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远离低层次的人?看完郭晶晶这张聚会时的照片你就懂了
前段时间,郭晶晶和友人聚会的照片在社交平台上曝光。
对方是港圈有名的富商,“电池大王”的儿子和他的妻子黄佩茵。众所周知,郭晶晶虽然也是豪门阔太,但向来低调。可出现在郭晶晶朋友圈里的人,依旧是各类上流社会的杰出人才。
这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的层次决定了他所结实的圈子。
如果郭晶晶不是奥运冠军,不是豪门太太,那么即便她依旧道德高尚温良谦恭,也一定不会有今日的社交状态。如此说不是在宣扬什么逐名逐利的负面价值,只是陈述事实,你只有认清事实,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不是吗?
如果一段关系需要消耗你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但却不能给你带来丝毫情感和实际的利益,你还会维持它吗?
不。你不会,你会毫不犹豫地丢弃它。换做任何人都会是相同的选择。
因为社交本身就是一种逐利行为,如果它不能带来切实可得的后果,我们没有理由要去维持社交。很多人总是厌弃逐利的社交,向往纯粹关系。但事实上任何一种关系社交,本质上都有利益需求,只是很多人看不透,所以痛苦纠结。
有学者将社交分为两类: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共情社交”是指为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或者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产生的社交行为。功利社交是指为达成某一特定目的,谋取合作或者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前者和世俗利益无关,属于纯粹的情感联结,就像我们儿时的友情一样,不因为对方的身份或者其他而有所偏好。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社会需求逐渐变化,我们对共情社交的需求会逐渐减少,功利社交的需求大幅增加。
此时,我们如果我们无法看清楚关系的本质,很容易误入错误的道路。如要么在各种功利社交中迷茫;要么彻底地排斥功利社交;要么一边在功利社交中纠缠,一边又厌弃功利社交。以上任何一种都于人生无益。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交,行走世间的我们都需要。我们即需要纯粹的感情联结;也需要为获取利益进行合作。但能够达成这两类社交的共同前提是,参与社交的你,必须要有价值。如果你一文不值,无法给别人带去任何层面的效用,别人凭什么要和你建立联系呢?
因此,如果你还有理想要实现,还想要去更高的地方看一眼。那么在你还不够强大的时候,请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社交上。《思维力》中说:“在你的价值未有效建立之间,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没有价值交换,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结果显示:一个人一生能够产生交集的机会极其有限,大概是10/30/60个。既然和你关系最为亲密,会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大概有10个,包括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时不时会和你联系的有30人,比如你的大学同学,还算熟悉的同事等。和你有过交集但不算多,偶尔会有往来的人,有将近60人。
所以真正值得你花时间维护的人不超过10个。
那么回想一下,你花费时间流连在各种社交场所的意义何在?
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你能组建起来的社交圈子,其实都是些和你差不多的人。就算你有幸和强大的人建立了联系,你和对方没有等价交换的东西,你于对方就毫无意义。或许你只能羡慕别人的风光,而无可奈何。
古人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当一个人能够拎清个人时间的排位次序时,才是智慧的开端。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和低层次的人蝇营狗苟上,不如拒绝无效社交。沉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当你足够强大,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自然而然就多了,都不需要你格外耗费心神,因为你有可以和别人交换的价值了。
霍金如果没有物理学上的造诣,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残疾人;比尔·盖茨如果没有创造微软,那么他也不过是个从哈佛辍学的傻子;如此衡量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这个世界的事实,除了至亲至爱没有那么多人,真的在乎你是谁。
我们需要纯粹的情感联结,但也不能忽视客观事实。珍惜值得珍惜的人,远离消耗你的人,努力变成一个强大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Tommy
编辑 | 鹿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Nkwcomb, T. M. The varieties of interpersonal at- traction, In D. Cartwrighl & A. Zander (Eds.), Group dynamics. (2nd cd.) Evanston: Row, Peterson,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