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复兴,尽在“行大道”

厦门  尤德才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道”是中华文化的根,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易道广大,洁静精微,整个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如“亲道,君道,臣道,师道、剑道、茶道”等等,哪怕做儿子要守子道(也就是孝道了),妇人要守妇道……。“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大道”有两大特征。

 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中国自古就有公天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礼记·礼运篇》的名言。它即是个人高尚价值观的取向,更是治理国家社会的最高准则,千古“不易”之大道。自黄帝开始,至颛顼、喾、挚、尧、舜,王位传递并非世袭,而是贤者继位。尧至舜、舜至禹的禅让特别鲜明地呈现出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天下非私”的心怀,“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仁爱及和谐精神实质。

 所以,在社会治理体系的王位传续较为和谐传承,共同尊道贵德,以“天下为公”为主要原则,构成中华上古的原始国体。尽管轩辕黄帝使用了武力,但重心不是武力,而是为了注重文教与修德,社会和谐为根本。其所作为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等先代神圣是一致的,也是“天下为公,天下非私”的心怀。黄帝一生成就是继承延续了中华敬天法地爱人的文化传统,构成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为贵”为“中华魂”,所以被中华子孙尊为人文始祖。

 很不幸的是,中国自从进入夏朝以后,就从公天下变家天下了。夏朝背离黄帝奠基的王道政治,国家一开始就动荡不稳。启坏禅让、太康失国、寒浞逐相、帝杼东进、夏桀暴政、商汤革命取而代之。

  经历了夏商周之后,中华文明出现了系统扭曲。之后朝代都实行王位家传,或者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经过几百年的延续,王位家族承传变成了惯例、制度。远不及黄帝王朝七君五帝长治久安和天子修道及禅让的和谐。

  或者说,黄帝王朝七君五帝,天下的所有权归天下人,其治理权由“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非私”的领袖来行使;从夏、商、周之后的社会,基本确定天下的所有权归天子、诸侯、大夫所有,治理权也为他们所掌控。

  我以为,一个国家社会能否和谐文明、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国家各个层面能否体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几千年无法走出血腥的改朝换代怪圈,主要原因仍是无法摆脱“打天下,坐江山”的陈旧封建思维,违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然法则所造成的。因为,别人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办法?随之而来必然是暴力相争,社会动荡,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无休无止,重现“周期率。

  当今人类社会没有比公民教育、民主法治更能充分体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是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基石,民族强盛之路。它是东西方发达国家文明和成功的共同经验。在人类几百年的探索实践中已经趋向成熟和完善,并且正在深入人心。是当今人类社会最能充分体现公民当家作主、最能保障公民权利,最为公平公正,彰显人性尊严,实现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实現自我理想,社会和谐,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等。是当今人类社会较能接受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管理体制。

   二、 “和谐”是大道的特性。

  《易经》揭示天道、地道、人道,处处充溢着“和谐”之理。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不断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自然融通, 刚柔相济,上下相应,展现了大自然动态统一及和谐有序性。和谐处处可见,都在《易经》系统和谐的哲学里。它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类和谐的基础。后来的轩辕黄帝、儒家和道家都尊崇其学说,也是“和谐”这一概念的最初源头。

《易经》的“和谐”大道是科学与哲学的完美统一,是天下普遍适用的大道。宇宙要是不和谐,天地相互冲突碰撞,我们在大地上何以安宁生活?“和谐”了,阴阳相生。如一个家庭要有夫跟妻,阴阳和谐生子,产生1+1>2功效。不“和谐”,阴阳就会相克,夫妻离婚,家庭受损,产生1+1<2功效。

《易经》的和谐辩证理念开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智慧的钥匙。中华“和谐”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与“和”字相连的词汇不胜枚举,如:和谐、和平、和睦、和美、和善、和气、和悦、和乐、和顺、和好、和畅、和蔼、和缓、和解、平和、温和、祥和、和为贵、协和万邦等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如果你是中国人,不管到天涯海角,生活在什么样国度,过什么日子,《易经》和谐辩证的哲学理念,追求心灵和谐、家庭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处事价值观和方法论,已深入炎黄子孙之血脉中,日用而不知。因为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 一种信仰,周行而不悖。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在国家治理上“政通人和”、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化重要的作用,是把“道德”体系用通俗化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

  孔儒思想之所以能代表中华文化,在于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精髓(诸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仁、义、礼、智、信、勇、忠、孝、慈、中庸、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伦理背后,隐含的价值取向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并成为指导性的原则,与“和谐”大道的特性,中华文化价值核心的“中华魂”最为吻合。造就现代人类文明社会中(诸如日本和魂,大和民族也深得“中华魂”和儒家精髓),还有古人所说的“中华礼仪之邦”作出不可磨灭贡献。我们要持经达变,与时俱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改革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因为,不同的阶层和党派,很少人会说:“我们不要和谐社会”。而且,无论从那个系统看,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总是没错的,系统“和谐”才能产生1+1>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不“和谐”产生1+1<2(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和谐”最具有普世价值。

 我以为,中国改革方向是建立“符合文化传统和大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公民教育和民主法治国家”。因为,和谐社会是以公民教育、民主法治为基础。和谐社会是改革主旋律,也是改革目的,不和谐的改革绝对不是有效的改革!

 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复兴在于中华价值文明传承,植根于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为贵”这两个大道特性的理念上,重铸中华魂! 试想,连中华的文化和哲学,祖宗都不晓得,如何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精神支柱,一个不尊重和不敬仰自己祖先的民族文化,是没有根基和凝聚力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靠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崛起的。而且,文化灭亡比亡国更可怕!失去了它,就像古老的玛雅民族一样,随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烟消云散。以色列为什么它能够在灭亡2000年后又重新复国复兴?究其原因,是以色列顽强保留自己文化。

 否则,即便是“康乾盛世”的繁荣,也仅是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重复着中华民族的血雨腥风的轮回!因为,今天如果站在满族人角度看,今天满族的衰落,恰恰跟清朝“康乾盛世”的繁荣有直接关系。因为康、雍、乾为了统治者利益,为了“康乾盛世”的繁荣而实行汉化有重大关系!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在于不知祖宗是谁?自己文化是什么?中华民族复兴尽在“行大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