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能识证者,方能治病——产后缺乳医案一则

王某,女,35岁。2008年4月18日初诊。

产后4月余,乳汁不足,近一月来明显减少。自述曾就诊于一位老中医,所开中药效果非常明显,每服一剂药都可见乳汁增多,但停药又复减少,断续服药30余剂,疗效不能维持,且药价昂贵,终止治疗。诊见身体偏瘦,精神欠佳,面色青黄,面呈忧郁,乳房不胀,纳食尚可,大便调。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缓。证属脾虚气弱,气血生化不足。治以补脾益气,佐以通乳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15g,党参9g,当归9g,炒白术12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王不留行15g,炙甘草3g。4剂水煎服。

2008年4月22日二诊:服药后乳汁稍有增多,余无不适。上方守方连服35剂,乳汁充足,气色明显好转,停药。

胖子绝不是大吃一顿就能胖的。

按:产后缺乳,属气血虚弱者,多见体弱、纳差、乳房柔软不胀,治宜补益气血;属肝气郁结者,多见乳房胀憋,胸胁不畅,治宜疏散郁结;属热毒瘀滞者,多见乳房红肿胀痛,治宜解毒散结;尚有属肝肾不足者,治宜补益肝肾。

自然想到肝郁,用药不忘疏肝理气;“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不可能不用通乳之品。这样想来,处方时早已失去了那种简单、自然的辨证用药,顾虑太多,主次不清,方药越开越大,而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用药期间,患者多次提及能不能药量开得大一些。患者这种心情,医者可以理解,但切不可顺意患者而随意加大药量,胖子绝不是大吃一顿就能胖的。

《经方实验录》中说:“唯能识证者,方能治病。”前医用药有效,但不能痊愈,可能与补益和通乳主次颠倒有关。清代医家徐灵胎称这种治法为“劫剂”,取效于一时,临床不足取。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