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沈广濡的《山水图》
清代绘画大多受到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致力于摹古,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清代画家尤其对“元四家”颇为青睐,而“元四家”的风格又可追溯到五代董源、巨然之笔墨。清代画家中的“四王”“四僧”均有“仿董北苑”的画作,董源、巨然对清代山水画的影响可见一斑。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清代画家表现出各异的画风,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在众多画科中,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而文人画又出现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势。“四王”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董其昌摹古思想的影响,成为清代绘画史上的著名流派。其追随者众多,沈广濡便是其中之一。
沈广濡,字仁周,浙江湖州人,画学董源、巨然。画史上对沈广濡的记载很少,但从其绘画作品中可清晰地寻找到师法古人的影子。沈广濡的《山水图》(见上图)为绢本墨笔,纵171.5厘米、横51.5厘米,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从此作中可以看出沈广濡对董源、巨然笔墨的继承。董源善于运用披麻皴和点苔之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风貌,使疏林、远树显得平远幽深。他笔下的山峦与气势雄伟、陡峭崭绝的北方山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山水画的格法得到了巨然的追随。巨然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颇为秀润。巨然喜作竖式构图,远景描绘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巨然的画风被后世,尤其是文人画家所推崇,对江南一带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影响深远。在沈广濡的《山水图》中,可看到许多董、巨笔墨的特点。此作远景高山连绵、云雾弥漫,山峦多以矾头皴描绘,以浓墨点苔,展现出山体的层次感。中景坡石林立,村舍隐现,溪水潺潺,小桥横架于山石之间。这一部分中的笔墨较为清淡。画家用淡墨勾勒山石的轮廓,以披麻皴描绘山石的阴阳向背,用浓墨突出山林间的松树,进而呈现出萧瑟的景象。近景中,林木葱茏,湖水平静,一老者独坐船头,垂竿而钓,显得悠然自得,独享自然清静。画家在画面左上角题款:“丙辰嘉平画,祝良翁老叔台寿。西吴沈广濡。”钤“沈广濡印”白文印、“仁周”朱文印。从款识可知,此作作于丙辰年腊月(“嘉平”为腊月的别称),是画家为长辈祝寿而作。画中垂钓的老叟亦可能是画家祝寿的对象。画家通过描绘此景来抒发自己对长辈的仰慕之情。
沈广濡的《山水图》为标准的“三段式”构图。画家将远景、中景、近景描绘得恰到好处,使其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纵观此作,远景重峦叠嶂、实而不塞,于厚实中透出空灵之感,表现出景实而意虚的审美效果。中景处,淡墨和浓墨的山石变化使得画面彰显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将萧瑟的冬景表现得同样富有生命的起伏之感。山水画中虚实之美的体现亦是画家主观情感升华后的外化。主观与客观的虚实之美必然会反映在山水画作品的意境之中。画家所有表达的“意”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意”又生成于山水画的画面之中,可谓“境生象外,意发其中”。
沈广濡的《山水图》在构图、内容等方面虽没有太多的创新,多摹古人之法,但在笔法、用墨等方面显现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古人笔墨运用的揣摩研究。沈广濡将习得的古人之法,与个人心境相结合,通过对山石、溪水、树木、小桥等客观事物的描绘,表达出自己独有的意境以及对长者的美好祝愿。这便是此画的亮点所在。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