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什么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

以色列和埃及

作者|诸葛仲达责编|Thomas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目前实际控制面积只有2.5万平方公里,而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划给犹太人的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

随着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爆发五次中东战争,每次以色列都以胜利告终,才使得面积不断增加。面积最大的时候占有埃及的西奈半岛,而西奈半岛面积高达6.1万平方公里,是以色列起初面积的4倍。

▲西奈半岛面积远远大于以色列

西奈半岛位于苏伊士运河东岸,东临以色列,扼守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以色列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击败阿拉伯联军,随即占领了西奈半岛,占领15年后却归还给了埃及。

西奈半岛面积远远大于以色列本土面积,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以色列对阵阿拉伯向来都占据优势,以色列为何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

▲以色列的领土极盛时

一、埃及与以色列的矛盾来源

16世纪初开始,包括埃及与巴勒斯坦在内的广大中东地区,长期属于奥斯曼帝国领土,之后又都属于英国殖民地(委托地)。1805年埃及就已摆脱奥斯曼帝国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不过在1840年,英国伙同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列强入侵了埃及,列强攫取了不少特权,使埃及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1869年,法国和埃及合作开通了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通过运河公司进行管理,其中法国占运河公司56%的股份,埃及占44%。

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亚欧两洲的航程,往来船只络绎不绝。英国没能在苏伊士运河分得一杯羹,对此深感不悦。然而,运河开通不久埃及便发生财政危机,不得不抛售运河公司股票,英国借机买入了埃及持有的运河公司44%的股份。

▲苏伊士运河大大节省了亚欧之间的航运距离

1882年,为控制埃及,英国直接派兵将其占领,对埃及的控制程度加深,埃及开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埃及的控制程度越演愈烈,为了加强对埃及的控制,英国宣布埃及成为其保护国,全面控制了埃及。一战结束后,英国依然不结束埃及的保护国地位,终于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

迫于压力英国于1922年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是仍保留了大量经济特权,尤其是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埃及并没有彻底独立。一战后奥斯曼帝国战败,中东很多地区被英法委任统治,此时的巴勒斯坦也属于英国的殖民地。

▲一战后,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范围

犹太人流落世界之前,曾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一战结束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

尤其在19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其中有近20万犹太人来到了巴勒斯坦,到二战爆发前,巴勒斯坦犹太人已高达40多万,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没能逃离纳粹德国魔爪的犹太人有600万人被杀。

▲二战中犹太人遭受纳粹迫害,被解救的少数幸存者

终于二战以纳粹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英国也损失惨重,战后已无力维持海外殖民地。1947年,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最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处理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根据决议在英国的委任统治结束后,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其中,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而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

▲1947年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犹太人自然很支持联合国该决议,但阿拉伯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犹太人的苦难并非阿拉伯人造成,而是欧洲人造成,残害犹太人的一直是欧洲人,不能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来补偿犹太人。

1948年5月14日,英国委任统治正式结束,犹太人当日便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以色列建国后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成了邻国,而阿拉伯人拒绝按照联合国的决议成立阿拉伯国。

第二天,埃及、沙特、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六个阿拉伯国家纷纷对以色列宣战,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其中埃及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对抗以色列的主力。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结果六个阿拉伯国家被一个小小的以色列击败。阿拉伯军队死亡1.5万人,而以色列军队只死亡6000人,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这次战争可以说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战,犹太国家得以保存。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成为死敌,始终不忘驱逐犹太人,收回巴勒斯坦。

不过,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惨败后不久就爆发了军事政变。

二、埃及第一次短暂丢失西奈半岛

虽然埃及法鲁克王朝已从英国独立,但是独立得不彻底,英国依然保留了大量特权,尤其是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这让埃及人民严重不满。终于在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控制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国”,领土继承法鲁克王朝,包括西奈半岛,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

▲纳赛尔发动政变,建立了埃及共和国

为获得完全的独立,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商谈无果决定武力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为解决兵力不足问题,英法决定拉上埃及的敌人以色列。

埃及是以色列的死敌,因此以色列与英法一拍即合。因为实力对比悬殊,结果埃及军队惨败,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英法重新夺回了苏伊士运河。

然而,战争导致运河长期关闭,运河安全形势堪忧,国际航运船只无法安全航行,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就连他们的盟友美国也严重不满,美国停止了向英国的经济援助。

同时,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然而,英法都是常任理事国,美国的提案遭到了英法的一票否决。于是美国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与此同时,苏联声称将动用核武器,威胁英法撤军。

▲第二次中东战争形势图

最终英法被迫宣布撤出全部军队,这个结果证明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已经彻底从英法主导变为美苏主导。英法撤走后,以色列独木难支,也撤出了西奈半岛,埃及最终保住了西奈半岛。

然而,随后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岛。

三、埃及失去西奈半岛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虽然战场上失败,但是战略上完胜。埃及在世界上获得了空前的声望,更加坚定了阿拉伯国家夺回巴勒斯坦的信心,阿拉伯国家逐渐加紧联合围堵以色列。

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以色列面临南北联合夹击的威胁。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巴解组织不断在巴勒斯坦和邻国边境袭击以色列。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对以色列形成两面夹击,不过三年后就解体了

1967年,苏联传出了以色列正在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消息,纳赛尔下令封闭了以色列南部的出海口蒂郎海峡。几天后,埃及与约旦签署了五年共同防御条约。面对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围堵,以色列下定决心与阿拉伯国家开战,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出动了几乎所有能动用的战斗机,空袭了埃及的空军基地,埃及绝大部分飞机没起飞就被摧毁,随后又击毁叙利亚和约旦的大量飞机,失去制空权的阿拉伯国家只能被动挨打。

以军地面部队继续向埃及进攻,剑指苏伊士运河,一路上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西奈半岛就全部被以色列攻占,仅仅六天第三次中东战争就以以色列的大胜而告终。

▲以色列先发制人,基本消灭了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力量

在这场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有六万多人伤亡和被俘,而以色列仅死亡900多人,第三次中东战争彻底奠定了以色列军事强国的地位。

在这场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不仅没收复巴勒斯坦,反而丢失了更多的领土,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还占领了加沙地带、戈兰高地等耳熟能详的地区,占领了阿拉伯国家共计6.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民族自信心陷入低谷,埃及总统纳赛尔也在三年后郁郁而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的领土

与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归还了西奈半岛不同,这回以色列准备永远占领这些新领土。以色列在这些新领土设立了军事管理区,直接由以色列国防军管理。并且不断向这些地区移民,还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

1971年,以色列花巨资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建立了被称为“中东马奇诺防线”的巴列夫防线。此时的苏伊士运河成为了以色列和埃及的国界,虽然控制在埃及手里,不允许以色列通行,但是直接面临着以色列军队的威胁。

▲巴列夫防线

四、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对埃及至关重要,失去了西奈半岛,以色列的领土就会伸展到苏伊士运河。埃及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就在西奈半岛旁边,如果西奈半岛被占领,埃及的绝大多数人将处于以色列的威胁下。

埃及新总统萨达特上任后就致力于收复西奈半岛,为顺利收复西奈半岛他采取了很多措施。

▲埃及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西奈半岛西面的尼罗河三角洲

战略上,萨达特不断游说各国,争取获得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最终获得了100多个国家的支持,甚至包括英国和法国。同时萨达特威胁以色列,声称为收复西奈半岛,埃及已做好了牺牲100万人的准备。

战术上,萨达特多次故意散布攻击以色列的假消息,在战争前多次在苏伊士运河发动军事演习,但是最终都没有发动战争。而以色列为了应对埃及的军事演习不得不提升警戒状态,而这让以色列多花费了上千万美元。

▲失去西奈半岛,埃及近1亿人口将失去对以色列的战略缓冲

埃及给以色列多次上演了狼来了的故事后,终于在1973年10月6日突袭了巴列夫防线。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这一天是以色列的赎罪日,而赎罪日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以色列大部分士兵都在过节,是以色列军队防御最弱的一天。

战争中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为埃及提供了资金和武器装备的支持,同时叙利亚也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坚固的巴列夫防线被埃及顺利攻破,形势一片大好,眼看埃及将顺利击败以色列,夺回西奈半岛。

▲突破巴列夫防线后,埃及士兵激动地亲吻了失去多年的土地

然而,埃及低估了以色列的动员能力和美国的支持能力,看到战争形势对以色列严重不利后,美国最终给予以色列大力援助,大批战争物资通过飞机运往以色列,并且向以色列提供卫星照片。最终以色列扭转了战争局面,成功击退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并反攻到埃及和叙利亚的领土。

最终在联合国的调和下,双方签订了停火协议,这场战争中阿拉伯军队死亡8500人,以色列军队也付出了死亡2800人的代价。双方军队死亡人数对比不再像第三次中东战争那样悬殊。

▲以色列反攻,渡过苏伊士运河,最终赢得了胜利

以色列虽然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也付出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以色列了解到双方力量对比已不再像第三次中东战争那样悬殊,阿拉伯国家也了解到他们难以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这使得阿以之间不得不开始考虑进行和平谈判。

因为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阿拉伯国家对美国进行了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暴涨,这使得依赖石油进口的美国苦不堪言,而出口石油的苏联却大发石油财,美国不得不想方设法撮合双方的和平。

▲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数倍,令美国苦不堪言

终于在1978年9月9日,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来到了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三方举行了最高级会议,随后埃及和以色列双方签署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根据协议,埃及承认以色列,并与以色列签订和约,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但以色列船只可在苏伊士运河自由航行。

▲埃及、以色列、美国三方签订戴维营协议

根据协议,以色列军队不顾西奈半岛犹太定居者的反对,于1982年全部撤出了西奈半岛。

埃及终于收复了西奈半岛,但是埃及抛开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单独签订和约,这引起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严重不满,它们纷纷与埃及断交,这使阿拉伯国家发生了严重分裂。它们认为埃及总统萨达特背叛了阿拉伯世界,萨达特也在两年后被极端分子刺杀,为收复西奈半岛,萨达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以色列来说,阿拉伯国家出现内讧,阿拉伯国家抗击以色列的联盟从此名存实亡,再也没有一起联合围攻以色列,这让以色列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避免了两线作战,这是以色列同意归还西奈半岛的最主要原因。

▲以色列周边被多个阿拉伯国家包围,其中埃及和叙利亚最强大

另外,西奈半岛虽然领土面积很大,但是绝大部分都是沙漠,利用价值不大。而戈兰高地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占据此地不但可以保障饮水安全,同时可以居高临下威慑叙利亚。为避免两线作战必须放弃一线,放弃西奈半岛更为明智。

况且国际社会始终不承认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等地属于以色列,甚至连盟友美国都要求以色列尽快退出其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这使以色列最终选择放弃了西奈半岛。

长期作者|诸葛仲达

山东大学毕业|国际关系、王朝兴衰研究方向责任编辑|Thoma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