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三:《沔水》,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沔水》是《诗》的第183首。这是一首忧患诗。无论诗的写作年代是什么时候,也无论诗的写作对象是周平王还是周宣王,诗人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社会稳定的忧患意识,是如此地真切而深沉,给人沉重的压迫感和强烈的感染力。
《沔水》的主旨总体上是忧患,这一点古今认识相同,但在忧什么患什么上,则因不同人之理解有所不同。《毛诗序》以为是“规宣王”之作,语甚概括,但未言所规者为何事。明确地把产生忧患的原因归于后期变得“不清醒”的周宣王,只是因为诗中没有提及具体事情,所以无法确定诗人因为什么如此焦虑。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以为:“此忧乱之诗”。不言时代,不言人物,只讲社会状态,并无过人之处。而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说“这首诗似作于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忧之,因作此诗”。虽然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得很清楚,但可信度不大,只是一家之言。
沔    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注释:1、沔(miǎn):流水满溢貌。2、朝宗:朝向,归宗。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来借指百川归海。3、鴥(yù):逆风疾飞。隼(sǔn):凶猛的鸟,其特点是飞得高且善于捕杀猎物,如鹰、雕、鹗、鹞等。4、载:句首语助词。止:停歇。5、嗟:嗟叹。“嗟”字贯下两句,意即嗟叹我的兄弟即国人、诸友。6、邦xiaoyao人:指同邦国的人,犹今所谓“同胞”。诸友:各位同僚。7、念:“尼”之假借,止。一说顾,关心。8、汤(shāng)汤:义同“荡荡”,水流浩荡貌。9、扬:高飞。10、不迹:不循法度,不按正道而行。11、载起载行(háng):坐立不安的意思。起,起来。行,行走。12、弭(mǐ):止,消除。13、率:循,沿着。中陵:陵中。陵,丘陵。14、讹(é)言:谣言。15、宁莫:难道不。惩:止。16、敬:同“警”,警戒,提防。一说用心,慎重。17、其兴:将要兴起。其,语气词。
《沔水》此诗三章,前二章每章八句,后一章六句,并没有追求结构上的一致性,但意思完整准确,情感丰富到位。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亲友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全诗以沔水飞隼起兴,反复表达诗人忧乱忧谗的心情,比兴表现手法的连用,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河流水弥漫,奔流向大海。
空中游隼飞,时飞时停留。
悲叹我兄弟,还有众亲友。
没人止丧乱,谁不忧父母?
河流水弥漫,浩荡奔腾急。
空中游隼飞,翱翔任逍遥。
有人不循法,不安独悲凄。
无处诉愁苦,难忘积胸臆。
空中游隼飞,沿着那山陵。
流言蜚语起,无人来制止。
告诫众亲友,谣言正沸腾。
《沔水》的作者,是一位“先知”,对周宣王后期(或者周平王时期)西周王朝的风雨飘摇,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正是因为这种洞悉世事变迁的智慧,所以他开始为众亲友们的未来担忧,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焦急。“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当社会的“诺亚方舟”出现问题时,包括父母在内的亲友,将失去最后的依凭,沉浮于无尽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是“和平”“繁荣”“稳定”这些词的现实意义,请无比珍惜所处的时代。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