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 什么原因会引起房颤
一、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推荐
心阳不足是基本病机
临床研究证实,心阳虚是房颤常见证候。房颤发作状态下,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收缩不规则,心排血量下降,这种病理状态与心阳气不足密切相关。
专家曾对门诊30例房颤患者的证候进行分析:初诊属心阳虚弱、心气亏损与胸阳不振、心气不足这两证者19例(占百分之63.3),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动则尤甚,肢冷、畏寒、舌淡胖、苔白,脉沉缓或结代等心阳不足的表现;或胸闷或憋闷疼痛,时有夜间憋醒、四肢不温等胸阳不振症状。
心属火,位居于胸,胸为阳,火亦为阳,两阳相合,故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脏能搏动不息,从生到死,阳气是维护心脏功能的基础。如感受风寒或寒邪等阴寒邪气,或过服苦寒之品,内伤阳气;或久病迁延而耗伤阳气;或因年老体虚,以及禀赋素弱等,皆可损伤心之阳气而发生心阳不足、温煦失职、运血无力的证候。
虽然,心阳气不足是房颤的主要病机。但由于房颤的症状表现复杂,特别是房颤发作时,心阳不足的虚证常被掩盖。笔者临床观察体会到,部分房颤患者初诊时并无明显的阳气虚弱表现,而往往是痰热、痰瘀、气滞等表现比较突出,如胸憋闷、心前区刺痛(部位较固定),舌暗红或胖大等痰浊、瘀血症状。但经过治疗,房颤得以控制后,随着标实症状缓解,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阳气虚弱的病理本质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温阳益心安神为基本治则
通过临床对房颤患者证候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笔者确立了治疗房颤的基本原则,即温心阳、益心气、重镇安神。结合心脏病理变化与房颤虚实并见的证候特点,组成温阳益心安神方。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神农本草经》有“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的功效。现代药理证实:人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桂枝温经通阳、助阳复脉。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本草汇言》载“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瓜蒌润肺化痰,与半夏合奏开胸中痰结降逆之功,以宣畅心脉。厚朴温中下气、燥湿消痰,叶天士云:其多则破气,少用则通阳。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能清郁热,佐制诸药辛温之性,防劫阴之弊。
因心藏神,心房纤颤则心神不安,故常伴睡眠不实、入睡难、多梦等症状,故用生龙骨镇静安神,生牡蛎敛阴潜阳,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温心阳、益心气,理气化痰、重镇安神,标本兼顾,扶正以祛邪,邪气祛则心阳复。
房颤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若见心中灼热、胀痛、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等症则为痰热壅盛的表现,加竹茹、知母等以清热化痰。若见脘腹拘急、冷痛则为脾胃虚寒,加吴茱萸、茴香等以温中散寒。
若见腰背冷痛、四肢冷、自汗等症则为肾阳虚衰,加巴戟天、仙茅等以温肾散寒止痛。若见面虚浮、肢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则为水湿内阻的表现,加泽泻、大腹皮、益母草等以利水消肿。
若见自汗、盗汗、口干、手足心热、舌红苔少则为气阴两虚,加五味子、黄精等以益气生津。若见心烦易怒则为肝气不舒或肝火上炎,加郁金、柴胡等以舒肝气。若见头痛、头晕、血压升高等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草决明等以平肝潜阳。
临床上,房颤患者常见促脉、结脉、代脉、疾脉、数脉等,或结、促交替,或如解索、雀啄。结脉多见于心室率较慢的房颤,促脉多见于心室率较快的房颤,特别是阵发性房颤,更须仔细观察脉象变化。常有心律失常与脉律异常表现不尽一致,也有同一种脉象可见于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而一种心律失常又可出现不同脉象的状况,故应四诊合参,综合辨证。
二、有哪些因素诱发房颤
目前认为大部分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及部分持续性或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1.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多数学者认为能够触发心房颤动的局灶电活动可能属于异常自律性增强或触发活动。局灶具有显著的解剖学特点,这种局灶大多位于肺静脉,少数位于肺静脉以外的部位。局灶中存在起搏细胞,有T、P细胞及浦肯野细胞。
2.折返机制:肺静脉的心房肌袖在有和没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尸检中都存在,肌袖的远端纤维化程度增加,最后萎缩的肌细胞消失在纤维组织中,此系构成微折返发生的基础。此外,还发现局灶的电冲动(从肺静脉或腔静脉)缓慢向左心房或右心房传导(可达160ms),并有明显的递减传导。心房内不规则的微折返,折返环路不能确定,心房超速起搏不能终止。
3.触发和驱动心房颤动的两种模式:①局灶发放的电活动触发了心房颤动,随后继续的心房颤动与局灶的电活动无关,此模式占大多数,称局灶触发模式;②局灶存在一个长时间、持续的放电而引发心房颤动,称局灶驱动模式,少见。两种模式的相互关系、发生机制有何不同均不清楚。如心房颤动持续,则多同时有驱动和触发机制并存或交替出现,此时肌袖组织的电激动可以是快速有序或快速无序。
4.肺静脉扩张的作用:发现心房颤动组含有局灶的肺静脉比其他肺静脉直径大,约为1.64cm∶1.07cm。
三、生活中的房颤的症状表现
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心脏房颤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房颤发生时常会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房颤患者极易发生脑中风,不仅发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风后遗症的治疗难度更大。此外,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
房颤的并发症还有脑梗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在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及心室率很快时尤其明显,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如果想要了解我院中医的治疗费用及治疗过程,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我们的专家交流
除此之外,房颤的并发症还有心力衰竭,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四、房颤对患者的危害有哪些
一旦发生心房颤动,会对机体带来一些危害和不是,具体表现为:
1、血栓形成与栓塞: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在不伴有其它疾病年龄小于60岁的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百分之1左右,而在60-75岁以上的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百分之2。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百分之4。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年龄超过65岁等。
2、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悸。
3、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
4、增加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心房纤颤患者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