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之王”,看策士颜率如何以三寸不烂之舌力挽东周王朝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为了抢夺地盘,大打出手。伴随着各诸侯国抢夺地盘的不仅仅只有猛士武将,更有很多善于利用自己口才帮助诸侯王出谋划策的策士,这些策士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凭借着巧舌如簧的本事,往往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法云:“上兵伐谋”,巧舌如簧的策士能够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而达到屈人之兵的境界,是真正的“伐谋”。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有了策士们的参与,在暗流涌动的刀光剑影中,上演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激烈斗争的最完整著作,同时,《战国策》又是研究先秦历史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之一,在《战国策》里开篇讲到的第一个策士便是颜率。

《战国策》里描述颜率是东周的重臣,他通过自己灵巧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化解了来自于当时两大霸权诸侯国——秦国和齐国的要挟,保住了东周王朝和天子的最后脸面。《战国策》里把颜率赞扬为:“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让我们跟随《战国策》来体验一把策士颜率“嘴炮”的威力吧。


一、秦国欲夺九鼎,颜率以齐退秦。

秦国通过不断变革,逐渐发展为战国时期一大霸主,强大起来的秦国根本不把天下共主周天子放在眼里。秦国开始凭借强大的武力在战国各诸侯国间吆五喝六,秦王更是成为了跺一跺脚周天子也会被吓得肝颤的主。

“饭饱思淫欲”,强大的秦国已经不满足于做个诸侯,想取周天子而代之。于是秦国便将目光瞄上了东周的镇国神器——九鼎。

相传九鼎是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然后收九州的青铜打造出九鼎,九鼎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更有政权合法且正统的寓意。秦国想得到东周的九鼎,来彰显自己的正统,进而挟九鼎以令天下。

《战国策》里记载:“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意思是秦国带领雄兵逼迫周天子交出九鼎,周天子害怕的很,向大臣颜率寻求对策。

若是一般的策士面对这样的难题,基本无解。在秦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保命要紧,要九鼎给他们就是了。但倘若周天子真把九鼎给秦国,也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天子的地位,从此天下事与周天子就只能拜拜了。

一头是命,一头是权,难以取舍呀。所以周天子很是哀愁,向大臣颜率寻求对策。

这问题可难不倒颜率,既然周天子没有与秦国抗衡的大军,那就去别的诸侯国借兵。

《战国策》——颜率曰:“大王勿扰,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的办法就是向东方的另一个与秦国不分伯仲的齐国借兵。

齐国和秦国一样,压根就不把周天子当盘菜,怎么可能为了周天子去得罪如日中天的秦国呢?颜率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给了齐国一个很大的“甜头”,使贪婪的齐国不得不为了利益为周天子出一下头。

《战国策》——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颜率告诉齐国,秦国来抢夺周天子的九鼎,周天子与大臣们商议,与其让秦国抢夺去,不如主动让给齐国。颜率的话一下子勾起了齐国的贪欲,用九鼎使齐国有了掺合进去的打算。

接下来,颜率再“拱上一把火”使齐国彻底“沦陷”,心甘情愿的为周天子驱使。

《战国策》——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

颜率告诉齐国:“拯救即将被毁灭的周天子,会得到天下的颂扬;因为救援周天子而得到九鼎,是真正的实惠。同时。他希望齐国快快决定。”这是典型的给齐国“戴高帽”,然后又用九鼎给齐国“画大饼”。

但齐国却被颜率说动了,派遣五万大军来救援周天子,秦国不得不退兵。颜率就这样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借用齐国的兵马,不费一兵一卒就消除了周天子的劲敌。


二、齐国欲求九鼎,颜率反客为主,齐国 知难而退。

话说颜率能够借到齐国的五万大军使秦国主动撤退,进而保全周天子,全是靠着拿九鼎“做抵押”,猛刷齐国的“信用卡”来完成的。

如今秦国是退兵了,但颜率透支齐国的“信用卡”也到期了,是时候用九鼎来“支付”给齐国“还款了”。

前面有一个刚被打发掉的秦国,现在又来一个索要九鼎的齐国,可愁死了周天子。

《战国策》——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面对又一个难题,策士颜率再一次彰显了三寸不烂之舌的威力。

《战国策》——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甚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到齐国去,对齐国发兵救援周天子的行为,假意感恩戴德,高调赞扬一番。随后,为了表达对齐国的谢意以及前期的约定,打算将九鼎“献给”齐国。

颜率很是“热心肠”的询问齐王打算从那条路线将九鼎运回齐国。齐王先说从梁国,颜率说梁国贪图九鼎已经很久了,从梁国运肯定会被梁国扣押的。齐王又说从楚国运,颜率又说楚国也对九鼎垂涎已久了,从楚国运九鼎,肯定不行。齐王再也没有更合适的路线来运回九鼎,一时犯了难。

面对齐王的不知如何是好,策士颜率可不管,继续以退为进,向齐王抛难题。

《战国策》——颜率曰:“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颜率告诉齐王说:“运输一个大鼎就需要九万人,九个就需要八十一万人,如今大王即使有这么多的人来运输,但是没有可走的安全路线,这可如何是好?我真的为大王感到忧虑。我们不敢欺骗齐国,希望大王尽快将九鼎运回齐国,我们必定时刻准备恭候大王来运输九鼎。”

齐王一合计,一没有合适的运输路线,二又需要这么多的人来运输,这九鼎就是个“烫手山芋”,鸡肋的很,干脆放弃了索要九鼎的打算。颜率再一次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给周天子避免了一次危机。

颜率先是假意替齐王分析运输九鼎的路线,实则是告诉齐王压根不可能将九鼎安全运回。然后颜率又告诉齐王运输九鼎所需要的巨大人力,让齐王自己认识到齐国要想得到九鼎就必须与其他诸侯国为敌,同时又要付出巨大的财力来运输九鼎,得不偿失,因此齐国知难而退,主动放弃了对九鼎的索要。

  • 纵观整个事件,九鼎成为了周天子被秦国与齐国所要挟的“祸根”,眼看周天子毫无回旋的余地,必须拿出九鼎来保命。但策士颜率出马后,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本是“祸根”的九鼎成为了调动”百万雄狮”的神器,使齐国心甘情愿的为周天子“护驾”,然后又心甘情愿的不要“一分工钱”。
  • 眼看一场腥风血雨就这样被颜率如簧般的巧舌化解于无形,“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辫,重于九鼎之宝。”的评语,策士颜率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战国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