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金斗:金马道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金马道

  祝金斗

  泰沂山脉西起泰山,东至沂山山脉的诸城、青岛、日照,绵延千里。在这起伏跌宕,峻岭危崖耸立的群山之中,有很多奇闻逸事和不解之谜。

  立冬刚过,我们“诸城行”的几个文友到诸城市桃林镇的臧家沟望海楼山采风,遇到了一位看护山林的祝姓老人。这位老人是臧家沟村民,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更不用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了。他告诉我们,在这望海楼山西侧的山岚之中,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道,叫“金马道”,道上的岩石上还能看到清晰的马蹄印,听老辈人讲,以前曾有一匹金马从这里经过。

  无风不起浪,任何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金马道位于泰沂山脉的最东端,相对山岭比较低矮平缓。在古代,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就盘旋在逶迤的山岭之中,至今齐长城遗址还依稀可见。现在的平(平度)日(日照)路也在金马道的东边穿过。

  不过,这条路也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这给了我一个大胆的猜测。我们知道,山东东南沿海海水与陆地相连。那么再向前推测,那时的海水会不会漫过很多陆地呢?如果这样,金马道东端较矮的山地就有可能浸泡在海水之中,无法通行。因此,古人就有可能选择金马道了。

  即是金马道,就不是一般的道路。何人的马能称得上金马?一是天子的马,或是将军的马,只有他们的坐骑才能称得上金马。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从历史史实中寻求答案。

  《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琅琊,刻石记功。那么金马道会不会与秦始皇有关?

  查阅历史资料发现,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后,一共有五次外出巡游,其中三次来到了现在青岛胶南的琅琊台(古称琅琊郡)。

  秦始皇第一次出巡的路线是先从国都咸阳出发,前往陇西方向,其中途经甘肃庆阳、鸡头山。整个出巡范围大概在北地和陇西。熟谙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秦朝的西北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活跃地带。而秦朝的国都咸阳又十分靠近此处,保证关中地区的稳定和安宁,秦始皇就将首次出巡的地点定为西北边防地区。先行威慑一番西北散落的游牧民族这个心腹大患。

  这次与秦始皇东巡无关。

  那么第二次出巡的时间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路线是东巡峄山,立石刻碑;又登封泰山,北巡渤海,登芝罘;又南巡琅邪,留驻三月,刻石立碑;并派徐福入海求仙;西南渡淮水,至衡山,浮江而上,由武关回到咸阳。秦始皇第一次出巡和第二次出巡的间隔时间非常短,可以说是结束了第一次出行之后马不停蹄的就开展了第二次出巡。秦始皇的大队人马由琅琊沿着海边南下,到了现在的江苏。那么金马道就在琅琊与江苏之间之间,是秦始皇的必经之路。由此推断,秦始皇经过了金马道。

  历史记载,第三次出巡路线与第二次大致相仿,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东巡阳武县浪沙(河南中牟西北),遭到韩国贵族张良带人阻击,下令“天下大索十日”,一无所获;又东行至芝罘,再南至琅邪,折返回归,经上党郡回到咸阳。就在于回程之时,秦始皇特地取道赵国旧地返程咸阳。既然相仿,那么秦始皇这次会不会经过金马道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一定会经过金马道。

  第四次出巡是在两年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碣石,刻石立碑;北巡长城边塞,经过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雁门、云中诸郡,命令蒙恬发兵三十万正式出击匈奴;再返回咸阳。这两年期间秦始皇致力于北部边防地区,修长城驱匈奴。为了除去北边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以及寻找长生不死药,秦始皇再次摆驾出巡。此次出行中,秦始皇考察了北部边防地区的交通要塞,对匈奴的分布情况大概有所了解。且为修筑长城以后可能遇到的阻碍一一铲除。

  这一次,秦始皇没有来琅琊。与第一次一样。

  第四次出巡以后,秦始皇就派人带兵攻打匈奴,修筑长城。等到北部国防线稳定之后,已然是四年了。秦始皇自觉已经完成了军事防御工作,整个国家固若金汤。而且大秦帝国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秦始皇的自信心开始膨胀,便开始大肆的修筑宫殿,随心所欲的享乐。但是百姓们因不堪秦始皇的横征暴敛,怨声载道。

  秦始皇为寻求解决方法,寄情于占卜,直到得出的结论是让他再次出游。这便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由来。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年初十月从咸阳出发,至云梦泽,祭祀虞舜于九嶷山;然后浮江东下,过丹阳至钱塘;正月,经诸暨,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并在会稽山上刻石立碑;然后自会稽北巡吴地,渡江,北巡琅邪、芝罘;西至赵地,七月丙寅日,驾崩沙丘平台。

  这次出巡的路线由吴地渡江北巡琅琊,金马道确是秦始皇的必经之路。

  答案是,秦始皇第三次经过了金马道。

  剥开历史的烟云,上溯时间的长河,我们不能不想到越王勾践。

  我们知道,公元前494年,吴越争霸,越国大败。26岁的越王勾践本想自杀,被范蠡和文种劝下,忍辱负重,投降吴国,自降为臣,让老婆为妾,许身为奴,甚至当夫差的马蹬,夫差生病后,勾践亲自尝其粪便,以辨其病症,终于换取吴王夫差的松懈,三年后被放之归国。

  此后,越王勾践韬光养晦12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采用《计然七策》的计谋,任用范蠡、文种,借助西施的美人计,38岁开始反击吴国,并伺机于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了吴国,成为天下霸主。

  《韩诗外传》说“越王勾践困于会稽,疾据范蠡、大夫种、而霸南国。”

  为了巩固其霸王地位,越王勾践从会稽(浙江绍兴),北上迁都至琅玡(今山东省青岛胶南琅琊台)。

  从这一历史史实来看,金马道也是越王勾践的御道。

  我们知道,琅琊台史称“海上仙台,四时福地”,是四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重要根源。《史记·封禅书》记载,西周初期,姜子牙把季节之神四时主封在了琅琊台,这里成为天下四时的确立地,中国古代四时主的主祭场所。古人以琅琊台为中心,观测星象,分划出春秋二分,夏冬两至,分时计岁。琅琊台也成为中国最古老的观象台,发布节气令,祈福四时。

  那么,姜太公的足迹遍及齐、鲁,他是不是也经常从金马道经过呢?这一问题尚待考证。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发生在诸城的一次大的战役“潍水之战”。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失败已不可逆转,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汉军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在荥阳相峙,常陷困境,几次死里逃生。汉三年(前204年),荥阳被项羽攻破,刘邦从成皋逃出,夜入修武,夺张耳、韩信大军,命令韩信东进攻齐。淮阴侯韩信受命东进,汉王又暗中派郦生前去游说齐王田广,田广叛楚。韩信见此,本想停止攻齐,蒯通劝道:“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将军进攻吗?将军怎么就敢停止进军呢?更何况郦食其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便拿下齐国,将军拿下赵地耗费岁余,反倒不如郦食这个个竖儒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他的计策,袭击了齐国于历下的守军,并迅速将军队开到了临淄。齐王恼怒,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用大鼎把郦生烹杀,向东逃到高密,并向楚求救。项羽派龙且、周兰率二十万大军救齐。双方在潍河岸边摆下了战场,拉开了潍水之战的序幕。

  试想,潍水之战的战场离金马道不足百里,双方的参战人员不会不从金马道调遣兵员吧?

  我在坊间调查时,就有老人说了一句顺口溜,“神马道、金马道、兵马道,指的就是一条道”。这就佐证了金马道有兵马经过。

  汉室倾颓,奸佞专权,王莽作乱。为了剿灭判贼,新帝刘秀河南起兵,直驱诸城的汉王山,率领大部人马,与判贼展开血战,直至胜利,又从汉王山返回南阳。汉王山周围,直到现在还有当时驻军的地方,像大营、料疃、铫期岭等。

  据《潍坊山水志》记载:铫期,字次况,河南颖南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员大将,刘秀拜其为虎牙大将军,“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铫期就是汉王山战役的大将之一。足以证明当时汉王山战役在刘秀的亲率下大将云集。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这些兵员大将以及新帝刘秀从南而来,他们走的是那一条路呢?他们来去会不会经过金马道呢?那些兵员大将暂且不说,刘秀可是个力挽狂澜的皇帝呀!就连毛泽东都佩服他知人善用。那么他经过的地方被称之为金马道是当之无愧的。

  乾隆下江南会不会经过金马道呢?听老辈人讲,乾隆一共十下江南,有次四次经过诸城。本人查阅历史资料,乾隆下江南一共有六次,这也应了诸城人的说法。文友褚仁志告诉我这样一句顺口溜,当年乾隆十下江南,刘墉阻拦说:诸城柳树店赛潼关,难出难进桃林山。意欲阻止乾隆不要经过诸城。刘墉好意难却,最终没能劝阻了乾隆,乾隆还是微服私访,经由诸城下了江南。

  诸城市石桥子镇西南五公里处,有一座海拔只有126米的小山,名叫晏驾山,它是荆山山脉的一座山峰。山上植被茂密,奇松怪石遍布;山下有湾,名鸦儿湾,常年碧波荡漾;它的上游就是玉泉,水质甘甜清冽,从未干枯。几百年来,晏驾山因它的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八方游客。更吸引人的,是它那迷人的传说。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此地出产了两样宝物。一是荆山上出了架京梁。荆山以荆树而名。荆是一种落叶灌木,木质坚硬但树形矮小。而当年这里却长出了一颗高大粗壮的荆树,因为是奇树,被运到京城做了皇宫的栋梁。二是玉泉里出了一方玉印。无论你有多厚的纸,在上面盖一个,下面的每一张纸都能看到清晰的印章,这方玉印也传到了京城。

  当年乾隆下江南时,便决定亲自到这里看看这块神奇的土地,顺便也看看当朝宰相刘墉的老家。刘墉乃乾隆朝名相,因天生罗锅腰,家乡人亲切称之为刘罗锅。刘相足智多谋,一心为民。他考虑到,虽然皇上想着我的老家,这是好事。但一个皇帝到哪里,哪里就要修路搭桥,建行宫,就要劳民伤财。为了阻止皇帝出巡扰民,他便找到乾隆进言,极力劝阻。说:“沿途有摩天岭和阎王鼻子,更有‘砸车岭’,什么车也不能行,到了那里车子都要坏。”   “那我就坐船去。”

  “山下就是鹅毛浸底的鹅儿湾,连鹅毛都要浸底,更不用说是船了。”

  乾隆一听,这就奇怪了,坐车不行,行船不可。“我不坐车,不使船,我想办法去。”

  刘罗锅答到:“臣还有一事,不敢奏报啊。”

  乾隆爷说:“但奏无妨。”

  刘罗锅说:“此地还有一小土峰,说来也不高。但不知从哪个年代传下来的,竟然叫个厌驾山。臣心里是怕这个地名冲撞了圣驾啊。”

  皇上一听,有砸车岭、厌驾山,还有鹅毛浸底的鹅儿湾,这个地方也太神了。

  至此,尽管刘墉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乾隆还是秘密来到了诸城。他到了荆山,微服私访,并没有发现刘墉说的那几个地名,这才明了刘墉的用心。于是在荆山上驾宿一夜,第二天就绕过诸城县城,从孔戈庄村西转一个大圈,进入了皇华地带,直奔桃林镇的臧家沟,经过金马道,进入江苏境内。

  由此可见,金马道是乾隆微服私访的一条御道。

  另,臧家沟的望海楼山与胶南境内的藏马山咫尺对峙,神话传说中的一匹金马跑进了藏马山藏了起来,那匹金马会不会也是从金马道经过的呢?

  沧海桑田。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金马道这条古驿道逐渐被荒废,而它东面山脚下被海水浸淹的山地逐渐露了出来。诸城通往日照的这条路是什么年间形成的,谁也说不出。可是我们可以确信,它一定会比金马道晚。宋熙宁年间苏轼从江苏到密州任刺史,经过的可能就是金马道。据臧家庄村人讲,金马道下的这条路是明朝大移民时踩出来的。

  孔戈庄祝氏族人讲,现在的平(平度)日(日照)公路其实就是过去的盐道,早在明初大移民时,从南方不知来了多少移民都走过这条道,因为在城南各村的祖先,都是从江苏海州(现海州市)当路村这个中转站移民过来的。成群结队,一路往北,前往日照、五莲、诸城、高密、安丘等地,所到之处都必须经过臧家沟一带,于是臧家沟也就成了当时的移民驿站。

  孔戈庄《祝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祝氏从浙江常山县移民到达诸城定居后,家族企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聪明的族人做起了贩运海盐的生意。起初,城里并没有直通皇华的道路,而是从诸城城西门出,沿孔戈庄村西弯绕到皇华。那时候,祝家人把诸城产的谷子和小麦一起贩到了南海,以此来换取鱼盐等海产品,然后再用车辆运回诸城分散到各地。成了东南沿海最大的盐商。

  诸城《刘氏家谱》也有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刘家庄有几十座石碾,碾出的米全部被祝家人收走,然后贩运至南海,其生意规模之大,不可言表。后来又听上辈人言传,祝氏家族围墙高筑,光村内存放海盐的房子就成排成片。祝家人为了盐路畅通,把桃林路两边的山地买了下来,派族人常驻臧家沟一带,维护此处“交通安全”,并打击劫匪侵扰。

  据臧家沟的褚仁志书记介绍:臧家沟实际以祝姓为主,祝姓家族约占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其先人,最初都是来“管理”山地和臧家沟驿站的。可见,祝家人那时候实力之大,令人咋舌,无须细表。

  金马道的形成与变迁,足以说明臧家沟是古今的一条交通要道。“金马”二字名副其实,是一条富庶之道。

  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这条古道又迎来了新的生机。从不断的拓宽,到现在的沥青马路,任由各种车辆驰骋,成了现代化的“商旅”大动脉。商品互换,富甲海陆。诸城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山东境内的最大批发市场。其货源主要由此而进。“金马道”的传说佐证了这条路的古今传奇,不能不承认它在我们共筑中国梦中的作用。

  迤逦在望海楼山上的金马道,与山下的平日公路,将臧家沟紧紧地围拱在怀中。臧家沟安居在三面环山(东边紧挨平日路)的山冲中,红瓦砖房,村舍洁净。

  春天村内的繁花与山上的繁花交映成趣,蜂飞蝶舞,百鸟争鸣。夏天,蓊郁绿茵,天然氧吧。踏在雨后的石板路上,望着潺潺而下的溪流,让人心旷神怡。秋天,漫山的果子熟了。苹果就像年轻少女的面颊,红润可爱;栗子鼓胀了起来,带着满满的希望;采过的茶树又发出了新芽,等待秋阳把它染红。冬天,当一场大雪飘落下来,山与村共同盖上了一床被子,白皑皑一片,既宁静又幸福。

  臧家沟,与金马道相依相偎,与平日路携手同行,是一祯最美的画卷。

  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臧家沟的金马道有很多美好的传说,当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和生命的思考。

  金马道真是一条寄托着人们无限希望的道路啊!我们愿它的故事更加美好,更加神奇。

  臧家沟,您必将在这条道路上越来越富庶,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激情澎湃……

  祝金斗:

  山东诸城人。当代作家,诗人。中国诗歌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潍坊市、诸城市作协会员,乡土文学签约作家,中国原创文学网责任编辑,中国剧本网编剧。作品曾荣获诸城市第二届文学奖、北师大散文大赛一等奖、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奖,2017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全球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入围奖等多项大奖。多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在《中国青年》、《中国教育报》、《中国原创文学》、《中学生》、《山东教育》、《当代作家》、《乡土作家》、《齐鲁文学》、《文化范儿》、《17k小说》、《作家平台》、《兰苑文学》、《天天快报》、《潍坊日报》等各大刊物或网站发表。其长篇励志小说《明星班的小姐们》为网络热帖和最火小说,主编出版《现代教育论文》集,中学生阅读教材《在文学的草原上旅行》,诸城《东鲁》期刊选载获奖作品反映诸城抗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铁血山河》。

(0)

相关推荐

  • 秦始皇是潍坊人?这才是真相!

    秦始皇的亲爹是吕不韦? 他是吕不韦与小蜜赵姬的私生子? 秦始皇的祖爷爷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 三皇五帝中至少有三位都曾是大潍坊人? 听金沐慢慢道来: 01 无论正式野史,都能证明秦始皇姓 ...

  • 关于莒地

    莒地,约指沭河.潍河上游以东的鲁东南近海沿海地区,包括莒县.沂水.沂南.临沂.日照.五莲.诸城.胶南等县市,春秋时期,上述各地全部或部分属莒国版图. 另有说法认为,文化意义上的莒地,约指沂河.沭河.潍 ...

  • 《消亡的真相》探索 集数:1集

    <消亡的真相> 分类:探索 集数:1集 简介:山东诸城发现了诸多恐龙脚印的遗迹及骨骼化石,通过地质年代分析,专家发现黄龙沟的脚印遗迹化石比恐龙涧还有库沟和臧家庄的骨骼化石早了大约三千万年, ...

  • CCTV节目官网 >《消亡的真相》

    <消亡的真相> 分类:探索 集数:1集 导演: 简介:山东诸城发现了诸多恐龙脚印的遗迹及骨骼化石,通过地质年代分析,专家发现黄龙沟的脚印遗迹化石比恐龙涧还有库沟和臧家庄的骨骼化石早了大约三 ...

  • “琅琊”系列地名、名词浅释

    "琅琊"系列地名.名词浅释  来源:网络资料 整理:ST一灯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琅琊"这个著名古地名也热起来.     琅琊(l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98)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九十八章 隐蔽在莲花山上的孙文刚和管永青他们,已经发现了小日本鬼子一个大队的人马.敌人正气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99)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九十九章 青蛇谷里的小日本鬼子已经消灭殆尽. 莲花山一片欢腾. 一直在谷口战斗的管永青走上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100)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一00章 马志刚很快得到了高仓要招魂的消息,并把情报向党的诸城地下县委组织作了汇报.情报很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97)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九十七章 侵华日军华北战区司令部里,猪侯大佐杀气腾腾地拿起了话筒: "高仓少佐,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101)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一0一章 土匪李永平败退回了琅琊山,几天以来,一直垂头丧气,懊恼不堪.而堂弟李八总是不顾他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95)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九十五章 党的地下交通员老郭扬鞭策马,奔驰在每一个村庄之间,把敌机就要轰炸的消息传达到每一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94)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九十四章 山桃的儿子石头躺在炕上,一边哭着,一边将盖在身上的小棉布被子让乱蹬的小脚蹬在了一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102)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一0二章 "太君,我要进城,请放下吊桥来!"李八站在护城河西岸,望着东 ...

  • 【连载】祝金斗 祝源芳:山桃花 (103)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山桃花(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祝金斗   祝源芳 协编:周艳艳   祝源华 第三部 第一0三章 戒备森严的诸城县城. 一个汉奸兵正急急地向马志刚家走去. "志刚!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