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最基本科学素养的一位财经记者
读起来,也容易,每个字都摆在那里,看起来,也是容易理解的,好吧,为了我的读者能够读明白,我还是需要讲一下的,特别是我的读者里还有孩子或者要给孩子讲这些道理的家长们。
我们每天要用电的时候,就把用电器的插头向电线上的插座一插就可以了,这就有一些像我们要用水的时候,就打开水龙头放水就可以了。
于是我们就理所当然的把电线和水管子联系起来。因为,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电这种东西就看不见了,摸,还是摸得着的,不过,谁想去摸电门呢?还是算了吧。
水管子里的水从储存水的地方,被送到千家万户,用多少就放多少,用得少的时候,就存在水库里或者各种容器里保存着。
那想当然的认为电也是这样子的,我们用多少就使用多少,不用的时候,这些电还储存在什么地方?
这种想法就错得太远了,电和水不同在于,用户用多少,发电厂就发多少,而且是秒送用户那里,中间不会存储在任何地方。
有人讲了,不对呀,我们可以把电存储在充电宝里呀,是的,用户的确可以把电能再次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其它的形式存起来,不过这些都是用户的行为,这不是电力提供商的行为,原因很简单,电力存储现在需要花费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转化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损耗。全世界的电力提供商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电力的存储问题,不过听说特斯拉公司正在进行这个工作。
还有一个问题,造成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的区别在于,几乎所有的发电设备的启动与停止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它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设备的消耗。
写多了,扯回来,咱来看这个记者写的稿子,文件没有问题,他写道:仅9月22日这一天,……用电缺口就高达250万千瓦。
看似只是一个转述,看似没有问题,但是,是真的有问题,他想当然的加了几个字“这一天”,而且也一定认为250万千瓦是一坨能量,也就是说,这一天,用户缺了250万千瓦的能量。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其实文件告诉读者的是,这一天,用户缺少的是:250万千瓦X24小时这么多电能,也就是缺了:6000万度电。
你们也这样想了吗?
不要认为,我理解错了作者的意思,咱们接着向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