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人的地域误解

瓜豆君说,这大过年的,你弄个《世说新语》来,装得太雅,阅读量就上不去,你弄个下里巴人试试,肯定行。瓜瓜君说,《世说新语》在当时就是大白话啊。可时代毕竟不同了,我们看杜甫当年写的白话诗,到了今天,反而成了古文奇字。那么,今日就彻底白话一回,谈谈“误解”。

人和人交往,会有误会;学问家对经典会有误读,不同地域的人,相互之间也有误解。地域误解最有趣,就单说它。

瓜瓜君是陕西西安乡下人氏,现居广州。除了这两个城市,瓜瓜君先后在杭州、北京、桂林、柳州、佛山等城市生活过,涵盖了西北、江南、华北、华南等地域,也算是住过的城比有的人吃的盐还多。人这眼界一开阔,看事物的感觉就不同。对别人的问题,有时也很尴尬,不知怎么回答。

自来华南,被人问到最多的是:你是哪里人?答曰陕西。再问:哦你是陕西的啊,那——你们那里是不是都住窑洞?搁着瓜瓜君以前的脾气,碰到这样的提问,那是要用拳头回报的,或者息交绝游。如今在人家地盘,也只能窝着性子,耐心地普及地理知识:我是陕西西安人,西安呢,是平原地带,差不多是个盆地,和南方这里看上去略同。窑洞呢,一般都在黄土高原,就是陕北以及山西和甘肃的局部。黄土性坚,适合筑窑洞。我却是不但没有住过窑洞,也并未见过真正的窑洞,只见过砖窑。

瓜瓜君家屋前景色

瓜瓜君家屋后景色

瓜豆君是广西人。她曾说,南方人一提到陕西,最先想到延安,然后是窑洞、信天游什么的,这些就是陕西的标志。而西安呢,南方人觉得它是个古都,是个文化地标,与陕西没有多大关系,很多南方人都搞不清西安在哪个省。

瓜瓜君恍然。不禁感慨自己既没住过窑洞,也不会唱信天游,连延安都没去过(从西安去延安,感觉比去北京还遥远),枉为陕西人呐。所以后来碰到有人再问,瓜瓜君就答:西安人。得到的响应往往是:怪不得你那么有文化。言下之意,西安是文化古都,西安人自然也比较有文化。

瞧,这个响应,又是一个误解。

说历史上的西安有文化,不假,尤其是唐代。当时中国的文化精英,都聚集在长安。据说李世民即位后,被北朝蹂躏了数百年的长安一代开始了新的文化涵养,大批南方的文化精英,都去了长安,导致文化重心北移。比如瓜瓜君熟悉的书法史,张旭,吴郡人。欧阳询,长沙人。怀素,永州人。这都是南方的,后来都去了长安发展,最终名垂史册。

唐长安城平面图

说今天的西安是文化之都,瓜瓜君报之以呵呵。

倘若说瓜瓜君勉强算得有文化,那也是自己修炼来的,与籍贯无关。如果外地人在西安生活一段时间,恐怕感受到的主要不是这座古都的文化气息,而是匪气、野蛮气,碰到的多半不是文化人,而是二杆子。如果在西安居住一年以上而不被偷窃,居住三年以上而不被打劫,那真是中了六合彩的概率。

瓜瓜君这是自黑啊。那有啥,人们不是经常说,自己的家乡随便骂,却容不得别人半句骂么。

关于西安的匪气野蛮气和二杆子,瓜瓜君以后会有专文。本篇接着说误解。

说饮食。

记得数年前瓜瓜君到瓜豆君老家柳州,柳州亲人看瓜瓜君长得高大,都说:你们北方人吃肉吃得多,所以都长这么壮。瓜瓜君心想自己平日并不怎么吃肉,也不怎么爱吃肉。还没来得及辩解,就上了餐桌,结果吓了一跳:猪、牛、鸡、鸭、鱼、虾,一应俱全,最后是一盘青菜,一个肉汤。瓜瓜君以为,这是为招待自己特意烹饪的。没想到,接下来的每顿饭,至少有三种动物的肉,瓜瓜君仍旧怀疑这是他们为了撑住自己这个高大的身躯而多做的。及至后来,终于明白,这些菜,是家常菜,是无肉不欢。

瓜瓜君是陕西人,陕西人嗜面食。一碗面,主要的成分是面条,肉的成分很少,而且一旦吃面,一般不会再炒个菜下饭。碗大,一碗就吃个饱,还吃什么菜啊。瓜瓜君虽然没去过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但料想这些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家常饭里肉的成分总是不多的。之所以长得壮,有人说是面食发人,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吧。

南方人早餐有时吃面,浅浅的碗儿一小撮面,这在北方绝无仅有。南方人以自己早餐的面量来衡量北方人,觉得北方的壮汉吃面外可能还要吃很多肉。及至到了北方,发现那面碗都大的吓人。

桂林米粉(图片来自网络)

关中臊子面(图片来自网络)

只要对比一下南北方的菜市就一目了然。记得有一年在西安,瓜瓜君清早出去买包子,经过西安钟楼东边某条巷子,马路两边就地散列着菜摊,人头攒动。买了包子,顷刻回来时,菜摊居然就剩一两家了。瓜瓜君心想这买卖也太性急了,就这还是市中心,真是将就。到了南方,那菜市的规模,很是震撼。就说桂林,60万市民的一座小城,三步五步一个大菜市,摊位鳞次栉比,蔬菜区、肉类区、水果区、干货区、调料区、海鲜区各归其所,终日不散。尤其是肉类,腥臊味四溢。

也许西安的那个菜市是偶遇,西安肯定有上规模的菜市。但我在南方的几个城市里,从未碰到过将就的菜市。即便是一个小村落,里面的菜市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菜市整齐,卖肉的多,吃肉就多。所以结论是:南方人吃肉比北方人多(网上有相关数据),最起码品种要多得多。

还有人说北方人天天牛肉羊肉,所以长得壮。说这话,好像一过长江,整个北方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啊。只要稍微推理一下:论经济,南方较北方为发达,北方人都南下打工。既是打工,家里肯定不富裕,牛羊肉价格是猪肉的几倍。除了内蒙人迫于生活习惯吃羊肉,其他广大地区的北方人,没理由天天牛羊肉。

北方对南方也没少误解。电影《师父》里,蒋雯丽在廖凡耍赖跑了之后,说了句台词:南方人,不可信。这个大概是北方人对南方人最深刻的印象。改革开放初期,都是什么港商、粤商、温州人去到北方做生意发大财,北方人只能给人打工。俗话说无商不奸,所以号称实在的北方人,就认为南方人都狡诈。

自从瓜瓜君到了南方,几年来接触了不少本地人,还没有被骗过。可能是瓜瓜君并没有从商的缘故吧。据此,如果狡诈者集中在商人堆里,那么不从商的南方人就并不都是狡诈。去到北方的商人,毕竟只占南方人的极少一部分。

反而号称实在的北方人,比如西安人,依瓜瓜君看,除了吹牛,大概没别的本事。当然,吹牛要有资本,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包括那些荒淫无比的政权),随手捞个瓦当都是上千年,吹得起牛。南方人,比如广东人,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古代史,甚至长期被称为南蛮之地。广东人呢,就低调做事,埋头苦干,最后发达。如今,北大清华毕业生,除了出国和留在北京的,工作地最多的选择,就是广东。这个,就是广东的文化后生力量。

一次,坐火车南下。中途上来一位男子,河南陕西交界处口音,拎着几个盒子,上面印着“康宝莱”,是一款减肥产品。这男子一上车,就跟周围的人聊天,时不时聊到“康宝莱”。乍一听觉得是在聊天,仔细听觉得是在推销,回味一下,觉得是在行骗。这男子口才的厉害,简直超过了他的产品。男子是北方人,狡诈到了圆融的境界。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说90年代时西安人纷纷南下广东打工。有的去到后,从事的是贼娃子行业,没多久就带着一笔钱回家给人显摆。有人就羡慕,于是你帮我带,很多人南下做贼,成了一个产业。那时,小瓜瓜君常听人说广州很乱,今天一想,都是我们这些外地人在给人家的城市添乱啊。而那时家乡人对广州“很乱”印象的生成,也是一种偏离事实的误解了。

其实说南方北方还嫌笼统。要讲具体,陕西山西人不同,湖北湖南人不同,浙江福建人不同,广东广西人不同,有时,南方不同省份的人之间的不同,比南北方人之间的不同还要大。我们很容易靠着口耳相传的印象,以点代面,判定整个南方或北方人,从而造成两地之间的误解。而且这种误解,大都是觉得对方某个方面很差劲,不如自己。

其实,误解现象也蛮有趣。有误解才有矛盾,有生活。都知己知彼了,并不一定好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