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杨兆林】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
(杨兆林老师在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上交流)
杨兆林老师诊疗预约电话:15514535873,(请提前两天预约)
此条自古争议很大,释疑者甚多,现就自己理解进行论述。
在《伤寒杂病论》所记载只有这一条,仲景只是把此方发病原因、失治误治,现有症状描述记载下来,同时给予主方,但没有对此条进行相应解释,所以后世医家对此条解释争议很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此方束之高阁,像被埋没的一颗珍珠,实在可惜。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牡蛎二两(熬),
我们先从此条“此为未解也”说起,“未解也”所指何也?只有从本条所记载内容和其前后条文以及以药测证来解释。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第147条,前第144--145条,皆是主方小柴胡汤、146条柴胡桂枝汤条文及医案,后第147--148条是微结医案、半夏泻心汤医案,从这里可以看出仲景按疾病发展演变来书写条文的,加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前提,所以“未解也”其中一定有太阳伤寒症状及病机存在。但本条没有太多描述太阳病症状,发热,体痛皆有可能,毕竟仲景发热,体痛常加桂枝治疗。
既然是柴胡类方,症状明显,必然有少阳证,这是无需置疑的。下面就看还合并有其他六经没有?
“复下之”说明运用苦寒攻下之药,导致脾胃虚寒腹泻,陈慎吾、刘渡舟等伤寒大家都早已论述,同时认为此方为少阳转阴之方,从此条后面有半夏泻心汤条文也可以知道,已经有阳转阴了。说明“未解也”当然也包含太阴病。
以上分析,“此为未解也”是三经合病,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对于很明了的症状,我们不做过多解释,如:“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为少阳辨证。
“微结”有解释为便干的,如胡希恕,有解释为属于少阳证,如刘渡舟。综合仲景诱因“复下之”描述,便干不太可能,毕竟运用了下法。由于只是少阳兼症,还没有达到纯阴寒等病机,所以“阴结也不太可能,少阳有“胁下痞满”或然证,此“微结”应该是“胁下痞满”的轻症。
“小便不利,渴”两症传统认为为少阳三焦不通,津液气化不利造成的。但前提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后,发汗而复下皆伤津液,小便自然出现少,是化源不足导致,和膀胱有尿液不利是截然不同的,在小柴胡汤或然证单独有小便不利仲景处理,与此法不同。
同时还有医者说此“小便不利,渴”是不同病机的两种表现形式,“小便不利”为津液气化不利,“渴”是津液伤。对这种观点我持有异议!仲景书写条文有一定特点,如果是“或然”证,他就会明确写是“或”字,如小青龙汤条文等。这明明就是一个病机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
“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脾,未影响胃腑之故。“但头汗出”理解也是有很大分歧。有说属于少阳三焦热上扰所致,既然有太阳伤寒,汗出也可能是桂枝汤证,因腹泻不需要芍药。故去之。
以下为以药测证:
柴胡、黄芩、炙甘草:治疗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等少阳;
桂枝:治太阳汗出:
桂枝、干姜、炙甘草:太阴虚寒
柴胡,煅牡蛎:胸胁满微结
栝蒌根四两,牡蛎二两(熬),治疗津液伤,口渴
在此方中,柴胡,桂枝,干姜,是三味主药,是代表伤寒三经的主要药物,故而作为以处方名字存在,从处方药物剂量来判断,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说明以柴胡为主症,其次为太阳、太阴,但由于桂枝和干姜皆为温药,配合对太阴虚寒有治疗作用,所以在临证时,要依据太阳和太阴症状之表现,灵活调整两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刘渡舟与胡希恕二老,对此方解释还有很大不同,如“大便”,到底是“稀”还是“干”争论不休!我们不要只关注某一症状,应放在病机上考虑就能说明问题了!试想,对于太阴虚寒病,症状甚多,只要辨证有此病机存在就可以了,太阴虚寒,腹泻症状有,便秘症状也会出现,很多医案已经验证,此病机便秘患者,服了此方大便恢复正常,此病机有便溏患者,服了此方大便也恢复正常。
我在运用此方时及参与仲景原文描述症状,也参阅刘、胡二老理解与运用,重点只要是【太阳少阳太阴】合病,或者【少阳太阴】合病即可运用。如果在稍作加减,如再加炮附子,可以治疗【少阳太阴少阴】合病了。法在心中明了,方在笔下清晰,看病自然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