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魏则西事件,百度缺了什么?
继“纳吧”事件后,百度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次是源于一个叫魏则西的年轻人的死。
不幸得了滑膜肉瘤,结果会如何,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很清楚。如果没有“百度竞价排名”人为干预的广告推广,如果百度能在内容、疗效等事关消费者生死的信息真伪准确性上“做足文章”,是绝不至于掀起如此大的舆情风浪的。
这起事件在网上会持续发酵,很大原因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资本经营,百度已是当下公众获取权威信息的首要搜索引擎,对其依赖性与信任度甚至超过了一些权威刊物。
然而,百度毕竟只是一个企业,逐利的资本本性天然地决定了无论百度对外如何宣称自身的公益良心,面对金钱与利益,同样有沦陷的可能。
“莆田系”用极其诱人的金钱投入获得了百度优先推广的特权,从市场上讲,是符合市场竞争的本质规律。但问题就在于,医疗服务并不是一般的商品性服务,其事关普通老百姓的生死健康,有着天然的公益本质,百度在做出为其人工推广的选择之前,应该充分评估其真实性与准确性,但很可惜,百度选择了“视若无睹”,这个“任性”的选择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截至美国股市周一收盘,百度股价大跌近8%,市值蒸发更是超过5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讲,“莆田系”算是我国医疗服务探索市场化的第一批先行者,但与其他领域开荒者的正面意义相反,“莆田系”几乎成了反面典型,不搞医术搞套路,不讲良心讲利益,民营医疗的医改之路任重道远。
5月2日,侠客岛一篇《百度,有毒》引发舆论共鸣,里面提到:三十多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总是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尴尬境地。文章在触及当下民营医改痛点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或者说民营医改之路的选择是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舆论中谴责百度的声音占了大多数,认为是百度的广告之恶在重新点燃魏则西生命之火的同时,无情将它熄灭;当然,对涉事医院、莆田系的问责声音同样此起彼伏。
百度也好,涉事医院也罢,说到底都是源于在探索改革之路的同时,还太缺乏秩序的规范与道德的约束,普通商品尚且需要市场规矩的把控,何况此类事关民众身体健康的医疗服务与产品。秩序依赖于法律红线的框架性制约,道德则要依靠企业、涉事医院在良心上的自我升华,两者缺一不可。
事实上,这个秩序的建立与道德的形成并不容易,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企业就能单方面倡议建立,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一整套完备且合理的共识建立,其中像百度这样的巨头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4.19座谈会上,总书记就特别强调: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
魏则西事件终会过去,但对百度、武警医院、莆田系,还有太多的反思在持续。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