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腾不想要孩子,背后原因扎心:原生家庭的痛远超你的想象!

金曲歌王萧敬腾是公认的“舞台王者”,曾获得过70多个音乐类奖项,创造了多个“神级live”。

可就是这样一个事业相当成功的男人,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不想要孩子。

因为在他眼中,自己是个脾气不好的人,担心这种“坏蛋”基因遗传给孩子,给社会造成麻烦,同时也害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看似令人费解的担忧背后,其实藏着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萧敬腾的音乐之路竟“起缘”于少管所。

萧敬腾幼年时,父亲脾气火爆,很容易与人起摩擦,常常迁怒于萧敬腾。所以小时候的他经常会受到毫无缘由的打骂,“我七天有五天会挨打,真不夸张。”

在这种环境下,也造成了萧敬腾的叛逆。9岁时他打架抽烟,偷家里的钱;15岁的他和哥们一起欺负、殴打班上的同学。作为主犯的萧敬腾因此被送到了少管所进行管教。

就是在那个少管所里,一位辅导员的话点醒了这位叛逆、走错路的少年,“你有这么大力气打架,还不如去打鼓。”

他的人生就此被改变,和音乐有了不解之缘。

后来的他时常庆幸自己及时醒悟,找对了方向,没有沉沦在黑暗的人生中。

正如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在这样一个不会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会一味暴力压制的父亲面前,萧敬腾没有感受到爱的教育,反而处处充满着冤枉和委屈,他又怎么会不受到影响呢?

我们常说:父母的平和情绪,是孩子最大的福气。因为一个温柔的原生家庭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自由成长,给予孩子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

父母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性情

在《金牌调解》的一次节目中,一对夫妻说自己最大的烦恼就是十五岁的儿子沉默寡言,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自闭,连房间门都不愿意让父母进入。

最严重的一次,孩子连续一个月没有走出过房间门半步,每天沉浸在游戏和直播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父亲认为原因是孩子太过自卑。但是实际上,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的,要从家庭中寻找原因。

后来人们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孩子和萧敬腾小时候一样,也是生活在父母的“打骂”中,孩子的母亲本身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喜欢用贬低的话语去教育儿子,会骂儿子“你怎么笨得像猪一样?!”

这样长年累月的语言暴力就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何况是没有建构好完整世界观的孩子呢?

而且不仅是语言暴力,孩子的父母还会使用肢体暴力,用脚踢孩子。

就是这一连串的“粗暴教育”,导致孩子变得叛逆孤僻,甚至连父母的面都不愿意见到,和父母之间本该亲密无间的情感链条就这么被父母“打断”了。

父母的情绪伤害对小小的孩子来说是致命,因为家庭占据了孩子生活的很大部分。

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会被孩子完全继承。

父母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人格

一位母亲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接孩子放学的视频,令网友羡慕不已。

视频中可以看出,孩子欢喜地跑过来和母亲说自己这次考了倒数第二,不再是往常的倒数第一,不过可惜的是还是没有及格,而母亲则轻轻的笑着并没有丝毫的责怪,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温暖的语气和氛围。

为什么这个孩子就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十分坦然呢?

因为她知道母亲并不会因为倒数第二而责备她,反过来会为她的进步而开心。

让网友羡慕的正是这位母亲的包容平和,和这位孩子的坦然自信。

发展心理学专家霍勒博士发现,孩子在出生时只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他们并不会天生的管理情绪,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导。如果父母都不会很好的管理情绪,那就无法期盼孩子养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毕竟孩子的世界中最大的权威只有父母和家庭,如果总是需要他们来承担父母不良情绪管理的后果,孩子就会因为长久缺乏安全感,变得自卑、懦弱而又不快乐。

父母的情绪藏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陶虹曾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表示她和老公徐峥在家里尽量都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孩子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来进行沟通。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陶虹自己也曾经有过对孩子失控的时候。

当时她着急出门,女儿却不小心打翻牛奶瓶,弄得房间里到处都是牛奶,她一时情急劈头盖脸说了女儿一顿,但是当看到女儿满眼恐惧到忘记了哭泣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她心想:作为孩子的母亲都不能包容她的话,那么孩子会指望谁来包容她呢?

从此,面对女儿的错误,陶虹都会先控制情绪,再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

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要避免“踢猫效应”。所谓“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人发泄情绪,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并且会产生一个情绪传染链条,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所以当父母在外遇到了麻烦,工作中出现了不顺心,回到家也不可以随意迁怒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或是犯了错误,不要随意抱怨、不要随意批评,要理智、冷静地陪孩子一起想解决办法,让孩子养成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多多鼓励和尊重孩子,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总之,不要让孩子做父母坏情绪的垃圾桶,要让孩子在父母的包容大度、温暖关爱中成长,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

Professor点评:

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父母也没有权力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牺牲品。在原生家庭温和、乐观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养成内心柔软,处事刚毅的真性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