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最近你的脸色不太好…

关于慢性疲劳,大家真的了解过它么?

据外媒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慢性疲劳是一种与生命有关的疾病,而非心理疾病,这可通过血液标志得到确认。」

由于没有科学且广泛的知识普及,「慢性疲劳综合征」总是被我们忽略,只有引发极度疲劳、头痛、难以集中精力和肌肉疼痛时,我们才开始了解到它。

「慢性疲劳综合征」 = 累丑 ?

累丑:指人因为太过劳累五官变得很丑,整个人看起来

没有精神气儿,像是游荡的孤魂野鬼。‌‌来源网友调侃。

也许是这样?见下图

该研究报告被刊登在法国《科学进展》月刊上,「这种病与一种被称为'干扰素-γ’的细胞活素,关系似乎异常密切,而这种干扰素与主要由病毒感染造成的疲劳有关。」

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别靠睡觉缓解,建议大家了解自身疲劳的具体症状,在涨姿势的同时,调理好身体,好好爱自己,健康快乐,每天都活力满满。

疲劳背后的数据

累的不止你一个

最近微博上有个“很热”的热搜 —— 全球最累城市前十名。

报告《2021最佳工作生活平衡城市》由美国科技公司Kisi完成,其统计并分析了全球50座城市的“劳累指数”(该城市全职职工每周的工作时间),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上,前十名中有六座城市位于亚洲。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每周工作40小时

我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在排名靠前的城市中,第一名香港超正常国际劳动法的29%(换算一下周工作51.6小时),第二名新加坡超正常25.1%(换算一下周工作50.04小时)。

「法定」工作日并不包含「加班」,所以其他衍生的996、007,哪怕超60,甚至70小时都不会算在内。大家关注热度高,明显可以确定的是,疲劳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缓解疲劳是持续性的一个关注重点。

分清 3 种疲劳症状

才可以「对症下药」

类型易混淆,梳理清楚这几个原因

疲劳分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

生理性疲劳就是真的累了,经过休息可以部分缓解;

病理性疲劳是真的病了,经过休息不容易缓解。

病理性疲劳往往有原发的疾病,例如贫血、低钾、抑郁症、焦虑症等。

生理性疲劳分为脑力疲劳,躯体疲劳和混合性疲劳三种情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能下降,从而造成机体耐受力减低,出现容易疲劳的情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不一定是

以疲劳为首发或者是有疲劳症状

一类:持续3到6个月的疲劳不缓解。

二类: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是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比如说脱发、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睡眠障碍、头痛、记忆力减退等。

三类:全身多处的慢性疼痛。

3 . “慢性疲劳”真的不是休息一下就行了

现代研究有一些试验结果证实:「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身体中的致敏因素增加,致炎因素增加,白细胞的敏感能力下降,身体的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也就是说,「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癌症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

专家表示,慢性疲劳综合征很容易漏诊和误诊,最相似的疾病是甲状腺功能减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抑郁症。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并能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建议大家优先自行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平和情绪,如果再觉得不适,去医院看医生也不迟。

今天给大家找来这6个生活小细节,有依据,可实现,没难度,完全可以手动亲测。

碳 水 化 合 物 摄 入 

能量支撑我们去做喜欢的事,碳水化合物最丰富的就属大米了。它还含有6%-7%的蛋白质,膳食指南推荐我们每天吃250-400克主食,就能获得15-28克的蛋白质。要知道,我们普通成人蛋白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是65克(男)、55克(女)。这就意味着,吃够米饭就能获得1/3到一半的蛋白质。

只吃大米就行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第一条就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米饭尤其是现在的精白米饭,由于好消化、餐后血糖反应快,对血糖控制很不利。富含膳食纤维的黑米、紫米、糙米等谷物搭配着食用,延缓消化速度,不二选择。

甜 食 爱 好 者 

减糖警惕番茄酱、甜面酱等“隐形糖”。很多传统菜品含有大量糖,如糖醋排骨、红烧肉、拔丝地瓜、锅包肉等,不宜频繁食用。

在家烹饪应有意识控制用糖,如炒菜、煮粥或豆浆时应少加或不加糖。

巧用水果为菜品带来香甜的口味,如可以在烹饪菜品时加入带甜味的水果,从而减少菜品中糖的使用。

东 西 太 杂 乱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发现,一个整洁的环境,让人注意力更加集中。

电 子 设 备 狂 热 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分析,现代社会人们长时间待在室内从事大量“近距离工作”,导致全球近视人群数量呈增长趋势。近视人数增加,同时引发的视力模糊、头痛、失眠风险也相应提高。

英国专家提出了两个视力保护规则,放松眼部和身体肌肉,降低罹患“数码视觉疲劳症”的风险。

 ✔ “20—20—20”规则强调观看时间

每隔20分钟眼睛离开电子屏幕,并向20英尺(1英尺约合0.3米)远的目标注视至少20秒。

 ✔ “1—2—10”规则强调观看距离

即使用手机、电脑和电视时,眼睛离屏幕的距离分别应是1英尺、2英尺和10英尺,有助于眼睛正确聚焦。

最后强调,疲劳持续6个月自己去医院哈!擅自药店配处方药物不可取。

转载于:老板:最近你的脸色不太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