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如:做学问就要顶天立地

陈清如,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1926年,陈清如出生在浙江杭州。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时期,外部侵略,内部糟乱,幼年的陈清如,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饱受着战火的侵袭。从小学到高中,陈清如先后碾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求学,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陈清如深切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陈清如回忆:“那时的国土上没有中国人生存的自由,凡是有血气的青年都不会无动于衷。”

1948年,陈清如报考唐山工学院采矿工程系。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从事选煤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起了这门“灰头土脸”的大学问。

1958年,陈清如被公派前往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回国后,他组织建成了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选煤基础理论和测控技术实验室。为解决“难选煤”的分选问题,1964年,作为技术负责人的陈清如,全过程指导、参与了我国第一座用重介质旋流器处理末煤选煤厂的建设。同年,他还指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从而解决了选煤用跳汰机的大型化问题。

一定要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选煤之路

湿法选煤技术已有200多年的应用历史,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选煤技术。但对于我国来说,大的煤炭基地都位于中西部缺水地区,用湿法选煤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于是他暗下决心:中国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选煤之路!

1984年

陈清如率先提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了不少质疑。但他没有放弃,他认为,中国人并不如外国人笨,他们能做到的事,中国人同样也可以。

1994年6月

在陈清如团队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在中国调试成功。这一工程科技项目的研究成功,在世界选煤界引起了轰动。从此,缺水和高寒地区及遇水易泥化的煤炭分选有了高效的选煤方法,为洁净煤技术中煤的加工和利用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使煤这种古老的能源焕发新的生机。让人颇有些意外的是,带队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竟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清如相信要想让创新如源头活水来,并保持科研的与时俱进和高水准,就必须培育新生力量,培育高层次的创新专业人才。所以,他格外重视学生的培养。同时,他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学生论文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会严格把关,甚至在眼睛不好的时候,他也会让学生把内容讲给他听。陈清如常对学生讲这样一句话:“做学问要顶天立地——顶天,就要站在国际前沿,瞄准世界一流;立地,就要结合行业和产业需求,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章:


陈清如:做学问就要顶天立地

【矿冶人物】陈清如院士:迎难而上,迎刃而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