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其中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时间不够充裕几个问题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由于这些问题和错误的出现而失分很不值得,其实若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免。具体措施如下:
一、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1)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
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等体积等质量等;
单位:ml与l、mol·l-1·min-1与mol·l-1·s-1等;
已知中的内容、括号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1)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2)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3)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4)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二、理清解题思路规范答题习惯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号、可逆号等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
(1)物质状态
(2)+ 或—号
(3)kj/mol
(4)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
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等
此外,解题中还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有:
不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
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的K2Cr2O7等)
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
有效数字问题
三、实验题中几个主观问题的答题模板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答题关键词
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3)检查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多是常用方法的组合。
常用方法
方法 |
微热法 |
液差法 |
气压法 |
原理 |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体积增大 |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
封闭气体压强增大,使液滴不能滴下 |
图示 |
|||
具体 |
|||
操作 |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 |
现象 |
|||
说明 |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 |
一段时间后,液滴不能滴下 |
2、洗涤沉淀的答题模板:
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留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3、如何证明沉淀洗涤干净的答题模板:
取最后一次滤出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XXX溶液,若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经洗涤洗净,反之则未洗净。
高考是对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考查,只有沉着、细致、严谨、规范的解答,才会获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