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 不是要超越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了两台 iPad Pro 后我想说说……
过去的一周时间我同时在体验两部 iPad Pro。
机缘巧合下,这两台设备集齐了 iPad Pro 系列的所有差异点:一部是搭配智能双面夹的 12.9 英寸 iPad Pro 2018;另一部是搭配妙控键盘使用的 11 英寸 iPad Pro 2020。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这些在选购 iPad Pro 时常见的问题上,我所给出的回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本书,与一块画板
在 2018 年我准备购入 iPad Pro 时,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考虑过 11 英寸的版本。原因有二,首先是我需要用它来完成大量的草图绘制工作,所以偏小的屏幕显然不太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其次是给客户展示方案时,我希望他可以足够正式,看起来更像一台笔记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实际体验起来,iPad Pro 优秀的屏幕素质在 12.9 英寸的尺寸下发挥得淋漓尽致。得益于 iPadOS 13 带来的分屏功能,工作时大尺寸屏幕的利用率也明显提高。再加上 iPadOS 14 更加完善的鼠标操作,你确实可以像操作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样来使用它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是我觉得 12.9 英寸的 iPad Pro 更加重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结合 Apple Pencil 的创作方面,这种体验远比你用过的任何一块数位板或者手绘屏要更加贴近用画笔和画板所完成的真实创作。iPad Pro 更加轻薄,更加自由,你可以在任何时刻像掏出画本一样掏出包里的 iPad Pro 进行创作——地铁上,飞机上,咖啡厅里,一切你觉得合适的场景。12.9 英寸则比 11 英寸更加接近 A4 纸的尺寸,因此也更符合那些创作者们的使用习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所以在我看来,12.9 英寸的 iPad Pro 更像是一块精致易用的顶级画板,我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携带双面键盘夹出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关于 11 英寸的 iPad Pro,我相信只需要一个场景你就可以明白他的价值。
较小的屏幕可能并不像 12.9 英寸的 iPad Pro 那样适合进行绘画创作,但是更小的体积使得即便是女生也可以单手稳稳的拖住 iPad Pro,而另一只手则可以更自如的进行书写记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说 12.9 英寸的 iPad Pro 更像是一块画板的话,那 11 英寸的则更像是一本书,或者一只笔记本,它符合的是你在进行文字记录或者阅读时的行为习惯。我是在进行一次特殊的会议纪要时发现这个使用场景的,而拓展开来,一切你不能平稳的把 iPad Pro 放在桌面上进行键盘输入记录的场景,11 英寸的 iPad Pro 都会是更加正确的选择,例如户外实验记录,人员密集的会议或者采访现场。这些时候试图单手托起一只 12.9 英寸的 iPad Pro 往往是不现实的,而 11 英寸的 iPad Pro 则会让你感觉到就像拿起一只笔记本那样简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妙控键盘:从徒增重量到「真香」
在妙控键盘发售之初,我对这块开合角度受限、比 iPad Pro 本体还要重的键盘夹是毫无兴趣的,。也由于我本身使用 iPad Pro 进行文字编辑和记录的场景本身就不多,看起来最基础的智能键盘夹已经满足我的需求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仅仅在体验店随便敲了两下妙控键盘的片面看法。当我第一次真的携带妙控键盘 + iPad Pro 去完成一天的工作时,我才发现他并没有我起初想象的那么不堪。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前面有提到,我很少会选择带智能键盘夹出门,原因就是这款产品的质感和手感都不太让人满意。键程太短,手感黏涩,在进行文字录入时十分影响输入效率。同时除输入外的大量操作键盘均不能完成,不停地抬手操作屏幕也是相当差的体验。相比如此低的办公效率,会议时我甚至宁愿带个普通的纸质笔记本。
然而这些问题都在使用妙控键盘之后迎刃而解。一毫米键程的剪刀脚结构让按键舒适度无限接近 MacBook,优秀的反馈终于让 iPad Pro 的输入体验不再像是敲砖头了。而触摸板的加入也方便了输入时光标的快速定位,这是远远超过智能键盘夹的升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除此之外,将 iPad Pro 本体进行悬浮磁吸的形式也远超过之前的支架形态,我对这个充满科幻感的姿态的喜爱程度仅次于 Surface Studio。
总之,我认为将智能键盘夹与妙控键盘二者进行对比是不公平的,因为这看起来几乎是两个时代的产品。智能键盘夹与其说是让你的 iPad Pro 更像一部便携式电脑,不如说是粗暴的解决了输入问题,仅仅完成了功能属性,在实际体验中完全契合不上 iPad Pro 的定位。而妙控键盘则是真正让你用起来更舒服的「iPad Pro 配件」,从形式到功能都一如既往的优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关于妙控键盘,最大的诟病是关于它夸张的重量。这点也是非常直观的感受,当我同时拿到 11英寸的 iPad Pro 和妙控键盘两个快递时,后者的重量竟然明显超过了前者。这确实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二者相加的重量甚至已经可以与 MacBook Pro 抗衡。
但是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逻辑,为了更好的输入体验,我确定自己可以接受这一部分在便携性上的牺牲。另外当我把 iPad Pro 装入包里时,我更关心的似乎是它的体积,而不是重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然我也并不是在向每个准备购买 iPad Pro 的人来推销妙控键盘。这毕竟还是一款功能指向明确的产品,同时售价也并不便宜。因此最好的是选择还是在真正使用过 iPad Pro 一段时间后,再来回头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确切的场景需要这款能给输入体验带来极大提升的产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8 款 iPad Pro:不小心挤多的牙膏
2020 款 iPad Pro 发布前几天我是很低落的,因为很难接受自己手里的 2018 款 iPad Pro 已经即将变成过时产品了。而发布会之后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并且这种喜悦一直持续到了今天——2018 款的 iPad Pro 实在是太香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除了这块看起来纯粹是为了发布会而升级的 A12Z 处理器(甚至在苹果之后的发布会中对 A 系处理器的回顾也只提到了A12X),2020 款的 iPad Pro 最大的升级居然是来自于摄像头模组。就我个人而言,使用 iPad Pro 拍照的场景屈指可数。
在 iPhone 12 系列发布之后,iPad Pro 上的 LiDAR 扫描看起来更像是一次为 iPhone 准备的实验。当然如果你从事的是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相关的工作,LiDAR 扫描可能会在工作上给予你一定的帮助——虽然我个人身为一名产品设定师,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有效利用 2020 款iPad Pro 来进行 3D 模型绘制的方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然在购买建议上,iPad Pro 2020 仍然是第一选择,因为相比二手或者官翻的 iPad Pro 2018,这意味着你可以得到更完整的保修,良好的电池健康度,更方便的购买渠道,以及 6GB 的运行内存以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性能瓶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最后,WHY iPad Pro?
虽然 iPad Pro 看起来越来越像 MacBook Pro,但它仍然与 MacBook Pro 几乎没有任何功能重叠性。iPad Pro 与 MacBook 最大的区别,仍然是它作为一款触摸屏幕设备,在书写与绘画等艺术创作方面带来的不可替代性。
我看到很多博主在评判 iPad Pro 的生产力时,关注的是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稿件编辑等工作的表现。而这些都是 MacBook 可以完成的,iPad Pro 的唯一优势就只剩下了轻薄便携。而在妙控键盘出现之后,iPad Pro 的便携属性也消失了,再加上在图像、视频和文字处理上略低的效率,iPad Pro 总会有一丝被强行生产力的味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 iPad Pro 的初衷。Apple Pencil 相比妙控键盘,是 iPad Pro 更加不可或缺的替代品——换句话说,与其让 iPad Pro 如何看起来更像一台电脑,如何强行塞入键盘鼠标的交互逻辑,为什么不能让 iPad Pro 专注在如何用 Apple Pencil 进行更好的创作上,毕竟这才是 iPad Pro 最擅长的事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因此再说回妙控键盘,我并不觉得他的超重让 iPad Pro 丢失掉了便携性,因为便携性并不是iPad Pro 唯一需要关注的地方,妙控键盘更多的意义在于拓展了 iPad Pro 的使用场景,让你在希望 iPad Pro 变成一台笔记本电脑时他可以完成,而不是要 iPad Pro 超越一台笔记本电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因此在产品定位上,iPad Pro 与 MacBook Pro 应该是不同应用场景下平行存在的,而不是同功能下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何必要逼着自己用 iPad Pro 来做那些笔记本电脑足以完成的工作呢?这也是我在看到很多人指责 iPad Pro「不够生产力」时哭笑不得的原因,仿佛你打算用筷子去喝汤,到最后急得把碗摔了。
当然,iPad Pro 眼下仍然是有许多不足的。应用生态上的匮乏让它的功能看起来略显贫瘠,目前的 iPad OS 也明显是撑不起 iPad Pro 的强大性能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有理由更加期待完全体的 iPad Pro 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