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楷书真迹《充国颂》华滋遒劲骨架劲挺,临帖必修,真书法也
学习书法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用笔墨语言塑造我们群体和个体人格形象,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我们的人文情怀,增强我们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从具体和小的方面来说,结合我自己这三十多年来研习书法的点滴体会,我觉得书法艺术可以养眼、养心、养情、养智、养身、养生。归纳概括起来是“六养”。唐代楷书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楷法度森严,学习时容易被那严格的规矩所束缚,而提出初学应从魏晋入手,说这样可以把字写得天真烂漫,自由放纵。我认为要把字写得或古拙,或俊俏,或庄重,或飘逸,或丰伟,或潇洒,或肃穆,或飞动,总之具有一定的风格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学者却应力求结构的工整规矩。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不学平正,字就会歪斜无仪;但过于平正,又将呆板而无生气,所以又必须追求险绝;险绝过甚,便会狂怪无态,因此又要归于平正。这就是学书循环往复,不断升华的过程。以平正论,唐楷当之无愧。清代梁 说:“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先学法度森严的还是先学自由放纵的,唐徐浩《论书》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这话很有见地。我赞成先从点画瘦硬的唐楷起步。赵体楷书的特点,概括有三:第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第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赵孟頫楷书真迹《充国颂》欣赏:
释文:后汉将军赵充国颂。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汉命虎臣,惟后将军, 整我六师,是讨是震, 既临其域,谕以威德,有守矜功,谓之弗克, 请奋其旅,于旱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 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料敌制胜,威谋靡亢, 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冈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 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赳赳桓桓,亦绍阙后。杨雄譔文,赵孟頫书。《充国颂》为扬雄撰文,署款赵孟頫书。本字帖为尚古山房出版,是民国老字帖。 帖后有赵孟頫自跋曰:“孟頫既奉敕写上卿真人碑,越五日,刘汉臣以蜜橘千枚,锦鸡十双遗余,瞩书执笔在指,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赠送给别人的书法作品,上款有时题“某某正腕”,就包含着请受书者指正腕的运用是否灵活或腕力是否雄强的意思。运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后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纵笔锋,写出合乎要求的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