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的迈克尔·乔丹」彼得林奇:工作1...
「投资界的迈克尔·乔丹」彼得林奇:工作13年,收益30倍——想靠投资赚钱,屁股比脑袋重要,就像减肥,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脑袋,而是毅力。
可能有读者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彼得林奇究竟有多厉害?先看2个故事:
1980年,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猛踩刹车,把利率一度提高到了21%,在这种形势下,虽然银行业增长前景很好,但银行股的股价,竟然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格出售。
那时,华尔街的投资家们,跟大多数当今的中国股民如出一辙,认为银行股这类公用事业不会取得高的增长率。
然而,彼得林奇偏偏「逆天而行」,大量买入亚特兰大银行股票,结果,这家银行的股价,5年内翻了30倍。
除了亚特兰大,他还买入了NBD、五三银行、凯科银行,等不同的银行,仅仅5年时光,这个家伙就赚得盆满钵满。
1980年底,林奇把他管理的基金中,9%的资金,投资在了12家不同的银行股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银行股投资家。
从1981年开始,那时的美国民众,跟经历过2015年A股股灾的散户一样,「谈股色变」,尤其是汽车行业,由于汽车销量暴跌,行业股价也跟着落入谷底。
当时的美国,上到经济学教授、评论家,下到黎民百姓,讨论最多的就是汽车行业的前景及未来,不出意料,绝大多数人都秉持看空的想法。
天生「不合群」的彼得林奇,再一次出手,以2美元/股的成本价,不断买入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结果,短短8个月之后,这家公司的市值整整翻了一倍。
1982年-1988年的6年里,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前5大重仓股中,有3家汽车股。
其中的每只股票都让麦哲伦基金赚了超过1亿美元。克莱斯勒上涨了将近50倍,福特汽车上涨了17倍。
林奇总结说,正是在这少数几家汽车股上获取的巨额盈利,才让麦哲伦基金的业绩出类拔萃。极度低估的价值股收益,远远大于同期的成长股。
1990年,46岁的彼得林奇宣布退休。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他为投资者赚取了30%的收益,他说的话一度成为所有美国股民的宝典,他管理的基金,也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论他:“彼得林奇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
退休之后的林奇并没有闲着,一边陪伴家人,一边写了三本书,它们分别是:《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这三本书,被后世称为「散户圣经」。
拿《战胜华尔街》来说,书中记录了林奇的投资经历和业绩,也总结了他股票投资的25条黄金法则。
在这25条黄金法则中,我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想要多赚钱,最好投资股票,而且要坚持自己独立选股
相比于那些专业的基金经理,业余投资者的优势就在于,只要花少量时间,研究自己熟悉领域中的几家上市公司,就有可能超过华尔街那些专业投资者。
2,选股是艺术、科学和调查研究的有机结合,不能偏差任何一方
个人投资者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数据信息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再结合自己得独立思考进行投资,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股票投资的最大收益。
3,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股票,除了那些通用的方法,还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选股策略。
如果选择零售业的股票,逛街就是最好的市场调研;不要轻易去碰那些热门股,从低迷行业入手,反倒可以发掘出卓越公司;投资周期性公司,需要更多技巧和能力,如果对这行不了解,还是不要轻易入场。
在我看来,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读书、学习成功人士的认知方式与经验,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很多人说,不怕,我有铁饭碗,还有保险,老有所养。
我想给大家揭露一个真相:「不要指望退休金养老」。
为什么?我们从日本的现状中,就能找到答案:
日本目前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0%,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比例大概是12%左右,按照国际标准,超过14%,就是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有多可怕?
要知道,养老金的本质,只是一种财富分配和转移,并没有哪个机构,专门印发养老金。
老年人领的退休金,只是同时代的年轻人,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这就涉及到一个名词,叫做「养老保险抚养比」。
2020年,我们国家的抚养比是3比1,也就是3个年轻人养活1个老人,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变成1.3比1。
什么意思?黑龙江省目前就这个比例。
从2017年开始,我们需要从南方省份统筹调拨养老金,才能养活黑龙江省的老年人,如果不调拨,就得把黑龙江省年轻人工资的50%扣除掉,用来交社会保险。
所以,为什么近几年要开放二胎?就是因为年轻人不够用了!养老的压力实在太大。
因此,大家一定要趁年轻做大做强,投资大脑就是最好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等老了以后高维打低维,乐享一个安康的晚年生活。
林奇的3本投资书系,平均一本不到一顿饭钱,爱好投资的读者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下单。
林奇投资圣经3册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