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PLC:通过指针轻松实现多个数据排列
在PLC编程时,经常会使用多个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找到想要的数据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就像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要寻找那个“她”,该去哪寻找?那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去实现这个复杂的任务呢?那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使用间接寻址的方式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指针。话不多说我来一个示例吧!
t比如对下面这个序列进行从小到大排序:90 , 21 ,132 , -58 , 34
第一轮:
1) 90 和 21比,90>21,则它们互换位置:21,90,132,-58,34
2) 90 和 132 比,90<132,则不用交换位置:21,90,132,-58,34
3)132 和 –58 比,132>–58,则它们互换位置:21,90,-58,132,34
4)132 和 34 比,132>34,则它们互换位置:21,90,-58,34,132
到此第一轮就比较完了。第一轮的结果是找到了序列中最大的那个数,并浮到了最右边。比较时,每轮中第 n 次比较是新序列中第 n 个元素和第n+1 个元素的比较(假如 n 从 1 开始)。
第二轮:
1) 21 和 90 比,21<90,则不用交换位置:21,90,-58,34,132
2) 90 和 –58 比,90>–58,则它们互换位置:21,-58,90,34,132
3) 90 和 34 比,90>34,则它们互换位置:21,-58,34,90,132
到此第二轮就比较完了。第二轮的结果是找到了序列中第二大的那个数,并浮到了最右边第二个位置。
第三轮:
1) 21 和 –58 比,21>–58,则它们互换位置:-58,21,34,90,132
2) 21 和 34 比,21<34,则不用交换位置:-58,21,34,90,132
到此第三轮就比较完了。第三轮的结果是找到了序列中第三大的那个数,并浮到了最右边第三个位置。
第四轮:
1) –58 和 21 比,–58<21,则不用交换位置。
至此,整个序列排序完毕。从小到大的序列就是“–58 21 34 90 132”。从这个例子中还可以总结出,如果有 n 个数据,那么只需要比较 n–1 轮。而且除了第一轮之外,每轮都不用全部比较。因为经过前面轮次的比较,已经比较过的轮次已经找到该轮次中最大的数并浮到右边了,所以右边的数不用比较也知道是大的。
至此,整个顺序的排列我们就做完了,这种排序方法我们称为冒泡排序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 从左到右,相邻元素进行比较。每次比较一轮,就会找到序列中最大的一个或最小的一个。这个数就会从序列的最右边冒出来。
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第一轮比较后,所有数中最大的那个数就会浮到最右边;第二轮比较后,所有数中第二大的那个数就会浮到倒数第二个位置……就这样一轮一轮地比较,最后实现从小到大排序。
t接下来,我们就用程序表达出这种冒泡法的思维,其中五个数据进行四轮排序,需要使用一个FOR循环语句,而每一轮的排序需要进行不同次数的比较,所以也需要使用FOR循环语句。而这两个FOR语句是嵌套关系。
现在往VW0,VW2,VW4,VW6,VW8这5个地址中存放5个数据90 ,21 , 132 , -58 , 34,然后进行从小到大是顺序排列
子程序(SBR_0)
主程序(MAIN)
当主程序M0.0接通,子程序程序解读:
程序段1:
VW20为要循环的轮次,5个数据,4轮即可
VW22则为每轮需要比较的次数
程序段2:
使用外循环FOR,循环次数存储在VW24中,循环的轮次次数为4(VW20)
程序段3:
创建指针VD100及查找第一个数据
程序段4:
使用内循环FOR,循环次数为4。
程序段5:
指针VD100加2存入VD104,则VD104指向VB2的起始地址。
程序段6:
判断*VD104(VW2)的数据与*VD100(VW0)的数据,当VW2的数据小与VW0的数据则交换位置。
所以此时的数据是21 , 90 ,132 , -58 , 34。
程序段7:
指针VD100加2,指针指向VB2为起始的地址。
程序段9:
总的次数减1,VW22等于3
接下来,程序跳转到程序段4,循环次数为3次,因为前两个数据比较完了,进行后4个数据比较只需要比较3次。
程序段5中的VD100在上一个循环已经指向了VB2开始的地址,在这个循环是加上2则VD104的数据指向VB4开始的地址。程序段6中*VD104(VW4)的数据与*VD100(VW2)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依次再循环。
结束语:从左到右,相邻元素进行比较。每次比较一轮,就会找到序列中最大的一个或最小的一个。这个数就会从序列的最右边冒出来。整个程序的逻辑是把大的数据往后挪,挪完只后即可找到相对较大的数据。
来源:技成培训网,作者:技成-郭彪,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