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阳 | 元好问《邓州城楼》探析


元好问《邓州城楼》探析
文|关阳

邓州城楼在新时代的歌声中重建起来了。在历史上,邓州城楼就曾闻名于世。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诗人元好问曾任南阳县令,多次往来于南阳和邓州,感于时事,写下著名七律古诗《邓州城楼》。
这首诗的内容是:邓州城下湍水流,邓州城隅多古丘。隆中布衣不复见,浮云西北空悠悠。长鲸驾空海波立,老鹤叫月苍烟愁。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该诗通过对登邓州城楼时所见荡荡湍水、累累荒冢等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虑国事和难酬壮志的心情。这首诗中的湍水指的就是湍河,布衣此指诸葛亮。首联写登楼所见:城下湍水荡荡,城隅荒冢累累,一片萧条破败景象,立下凄愁的基调。颔联就是“古丘”这一层意思的进一步发挥。隆中距邓州仅百里,故见古丘而联想起名垂史册的古人诸葛亮。诗人十分希望金朝也能多出几位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英才,重振业已衰败的金朝。古人常以浮云喻朝中的小人。该诗中当以喻西北边境的蒙古侵略者。金哀宗正大元年,下令“更不南伐”,停止侵宋,全力抗御蒙古。颈联中,诗人用“长鲸驾空”比喻蒙古军的横冲直撞,气势猖獗。用“海波立”,比喻形势险恶,国家动荡不安。“老鹤”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比;又可比喻面对国家丧乱无能为力的金朝官兵;还隐指已走向衰败,几近沦丧的金朝。尾联借“王粲登楼,怀才不遇”的典故,感慨历朝历代有多少英雄名士,为了抵御外患,捍卫领土而舍生取义,而如今金朝已“危在旦夕”,却没有慷慨激昂之士出来重振朝纲,表抒诗人一片爱国忧民之思,无人理解,又无力回天,不胜愁苦,感慨万端。全诗刚健质朴、沉郁悲慨。家国大祸已临于眉睫,诗人多希望自己有能力重振朝纲,但却只能枉自凄然叹息。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金朝在立国初期重视武功,轻视文治。自从与南宋以淮河为界划定疆域以后,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大部,山东、山西、河北全部,都归了金邦。金朝统治者,也像当年的北魏统治者那样,重视起了文化,典章制度沿袭北宋,对知识分子实行相对宽容的政策。特别是到了熙宗至章宗时期(1149年—1201年),50年中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就自然就成了金人。他们与生俱来的汉文化观念,影响着金朝统治集团和臣民,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元好问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人文环境中脱颖出来,并且成为金末元初诗坛盟主大纛。
元好问的远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魏孝文帝时推行汉化政策,举族改姓元。唐代的诗人元结,是他的一代祖先。元好问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出生在山西秀容县(今忻州市忻府区)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在陵川他拜名儒郝天挺为师,饱学六年,给他的为人、为政、为文、诗学、史学修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写了《论诗三十首》,提出了自己的标准,推崇李杜苏黄,提出古代民间歌谣也是正体,提倡刚健、纯朴、天然的诗风。从此金诗开始摆脱沿袭宋诗“江西派”从古代诗文中寻取典故、堆砌字句的通病,回归诗歌的现实主义。
元好问写《邓州城楼》时正在邓州守帅帐下担任幕僚,当时金国战事吃紧,蒙古军不断在西北发起进攻,满朝将帅却无力为国平乱。元好问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End--
审稿:阿雅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关阳,河南邓州人,现就职于孟楼镇政府,爱好诗歌文学。邓州市作协会员。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关阳  |  北宋名将王赡与邓州

(0)

相关推荐

  • 黄庭坚《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翻译赏析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 县楼②三十六峰③寒,王粲④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⑤. [真题再现] 14.下 ...

  • 元好问:乱世文雄,黄金时代最后一位大诗人,一个文人的家国担当

    曾国藩说:"元好问是自汉魏至宋金元之际,中国五.七言诗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诗人." 然而这样一位大诗人,在大多现代人的心目中的印象却是模糊的,少数知道他的人,也多是从那句千古名句& ...

  • 王维的这首山水诗并不知名,却宛如一幅绝美画作,让人沉醉

    纵观我国古典诗歌史,山水始终承载着诗人的情思.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以诗人们纷纷把自己细腻的笔触投向了山水.不过由于他们寄情山水的时候,往往也是他们仕途失意的 ...

  • 135 唐诗解读——杜甫之《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注: 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 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 纵目:极 ...

  • 古诗词日历 | 李白《登新平楼》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去国西行,登上这新平城楼:只见满目秋色,怀归之情,油然而生,令人无限忧伤. 长空万里,落日遥远:河水澄净,寒波流淌. 秦云从岭树间悠悠升起:胡雁从沙洲上缓缓 ...

  • 赵复兴:广阳郡国之探析

    <汉书·地理志>关于"广阳"的记载如下:"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莽曰广有,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县四:蓟,故燕国,召 ...

  • 清入关前《离主条例》探析

    1615年,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这一制度是由女真旧有牛录制沿袭而来的.八旗制度将旗数固定为八个,同时固定了各旗所在的方位,避免了战争中占位问题,从原则上没有刻意的偏袒任何一方,而这种追求平衡的思想 ...

  • 清入关前《离主条例》探析.doc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满族是继蒙古族以后,在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建立统一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带有诸多标签的朝代继承了历代王朝的大量遗产,但是又因为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

    清代学者章学诚论及北宋以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时曾说:"当日程学盛行于南,苏学盛于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第九条)程学指理学,由杨时.尹敦传入南宋,朱熹后来将其发扬光 ...

  • “肾为胃之关”探析

    以历代医家的阐释为基础,探析"肾为胃之关"涵义及临床应用.指出肾为胃的水液代谢.水谷精微代谢之关,而且肾与脾胃经络相连.生理相关.病理相及,水肿.消渴.泄泻.便秘等二阴失司所致病证 ...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意探析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词出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quo ...

  • “肾阴”与“肾阳”探析

    于清茜 I 摘要:肾阴.肾阳,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不仅对掌握肾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掌握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肾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也十 ...

  • 关阳​ | ​北宋名将王赡与邓州

    北宋名将王赡与邓州 文|关阳 有人对两宋的政治.军事有过八个字的概括,即所谓的"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在大家的印象中,北宋名臣很多,有包拯,范仲淹,王安石等等,但是有名的将领却稀少 ...

  • 朱章志立足扶阳辨治消渴病思路探析

    作者:陈纳贝,施岚尔,朱章志, 摘要:朱章志教授擅于运用经方治疗内分泌疾患,尤其是消渴病.在病机辨治上,朱师认为 消渴病应首辨阴阳,以阳气虚损为主,再辨六经,以三阴辨证为要;在谴方用药上,强调可先顾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