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启英丨端午情思(散文)
“麦儿熟,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雄黄烈酒艾叶香,香包花馍挂胸膛。七彩裹肚花又亮,家家粽子甜又香。粽子投到汨罗江,屈原精神万古长……”
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到来时,渭北高原五峰山下,泾河沿岸的儿童们,都要身着节日的盛装,三五成群地吟唱这首流传千古的儿歌。每当这时,我都要情不自禁地打开录音机,播放悼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招魂曲》。这泣血滴泪、哀婉悲壮的歌声,激发了我思念屈原的爱国情思。
两千多年前,一位身着长衫的爱国诗人——屈原,一卷《离骚》吸取了民间文学的素养,把酒《问天》,《九歌》不是撕肝裂胆的长啸,充满爱国激情的《九章》,汇成了忧国忧民的九曲回肠。
屈原虽“长呔息,以掩涕,哀民生之艰”,与生活最底层的山民们同甘共苦,但“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留下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长叹……
国士无双的屈原,面对“国破心欲碎,与石投怒江。化作青云去,以死殉国殇。”他在国破家亡的两千多年前的五月五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满腔悲愤如火山爆发,似大海苍茫,不忍面对国衰败,民受欺的现实,而怀揣《怀沙》,手抱巨石,纵身汨罗江!他这种以
死明志,以死警世,以死报国的精神,惊天动地,泣鬼泣神!他用自
己的宝贵生命,在我国史册上,谱写了一页壮丽的诗篇,诠释了龙的传人爱国情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之魂!他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忧国忧民的高贵精神,震撼了华夏儿女探索真理的心灵,挺起了华夏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脊梁!
屈原已去也,去的是他的躯体,留的是他感人的诗词,传的是他神圣的灵魂!他的精神穿透了两千多年的时空,已铭记人心;他的爱国情思已经积淀了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与传统美德;丰富了中华民族节日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流传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记忆……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汨罗江两岸的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确立为端午节。大家把饱满的粽子投入汨江,让鱼虾吃饱,不蚕食屈原的躯体。这一民俗逐渐流传,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时至今日,我国人民在端午节这天,用不同的民俗方式悼念屈原,真乃源远流长。屈原忧国爱民的精神,将万古流芳,他将世世代代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上而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
窦启英,笔名书文,男,大专文化,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人。曾任高级语文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特约记者、编辑;现为中华辞赋学社、陕西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浙江省赋学会、咸阳市作家协会、职工作家协会会员;永寿县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家协会、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望月文学》特约作家。先后在《中华辞赋》《中国诗赋》《神州辞赋》《赋都新苑》《中国教育报》《中华楹联报》中华散曲》《北方作家》《作家时代》《时代文学》《黄河文学》《检察文学》《小说月刊》《杂文月刊》《三秦杂文》《散文诗》《教师报》《散文百家》《陕西诗词》《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榆林诗刊》《咸阳诗词》飞天》《延河》《秦风》《乡土》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80余篇(首),获得国家省市级征文大赛奖26篇(首),10多次入编获奖征文选和有关选集。著有诗文集《世象百态》,收藏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三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