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容易遇到的四个障碍
当前传统文化虽然号称复兴,可也只是迈出了很小的一步,而且前路上还有很多障碍,离真正的复兴,尚有相当远的距离。
现如今,传统文化虽呈复兴之势,但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并不容易,在现实中,常常会遇到四个障碍。
一、态度
第一个障碍,是态度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社会上兴起了否定传统文化的潮流,这个潮流持续八九十年之久,深深影响了我们数代人。
这也决定了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非常复杂,甚至相互对立。概括起来,当前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有下列几种。
第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这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了的、腐朽的东西,现在又拿出来学习,是故意愚弄老百姓、是逆历史潮流而动,“闻之掩鼻而不及”,也就是“闻到它的气味,捏鼻子都来不及。”
这类人极为讨厌传统文化,他们自己不愿学习,也反对别人学习;即便单位里组织去学,他们不得不听,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的心,已被“歪曲传统文化”的观念塞满了,脑袋花岗岩化了。
这类人多不多呢?太多了,看看方舟子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类人。
第二部分人,持完全负面的怀疑态度。
这部分人的观点,与第一部分差不多,他们也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腐朽、过时了;但他们看到,国家在倡导,社会上热潮滚滚,他们便想用他们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去探个究竟,准备找一找传统文化中那些迷惑人的东西,瞅准机会,给它致命一击,以把他们眼中,那些迷恋传统文化的“愚昧”大众唤醒,完这类人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真正虚心学习,而是自认为受过西学的熏陶,比孔子、比孟子高明;学习,就是专门为了批驳,专门为了否定。
甚至还有一种人,学习传统文化之目的,是想移花接木,借古代的圣人之口,推销自己的一些浅薄的主张。
第三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持比较正面的怀疑态度。
这部分人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虽然有许多负面的印象;但传统文化既然流传数千年,既然它为中央高层认可与接受,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就一定有它伟大而迷人的一面,所以他们愿意虚心学习,想知道传统文化到底好在哪里?
第四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热烈拥护。
这部分人,现在多在各种传统文化的学习圈子内,认真地推广与学习传统文化。但是,他们往往也有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什么是感性的呢?就是感觉传统文化好,在感情上热爱,有宗教般的虔诚;但若问他传统文化好在哪里?或举一个具体的问题请他回答,他是不能用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家常话答出来的。如果一定勉强他回答,他要么跟你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感悟;要么儒释道一起扯,喊一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类的口号;要么从经典中摘一些词句,“之乎者也”一通。
对于这部分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现在急需要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让大家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到理性的高度,“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现在学习与推广传统文化,主要针对这后三部分人,也就是:让怀疑者消除怀疑,建立文化自信;让感性者、迷信者,通晓学理,坚定文化自信。
二、观念
学习与推广传统文化的第二个障碍,是观念问题。
这些年我们接受了许多西方的观念,有些观念似是而非,但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地预设它们完全正确。
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与源于基督教的西方价值体系,有些地方不完全一致。假如我们预设西方的价值观念无可置疑,那么就很难认同我们传统的一些价值观念。
例如,“孝悌”。
孝悌,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普世观念,但它与西方舶来的“平等”“博爱”等观念是有一些冲突的。如果我们假定西方所谓的“平等”“博爱”等观念百分之百正确,那么孝悌这一观念,就容易让人疑惑——孝,讲父子,父与子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悌,讲长幼,长与幼,也是不平等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能看到有与西方流行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的地方,就简单地认为是传统文化错了;或者,简单地认为,是西方的观念错了。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些观念是不会变的,董仲舒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但还有一些观念是可以变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时代变了,局势变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也可以损益权变。
那么,什么情况下,一些传统的观念可以损益权变呢?在对传统文化研究通了的情况下,才可以损益权变;否则,盲人骑瞎马,只能妄动瞎变
三、概念
学习与推广传统文化的第三个障碍,是概念问题。
传统文化有自己一套概念系统,我们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概念的含义,就不可能弄懂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
事实上,我们当前学习传统文化,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主要不在语言文字,而在于这些概念。
例如“忠”这个概念,就非常容易被我们现代人误解。
在传统文化中,与“忠”相类似的概念非常多,如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天命?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诚?什么是恕?什么信等等?
这些概念像一堵堵的墙,把我们现代人挡在外面,使我们难以窥见孔夫子的室家之好。
四、方法与路径
学习与推广传统文化的第四个障碍,是学习的方法与路径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中,儒学处于核心地位。
而儒学,有一套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因此,学习儒学要按照次序,有步骤进行;如果不能寻得路径,按照合适的方法去学,便很容易迷失于其中,即便皓首穷经,也难寻见夫子的家门,更莫谈登堂入室了。
除此之外,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还面临一个被误导的问题。
有一些学者,根本不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却热衷于指导大家学习传统文化;而他们给出的学习路径与方法,往往不着边际,“诬古人而惑来者”。
例如,有些专家学者,不承认“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这样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也不懂儒学的博大精微,看不起儒学,否认孔子是圣人。他们教人学习传统文化,便很自然贬低经学,而极力推崇诸子学、古典文学、历史边料学等。
还有一些学者,经书都没读懂,根本不知道孔孟讲了些什么,就狂妄地要“接着孔孟的话头讲”。他们讲的东西,虽然贴着儒学的标签,但与孔孟没有关系,不过是他们的自己的意见。
学习者,如果信了这些误导者的话,不仅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路径,而且还会惑上加惑,更加茫茫然不知所归。
因此,当前传统文化虽然号称复兴,可也只是迈出了很小的一步,而且前路上还有很多障碍,离真正的复兴,尚有相当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