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406期:在郊外原野散步思考哲学话题,烛光晚餐上听着怀旧音乐送上红玫瑰,“场景转换”的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406期#

前年和大前年,咱们平讲平说专门讲过时间管理这个主题,聊过一系列跟拖延症有关的话题,后来适应平台要求做了公众号搬家,在搬家之后就带来一个问题,搜历史消息的时候,更早的历史消息是搜不到的。后来这个问题通过一个链接解决了,不过遗憾的是,链接过后历史消息背后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留言,这些留言都没法显示了。所以我想以后在每周的推送当中,适当的都做一天历史回顾或重现。咱们把5年以前本周讨论过的一些热议的话题,还有一些大家认可的比较精彩的内容都做一点回放,做一点深入的再挖掘,这样也有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做一点这方面的事情。

我记得在讲到时间管理的时候,提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复习的时候,你可以采取定时定点的方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这样复习效率会更高。课后有同学跟我讨论,说他自己就喜欢换地方学习,换一个地方感觉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到底是固定好还是转换比较好,他自己心里还没有什么把握,其实这个问题还确实值得深入来讨论。

我们先来引入一个专门的词汇,叫作场景切换。比如现在你正走在宏福校区的操场上,宽阔的操场上也没什么人,草都已经枯黄了,一阵风吹过,树上的黄叶纷纷地落到你眼前的地面上,而落叶的背景是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在这样的场景当中,你听上一段平讲平说,我相信跟坐在屋子里边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或者现在你正走在过街天桥上,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沉落,暮色苍茫,在你的脚下和身旁就是滚滚的车流,天桥上是行色匆匆赶路的行人,在这样的人潮人海中匆匆走过。此时此刻如果你听上一段平讲平说,那肯定你的心情又是另一番滋味。

同样一本书,早晨在旭日初升的时候读,和晚上在灯光之下泡一杯茶来读,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句话,在生龙活虎的运动场上,或者在花朵盛开姹紫嫣红的小花园里,你想到的时候心里体验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场景差异。所以我们要在烛光晚餐之上,听着怀旧的音乐,送上一朵红玫瑰;而不是在自由市场上,站在食品蔬菜摊位旁边,听着叫卖声送上一朵红玫瑰。

人的大脑在加工信息的时候,会因为场景不同而产生方式上的变化。研究发现,如果你不断变换新场景,大脑前额叶的供血量会增加,于是兴奋度和活跃度就会上升,这个时候有利于人们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或者完成一些相对挑战的任务。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传统的神经链路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或者被抑制状态,一些较为简单较为熟悉的内容有可能会被搁置在一边,以节省资源。这个是人类大脑提高效率、节约能量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这样的加工方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明了的结论:

第一,在学习新知识,完成挑战性任务的时候,可以借助场景切换,提高自己的兴奋度,提高自己的投入度。例如,新接触一个领域,或者是做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在屋里坐了半个小时也没有什么思路,你可以站起来走出教室,换一个场景可能想法就有了,思路就来了。

第二,如果复习旧知识,重复一些你已经掌握的相对简单的内容,最好要固定场景,这样就可以稳步推进,不会出现不耐烦的这种情况。

所以大家看到,伟大的思想家都是在黄昏的原野里散步,然后去思考那些关于人类、关于生活、关于生命的复杂而深刻的话题,这个就是场景转换。接下来回到书斋当中,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去处理那些熟悉的人写来的熟悉的信件,这个就属于场景固定。运用以上的方法,通过对于场景的调整,我们确实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