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的由来及赣州地名文化的三个特色
原创 牛汝辰
赣,是指字从章从贡,贡亦声。“章”意为“站立在最前面”。“贡”指“向中原皇宫进献贡品”。“章”与“贡”联合起来表示“在朝贡的队伍中站在头里”。赣字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赣,《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送切,音贡。《说文》作赣。赐也。从竷省声。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赣县,因章、贡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后,为郡、州、路、府、道治所;1949年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立赣州市。
赣州古称南康郡、虔州,位于江西南部章贡二水汇合处,是千里赣江第一城,因保存有大量的宋代文物古迹且品位高,被当代专家学者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城市建筑始于西汉,建城于东晋,扩大于五代,宋代则是赣州发展的高峰期,城市雏形逐渐形成,文化也呈现繁荣,在城市建筑、街巷布局、地名、城防、民风、价值观念、人文景观等方面都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并波及周边地区。
时至今日,在赣州老城区的街道地名中,大部分都与宋代息息相关,大部分是根据宋代的街道布局延续下来的,赣州宋城也通过街道地名被记录下来,在人们的传诵中传承下来,使得赣州宋城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赣州宋城文化就更具影响力。
(一)兴学重教
赣州城中现存的历史地名中有许多都能与名人或历史联系起来,如濂溪路,位于市区东北部,以纪念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而得名,北宋嘉祐元年(1061年),45岁的周敦颐调任赣州通判。在任期间,周敦颐兴办了濂溪书院,以传播理学思想,今赣州城区仍保留有“濂溪书院”遗址;阳明路,位于市区中偏北部,为了纪念王阳明在赣州的业绩而特地命名的,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的王阳明巡抚南赣漳泞,坐镇赣州,在镇压了农民起义和平定叛乱之后,他在赣州各县兴办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修葺濂溪书院,创办阳明书院,亲自授徒讲学,学者云集其门,相聚赣州,今天赣州城还保留有王阳明曾经讲学过的阳明书院;世臣坊,原名侍臣坊,位于城区东北部,据清同治《赣州府志》载:“世臣坊为曾准、曾弼、曾懋、曾开、曾几、曾逢、曾逮、曾连、曾迪、曾造、曾集、曾概等父子祖孙立”。
曾氏家族世居赣州城东长兴乡杨梅村,系当地的大族,曾家一门同出四进士,人称“虔州四曾”。他们的故事在古城赣州民间广为流传;文清路,为赣州市纵贯市区中部之主干街道,以宋代赣州籍理学家、诗人曾几谥号命名,曾几(1084—1166年),字吉甫,历官辟雍博士、宣义郎、校书郎、应天少尹、提举淮东、湖北茶盐公事,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等职。后因反对秦桧降金而被罢职,寓居上饶茶山寺七年多,因自号茶山居士,逝时谥号文清,封河南公,故人又称曾文清、曾茶山。
曾几为官多年,不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始终清正廉明,坚持清吏治,据纲纪,以御外侮。在这些纪念名人的地名中既有具有大儒风范的理学始祖,又有不畏权贵、爱国爱民的赣州名士,这些事迹从侧面反映出赣州宋城浓郁的兴学重教文化氛围和崇尚忠义的淳朴民风。透过这些,我们可以发现,赣州的地名虽然并不是宋代就形成的,但是,地名多与宋代赣州的人物事迹有关,可见一个名人,他在所处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不一定有多大,后代学者基于历史追溯、价值确认的需要而将其内化为文化的源头,这样,就使赣州宋城的特色突出出来,为赣州宋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方面的准备。
唐宋时期,文化重心南移,这为赣州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自宋代起,来往于赣州的官宦、商贾、文人、学士、僧道之辈甚多。他们都曾驻足赣南,都有诗作寄情赣州的山水风物。他们传布文化,论城造景,对赣州宋城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敬祖尊宗
古城赣州地名中有很多以姓氏命名或以祖先命名或以原居地命名,体现出强烈的宗族观念。首先,用姓氏命名的地名。如张家围(张化松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迁此)、赖家围(赖五为由福建福州府卖艺至此定居)、黄屋坪(因明初黄氏于此大坪立基)、刘屋坪(因刘氏先于此大坪定居)、贺家坪(清代贺氏居此)、罗家巷(居民原多罗姓,建有罗家祠堂,巷以此得名)、梁屋巷(巷内原为梁氏集居,故名)等。
其次,以祖先命名的以周边村落为多,偶有乡镇地名亦如此。沙石镇的中九地(村里地处深山坑,因山坑的中央有九座祖先留下的墓地,故名)。以祖先原居地命名的地名,如梅家坑(梅基明由安远县新田梅屋岗迁此,故名)、贺兰山(相传由客家先民从北方中原带来)及崆峒山等。正是这些地名显示出人们浓郁的宗族情感,也透视着赣州宋城敬祖尊宗的人文气息。
(三)务实避虚
章贡两江对城区的环绕,使得赣州宋城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盆地地形。正是这种地形的封闭性,造就了赣州人既纯真、务实,又有些保守的性格。这种纯朴、务实的精神风格在赣州宋城街巷的命名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地名中有的以经营商品的类别命名,如因近旧城闹市区,巷内多烧饼摊店,就叫烧饼巷;巷内多经营柴火就叫柴巷;巷内居民多以打砻(制作磨谷去壳工具)为业就叫打砻巷(达龙巷);巷内原有榨油作坊(俗称油槽)就名油槽巷;巷内店铺多经营纸业,就叫纸巷;巷内多经营瓷器制品就叫瓷器街;此外,还有木匠街、上(下)棉布街、杂衣街、米市街、卖钗坡、胭脂巷,等等。
有的地名以居住者的身份命名,如官府负责盐运的役吏们的居住地叫盐官巷;巷内多住皂隶——官府差役,故名皂儿巷(灶儿巷);因孟氏私衙设于巷内,取名孟衙巷;因有杨氏通判居住于此,取名杨判巷,等等。有的则以美好愿望的词语命名的地名,表达人们的理想与愿望,如“和平路、健康路、兴隆巷、太平街、华兴街”等名称。这些地名不仅有祈求和平、安定的愿望,也有祈求福寿、吉利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