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193部作品

《留德十年》

作者:季羡林

长度:12万字左右

适合:初中以上

这是一部回忆录,季先生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讲述了他去德国、在德国、回国的整个过程。

季先生从清华德语系毕业后,受聘到济南国立高中当国文教员,由于太“安静”,无法融入派系斗争,日子并不好过。恰在此时,清华大学同德国签订了一个交换研究生的合同,属于半公费性质。季先生说是“出国热”把他推上了出国“镀金”之路。原计划二年。

经过“满洲国”和苏联,一行穷学生战战兢兢地到达了德国首都柏林,那里的风气相当不好,于是季先生选择了一个仅有十万人口的小城——哥廷根。别看城市不大,哥廷根大学却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学术圣殿。在这片净土上,季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整洁、朴实、严谨的生活态度,也感受到了德国学者们自由、开放、认真、专业的学术精神。就是在这里,季先生找到了他终身主要的学术方向——梵文。

两年学习期满时的1937年,中国的抗战开始了,他回不了国了。1939年以后,二战正式打响,回国更不可能。由于德国承认汪伪政府,留学生们还过了几年没有国籍的日子。细节就不在此讲了。1940年,季先生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世界顶级的梵文专家。但是,他并没说到这一点,只是为来之不易的学位感到紧张和高兴。

随着二战的发展,德国本土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先是食物匮乏,接着是无休无止的飞机轰炸。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季先生看到了更真实的德国人:普通百姓单纯地被法西斯左右着,过着麻木的生活,却很少不满的情绪;而学者们,还是把作学问当成头等大事:一次轰炸后,季先生在街上遇到了德国飞机制造之父、世界著名的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教授,他老人家正盯着一堵被气流摧毁的短墙自言自语:“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我的实验室无论如何也装配不起这些东西!”

就是这些普通而又可爱的德国人,不仅把知识倾囊相授,也用他们的生活和治学态度影响着这位中国学生。不能不说是德国的十年塑造了季先生的学术人生,季先生本来就有点耿直的性格也正是在德国找到了真正的共鸣。因此,季先生把他人生中两段难忘的时光写成了回忆录,即《牛棚杂忆》和本书——本书成书在前。

季先生的语言平实流畅,用我女儿的话说:话会自己往前跑,从不用再“滚”第二遍。字里行间透露的那种老人的成熟与怡然的人生态度,能让人心静。

书不长,字很大,易读。建议对读书不太感兴趣的家长从此书入手,慢慢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也许是我们能与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共同进步的唯一方法。

鉴书人:阁楼主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