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出现亦或人智初开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

猿人出现亦或人智初开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

——盘古神话是古人类对猿脑进化成人脑的炼狱般历程的记忆

文|黄饮冰

我所说的人猿(直立猿)是人形动物,人猿具有人直立行走的特征,但是面貌和体貌还是与古猿无异,它的脑还是古猿脑没有人智(人智未开)。在人类的进化上,人形动物在第三纪末期出现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古猿站立起来成为人猿(直立猿)后,下一步就是古猿脑进化成人脑。

直立行走是猿脑进化成人脑和猿的身体进化成人的身体的基础。脑的进化又会带来面部的进化,在猿脑进化成人脑的过程中猿面也逐渐地进化成了人面。

猿脑进化成了人脑的标志是什么呢?是人智初开。人智初开就标志着猿脑进化成了人脑。猿脑和人脑的分界点,可以以脑容量来判断。在人智初开的时候,古人类拥有的人脑还是初级的人脑,这个时期的人脑还要向高级发展,即向现代人脑发展。所以在古人类拥有初级人脑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脱离古猿的特征,除了拥有初步的人智外,与古猿在外貌特征和体貌特征上还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所以这个期间的古人类就是猿人。在初级人脑进化成高级人脑的时候,人类就完全脱离了古猿的特征,完全地脱胎换骨了,这种完全脱胎换骨的新人类,就是现代人。

那么用什么来判断古人类已经拥有了初步的人智呢?就是认识和利用火(自然火)。古人类在起初与所有的动物都一样,是怕火的。在古人类拥有了初步的人智之后,他们就与其他动物不同了,他们逐渐用智力认识了火、并利用火为人类服务,如用火烤熟食物、用火御寒、用火驱逐野兽等,总之从利用和使用自然火开始,古人类才走出了动物门,进入了人的门槛。由直立行走到用火,古猿演变成人的历史终于完成了。直立行走的用火的新物种,就是“人”。用火是智力活动,是人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唯人类所特有。

智力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独有的资本。人智可以感知和认识、可以交流和表达、可以思考和幻想、可以发明和创造。古猿获得了智力,就预示着古猿获得了灵魂,有灵魂的古猿就不是古猿,就是“人”。所以人的灵魂就是“人智”。人类的进化就是沿着智能化这条路走出来的。在人类的进化上单独搞出一个“智人”的概念是错误的,人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智人,猿人也是智人,但是智力也是逐步进化和发展的,智力的基础就是人脑。从猿人获得智力开始,就获得了灵魂。

脑容量是不是就一定代表着智力呢?脑容量是智力高低的基础,但是脑容量的大小并不一定代表着智力的高低。这就存在一个对脑神经进行进一步的网络化、系统化、升级换代的问题。

中国古籍中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叙述是从“混沌”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混沌”时期呢?古猿直立行走后演变成了人猿,直立行走的人猿为古猿脑进化成人脑建立了基础,因为直立起来可以让人猿的颈部可以承受更大更重的脑部,为脑容量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打破了地球爬行的动物只能拥有较小的大脑的规律。人猿在直立行走的情况下,大脑在逐步地增大增重,作为神经中区的人猿大脑就拥有了更多的神经组织,但是这些众多的神经组织没有网络化和系统化,依然处于古猿的神经系统水平,没有进入人智的水平。所以在拥有足够大的大脑的时候,人猿(直立猿)就处于一种似明非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他们比其他动物聪明似乎感觉到大世界的存在、但又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外界及自己本身是什么,这就是“混沌”。为什么会“混沌”?古人也说了,因为“鸿蒙”迷窍,人智未开。

打开“鸿蒙”就必须有外力。我一直在说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人类关键的进化节点都是在地球环境巨变之力来打通的。这个开启人智、打破“鸿蒙”的力量,来自青藏高原快速、强烈的最后一次的隆起运动。青藏高原最后一次的隆起运动,发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最强时间点在距今250万年左右。帕米尔高原、黄土高原、秦岭、滇黔高原等在距今250万年基本定型;里海、黑海、地中海等本来是一个海,而且一直延伸到古中国西部,距今250万年后分离成里海、黑海、地中海等;距今250万年,撒哈拉沙漠形成,中国西部一直到北非形成一条沙漠带。这都是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的结果。

猿人最早出现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前的古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的迅速而剧烈的上升运动给予了古青藏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活的人猿(直立猿)以巨大的冲击力,特别是给古青藏地区上生活的人猿以巨大的冲击力促进了他们脑神经和周身神经系统的换档升级,导致了这个地区的人猿最早进化成了猿人。在青藏高原向世界屋脊挺进的过程中,环境逐渐恶化而不适宜于早期猿人生活,受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所限制,这些早期的猿人向东逃到了青藏高原以东的中国其他地区。

这个最强烈的时间点就发生在距今250万年左右。在青藏高原上获得初步人智的猿人们主要是进入到古中国的泛滇黔地区和古中国的华北地区(泥河湾)。结合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剧烈的隆起运动和黄土高原的形成看,中国青藏高原以东猿人出现的时间点是在距今250万年到248万年,因为距今250万年到248万年,青藏高原已经上升到影响气候的高度了,黄土高原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从考古看,泛滇黔地区的建始人和巫山人可以早到距今250万年,这与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隆起运动是一致的;但是华北地区的泥河湾的古人类却只早到距今200万年,泥河湾猿人的历史也应该早到距今250万年才是正确的。

早期猿人还不会用火,因为人智初开的猿人要认识和利用火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他们脑神经和周身神经系统得到了换挡升级,为他们认识火和利用火创造了初步的智力基础。

早期猿人形成优势种群的地点是中国的泛滇黔地区。青藏高原隆起后让青藏高原东缘以东(南东东)的泛滇黔地区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避免了沙漠化而成为了亚非北纬30°线上的唯一绿洲,为猿人不被随后到来的第四纪冰期所冻死准备了冰期避乱所。冰期避乱所不仅要温度适宜,在冰期不降温或者降温不大,而且生态环境不能因为冰期的干寒而遭到毁灭,因为古人类对温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还很差。

在第四纪第一次冰期(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来临后,包括华北泥河湾的古人类在内,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人猿或猿人)都被冻死饿死而退出了人类进化史。所以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是古人类的第一次大灭绝时期。主要原因一是这个期间猿人还不会使用火;二是正好在距今120万年的时候猿人彻底脱毛了,抵御寒冷的能力降到了最低点。这个时候就要依靠优越的生活环境提供保护了,这个唯一的古人类冰期避乱所在泛滇黔地区,所以第一次冰期之后,只有泛滇黔地区的猿人独存,继续着进化。

距今80万年后,猿人终于进入使用火阶段。距今30万年后,猿人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预示着早期现代人在距今30万年前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期人类的历史从距今30万年开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人工取火”。

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可以简化成“人猿”、“猿人”、“人”三个词就行了。

中国古籍对人类的进化历史是有一个准确的定性的描述的。人皇出现于大地上,“混沌”了无数万年,盘古开天地,人皇走出了混沌时代,进入艰辛的创世历程。从地袛到天神,从无伦到人伦、从姓氏到邦国,一路创立着人类文明。人皇出世可能可能要早到距今1500万年到850万年之间,人皇形成优势种群可能在距今7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人皇“混沌”时期可能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人皇开窍(人智初开)的时间是距今250万年。

盘古氏

对于盘古神话,我在【《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一部.华夏风骨. 第一章  远古的记忆——神话与传说】一文中进行过阐述。认为盘古开天地是远古人对人脑进化历程的炼狱般的记忆。此文附录如下: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说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是混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电、没有声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混沌之中,化生出了一个盘古,盘古用大斧头把混沌劈开,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天地初步形成。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尺,盘古本人每天长高一丈,这样过了1万8千年,天很高了,地很厚了。盘古化成了天地间的一巨人。后来盘古死了,他的身体各部分化成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是中国人对于中华历史的描述。

我们知道,天地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是盘古开辟出来的,显然,开天辟地的传说,反映的不是天地形成的状况,而是人类经历过的大脑进化的艰难历程在人类原始记忆中的表现。

因为有了人脑,人类才清晰地认识到眼前的世界的存在,也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人才超越于动物界,成为天地间的主宰。

人脑,是从动物脑进化而来。

什么是盘古呢?盘古,盘,就是漫长;古,就是过去了的时间。盘古就是漫长悠久得要盘起来的时间历程。所以,盘古是由漫长的时间记忆演化出来的人神,也就是漫长时间的人格化。

人脑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我们的先人用“混沌”一词形容之。在猿脑向人脑进化的进化期,人类先祖们处于似明非明、似醒非醒、懵懵懂懂的状态中,就是“混沌”,是猿脑进化成人脑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人的似明非明、似醒非醒、懵懵懂懂的状态,也就是“鸿蒙”,所以,盘古开天地的描述,就是先人们对猿脑进化成人脑的痛苦和漫长的过程的记忆。“鸿蒙”卡在两者之间,是猿脑和人脑的临界面,在质变产生的一瞬间,如同造物神用大斧头劈开了“鸿蒙”一样,混沌之气赫然开朗,猿脑就进化成人脑,大千世界,一下子展现在远古人类眼前,就如同造物神创造了世界一样,这个造物神,人们谓之“盘古”。  世界本来就存在,没有人脑,人类也就不能认知眼前还存在一个美好的自然界。

所以,盘古开天地,反映的是人脑进化,是人类感受的真实记录。

据研究,盘古的传说,始于南方的苗族,后被汉族认同。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盘古神,是华夏诸民族共有的神,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人脑进化的记忆。

正因为有盘古的共同记忆和认同,说明华夏诸族的根是相同的,起源也是相同的。分化是后来的事情。(黄饮冰2013年7月5日,引自黄饮冰《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

从现在发现的资料看,最早记载盘古神的古籍是《六韬·大明》。据《路史·前纪一》记载,《六韬·大明》云:“召公对文王曰:……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据此记载,那么西周太公望作《六韬》时,已有盘古之名号了。

从民间发现盘古神话并记载最详细的人是徐整。徐整是三国吴人,他弃官归隐后遍访天下名山古观,著作《三五历纪》。桐柏山是当时的道教圣地,徐整慕名而来,在倾倒于桐柏山的秀丽景色的同时,他与老百姓有了深入的接触。徐整在与老百姓接触中了解到了盘古神话,并把盘古神话记入《三五历纪》中。他在书中写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桐柏是淮河发源地,淮河是古四渎(河、济、江、淮)之一,盘古死后血为淮渎之说,正是盘古神话在当时的桐柏民间广为流传的真实写照。盘古氏龙首蛇身、人面蛇身,与伏羲女娲同。

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

我的【盘古神话是古人类对猿脑进化成人脑的炼狱般历程的记忆】之说只是一家之言。以前也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反正我一直把盘古神当做“人智开启神”来看待的。

黄饮冰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于孝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