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知识—闽派建筑马鞍墙

闽派建筑马鞍墙

福州市博物馆三楼闽都华章展厅,陈列有这样的一道墙,去过三坊七巷的朋友一定对这道墙十分的熟悉,此墙名为马鞍墙,是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
马鞍墙
马鞍墙是封火墙中的一种形式,是流行于福州地区的古建筑标志性元素。它一般是两侧对称,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勾画出千姿百态、优美动人的天际线,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其作用一是分割空间(围墙界面)、围合庭院,二是御风防火,三是祈福镇邪。
马鞍墙·造型
福州民居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线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马鞍墙上尤其明显。在材料上,马鞍墙多是用土筑的,也有是用砖砌而成;在造型上,高出屋顶的山墙部分作成平行阶梯形、弓形和马鞍形等;在围墙的转角部分往往作些变化与山墙部分呼应。也有的在同一建筑中出现几种不同形状,在造型上显得十分丰富。
马鞍墙·云纹
弓形和鞍形的马鞍墙在福州市区和郊区较为常见,弓形的马鞍墙是在砖砌山墙上作成倒弯弓形,脊顶作成水平短墙与倒弯形前后相连。脊背为青灰抹平,向下斜坡,墙头一般覆盖三层瓦片,在脊角雕成图案花纹,两坡角向上翘起,翘角下方做几层退进的线脚十分秀丽;还有一种是翘角弯曲向上高高翘起,其做法如燕尾式屋脊,内置筋骨,外包青灰。鞍形的马鞍墙脊背成凹形,凹形的脊背翘出两角与顶端的翘角遥相呼应,弓形和鞍形的马鞍墙有时并存于一宅,在飞翘的翼角处作灰雕,上刻云纹或其它的图样。弯弓形的两墙上以片瓦分层铺砌,最高一层做脊背,整个造型自由而舒展。
福州居民多数信仰佛教和道教,在马鞍墙飞翘的脊角处灰雕上,可以看到来源于佛教的如意纹、卷草纹、法轮纹。来源于道教的神兽、福寿、祥云。来源于阴阳五行的四灵兽等。信仰虔诚的人相信只要有神灵保佑,必然平安顺利,万事大吉。

源流传统的当代景观建筑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