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傲骨(上)
徐悲鸿先生曾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讲,我们来说说“傲骨”。
先看吴稚晖(1865-1953)先生一副:
吾道自关出处,古贤安有异同。
这里的“出处”,读作chūchǔ,指的是“出仕或者隐退”。
这一联的大意是——我有我立身处世的原则方法,我不在乎和别人是不是一样。即使古代的圣哲先贤,他们也都各行其志、各成其业,也没有什么好比较的。
这说的正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想要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就得有这样的傲骨。
接着看郑孝胥(1860-1938)一副:
义士要教天下见,高情自与俗人疏。
上联“义士要教天下见”,出自唐代诗人孙元晏的咏史绝句《梁·马仙琕bǐng》,原诗如下:
齐朝太守不甘降,忠节当时动四方。
义士要教天下见,且留君住待袁昂。
这里说的是,马仙琕作为南朝齐的臣子,坚持抵抗萧衍的叛乱,而萧衍就是随后取代南朝齐而称帝的梁武帝。皇帝都喜欢忠臣义士,即使是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前朝忠臣,也要大加赞赏。“义士要教天下见”,就是萧衍称赞马仙琕忠贞不二,为天下人做出了表率。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讲“教化万民”,常用的办法就是在身边找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移风易俗。
下联“高情自与俗人踈”,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绝句《送许处士》,原诗如下:
高情自与俗人疏,独向蓝溪选僻居。
会到白云长取醉,不能窗下读闲书。
这一句的大意是——不要像俗人那样追名逐利、随波逐流。如果报国无门,那就隐居起来、退而独善其身吧。
整体看这一联,尽忠报国是傲骨,避世隐居也是傲骨嘛。
下面看谭延闿(1880-1930)先生一副:
成佛恐居才子后,高名独数布衣前。
上联“成佛恐居才子后”,出自清代文人袁枚的七律《南楼独坐》,原诗如下:
清凉山色酒杯边,身在斜阳小雪天。
成佛肯居才子后,争名难到古人前。
万重白骨堆青史,六代黄金散暮烟。
我欲骑鲸游海上,笑他不达是神仙。
这里的“成佛肯居才子后”,用的是南北朝大才子谢灵运的典故:
谢灵运这个人十分自负,他曾讲过:“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这口气,估计曹植听了,也会觉得太狂妄了。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嘛。
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
太守孟顗(yǐ)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有此“深恨”,说明根本不可能成佛)。
看来,谢灵运对自己能“成佛”,也是很狂傲的。
袁枚诗中说“成佛肯居才子后”,看似谦虚,其实一点都不谦虚。他的潜台词是“成佛不居才子后”,也就是——我不是一般人,就是那个了不得的大才子谢灵运,也未必比我先成佛。
我们看袁枚先生,不仅自信能成佛,而且还要比别人先成佛。这就是袁才子的傲骨!
顺便说一下,这里的“成佛”,并不一定特指佛教、佛学中的成佛,而应该理解为——在精神修养上突破升华,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下联“高名独数布衣前”,这个就很直白了——我不愿意出仕做官,不愿意适应那些潜规则,我就想做个老百姓,做个洁身自好、干干净净的老百姓。
接着看张廷济(1768-1848)先生一副:
百花香处松千尺,群鸟鸣时鹤一声。
这一联“百花香处松千尺,群鸟鸣时鹤一声”,虽然没有明说,但很明显是在告诉大家——知道我为啥有一身傲骨吗?那是因为我的基因、和你们这些俗花凡鸟不一样。
当然啦,人越是自命不凡,也就越有可能真的不凡。
下面看胡林翼(1812-1861)先生一副:
摩天黄鹄有奇翼,拔地苍松多古枝。
这一联“摩天黄鹄有奇翼,拔地苍松多古枝”,和上一联“百花香处松千尺,群鸟鸣时鹤一声”差不多,但表达上要高明一些——只说自己,不贬低别人。此联所言,胡林翼先生可当之无愧。
接着看梁启超(1873-1929)先生一副:
出林独石有道气,宿野崇兰无俗芬。
这一联和上两联类似,都在拖物言志。
下面看吴廷康(1799-1873)先生一副:
霜松雪柏绝无世味,瑶林璚树自出风尘。
这也和上几联类似,也在托物言志,不多说了。
接着看张宗祥(1882-1965)先生一副:
平生只画龙凤质,晚岁犹存铁石心。
上联“平生只画龙凤质”,出自苏东坡的七言古诗《赠写御容妙善师》。这个妙善师画了一副皇帝像(应该是宋仁宗吧),苏东坡见了,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当年觐见皇帝的情景。这一首诗就是赠给妙善师的,其中有两句是: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这两句写妙善师只画龙凤,不画猿獐。以所画的对象,来赞颂妙善师取材乎上,境界不凡。
由这一句,想起了《庄子·秋水》中的一段话: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文中的“鹓鶵yuān chú”,指凤凰一类的瑞鸟,这种鸟“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很有傲骨。这样的鸟,怎么能看上“鸱chī”(猫头鹰之类)这种凡鸟所喜欢的死老鼠呢?
下联“晚岁犹存铁石心”,也出自东坡诗句,大意是——德操如旧,初心长存,愈挫愈勇,老而弥坚。
我们看当代文化大师梁漱溟(1893-1988)先生,生就的就是这样一身傲骨。
梁先生尝言: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大家看,这是何等的铁石之心!
下面看陈独秀(1879-1942)先生一副: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陈独秀先生早年意气风发,勇立潮头,是革命的斗士,是建党的元勋。先生1932年曾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坐过5年监狱。晚年流落四川江津,虽然衣食无着,但他不仅不做国民党的官,也不要国民党送来的钱,最后贫病交加,郁郁而终。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正是陈先生在艰难困苦中的精神写照。这一身铮铮傲骨,亦可惊天地泣鬼神也。
接着看鲁琪光(约1828-1898)先生一副:
心无畦町胸常坦,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联“心无畦町胸常坦”,“畦町qí tǐng”本义为“田垄”,这里指界限、范围。“心无畦町”,就是心不受约束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比大海更大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心。有此心胸,那自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眼前的道路,自然也就平坦了。
下联“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东坡先生的名句,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大家耳熟能详,不多讲了。
整体看这一联,心胸宽广可以滋生傲骨,腹有诗书可以滋养傲骨,大境界与大学问,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也。
下面看李鸿章(1823-1901)先生一副:
性拙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性拙自知能事少”,是说自己水平不行,干不了什么事;“礼疏常觉慢人多”,是说自己生性疏懒,不拘小节,可能让人觉得很傲慢,还请大家多原谅。
仔细品味这两句,其实并不是在说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在说自己不愿意和世俗合作。作者的傲骨,在这里用笨拙、慵懒给厚厚地包装起来了。
当然啦,落魄文人也可以拿这两句来粉饰才情,装点门面。
葛德藩(1912-1999)先生也有类似的一副(改了两个字):
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接着看台静农(1903-1990)先生一副:
世事卿自用卿法,归来吾亦爱吾庐。
上联“世事卿自用卿法”,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原文是这样的: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这一段的大意是:王太尉和庾子嵩关系不和,但庾还一直称王为“卿”,王不让庾称他为“卿”,但庾仍然坚持称王为“卿”——这有点像绕口令啊。庾给出的解释是:你坚持你的,我坚持我的,各持一端,这也没啥问题吧。
下联“归来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诗句,原句是这样的: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这两句的大意是:鸟爱它的窝,我爱我的家。
整体看这一联,“世事卿自用卿法,归来吾亦爱吾庐”,是想说——你有你的门道,我有我的爱好。大家各美其美,各乐所乐,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要看不惯,不要乱指责。
用这样的辞句来写傲骨,确实很文雅。
最后看翟云升(1776-1858)先生一副:
闲居有赋惟余拙,陋室无铭亦自馨。
上联“闲居有赋惟余拙”,说的是西晋名士潘岳。潘岳50岁辞官闲居,写下了著名的《闲居赋》。文中讲自己比较笨,做不了官,还是回家赋闲好。其实是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风波险恶,想借此远离政治、明哲保身。
下联“陋室无铭亦自馨”,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和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关。这一句是想说——有“铭”或者无“铭”,又有什么关系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够了。用不着写一篇什么“铭”挂在墙上来标榜,大家都懂我、知道我这个人有才就够了。
整体品味这一联,看似养拙藏晖,实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总不甘心别人小看自己、忽略自己,对自己的自命不凡、总要犹抱琵琶半露面——虽然我装出一副不牛的样子,但其实我真的是很牛的。
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吗?非也!要不是他自己每天写诗红杏出墙、发帖圈粉,当时人、后世人,谁又会知道世上有个陶渊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