《永州八记》是山水记的代表作,作者不仅以清丽的文笔描绘自然山水的形状,而且寄寓了自己政治上受迫害的抑郁与愤激之情,山水之间隐现着作者的身影。《钴鉧潭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中的草木、泉石写得生动逼真,同时又具有与作者性格相一致的高洁与凄清,自然山水再不是冷漠的客观存在,而是亲切的知己,自我的折射。  

除上述两类散文外,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如《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都以真人真事为依据,描绘正直的官吏和勇敢自救的童子,剪裁得当;还有一些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者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带有寓言文学的特征,如《捕蛇者说》,更直接地揭露现实,以蒋氏三兄弟宁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事件来侧面抨击统治者的严酷剥削。  

柳宗元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条理清晰,缜密严谨,字凝句炼,意境幽深。  

韩柳从理论到创作推翻了骈文的统治,取得古文运动的胜利。但在唐代,古文运动并未充分发展,后继者们更多追逐韩柳的" 创新" 主张,追求奇僻而走入狭径,直到北宋中叶的欧阳修才确立了韩柳古文传统。  

晚唐的古文处于衰落,但讽刺小品却放出奇彩,它继承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传出抗争和愤激之音及批判锋芒。罗隐的《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多愤懑不平之音,目的是" 警当世而戒将来"。皮日休的《皮子文薮》中的小品文,托古讽今,一针见血。陆龟蒙的《笠泽丛书》中的讽刺散文,辛辣地讽刺贪婪的官吏,很生动出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