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芳丨嘿,老谢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想起了电视剧《嘿!老头》,这个“嘿”不仅仅是打招呼,更是在这个漫天点赞的时代,在这个父亲节来临之际,向老谢问个好,点个“赞”。

老谢,今年七十有余,退休教师,退休后在老家生活。首先就是面对老家的父老乡亲,还有家里的十几亩地,作为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在全乡镇,安师大数学系毕业的老谢,那学历,那资格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他先后辗转从蒙城一中,调到许町中学,再调回到家乡濉溪县三和中学任教,不善言辞的老谢,被众生认为是“杀鸡用了牛刀”,说他讲的课深奥,听不懂。那时乡下孩子玩野了心,心思也不在学习上,任凭老谢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学生早出晚归,起早贪黑,从各种数学题海王国中,找出精品在黑板上板演,传授给这些心思并不在读书上的农家子弟,也大多算是对牛弹琴了,因为我们那个偏远的乡村,靠考学走出来的真不多。“高深莫测”的代数世界,他们听不懂,还认为老谢口才不好,讲得不够生动,老谢总是默而不答,闭而不辩,公道自在人心,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虽然高深的数学世界他们真的没有走进去过,但我觉得责任并不全在老谢,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尽力而为过,就是永远值得敬佩和称赞的。

当年作为教书先生的老谢,对于庄稼的打理、耕种虽略知一二,但毕竟每天工作在学校,农忙时才在家辅助,帮忙一下,不算主力军,如今教学工作上六十而休,成了村里拿着退休工资的老农民。也跟着老伴,兄弟,村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屋前、村外自家的那十几亩地上。随着年纪大了,一天天力不可支,儿女又都远在外地工作,还要伺候这些土地,他想把这些土地流转给别人种,可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伴又不同意,农民又不实行退休的,活到老干到老,怎么能离开土地呢?农忙时是忙了点,看到上万斤小麦,玉米交替着堆在粮仓里,老谢也一天天接受,适应了这些累人又繁琐的庄稼活,成了家里的主劳力。这还不算,由于老伴从年轻时就一直在农村劳作,挖沟挖河,在黄土地里滚打摸爬,气力早被榨干,七十多岁时早已成了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的老太太,记忆力减退,饭也做不了,老谢每天忙好地里,在家里还要系上围裙,和面蒸馍,做手擀面,炒菜,家里大小事全靠他一个人张罗,老伴识字不多,不知药名,不知吃几片,连吃药也要他发在手里。农闲时,他也会到村口的小店门口和一群年龄相仿的乡亲下下棋,打会牌,找点乐呵,或坐在家里看看自己订的《文摘周刊》《新安晚报》,也只有在这时,他才又像坐回到办公桌前,其他的时间,他真是一位朴实又本分的老农民了。

在城里工作的儿女都希望他们搬到城里去住,也互相好有个照应,地也不用种了,但他们却又故土难离,在儿女家住不到两周,又惦记着家里的庄稼,院子里十几只鸡,那条狗。叶落归根,城里人生地不熟的,哪有老家熟人多,出入方便呢!

老谢为人正直,从不在人前说半句狂言乱语;做事沉稳,勤恳,在村子里口碑极好。对于他以前上学时父母双亡,如何从贫困中走出去的经历,对于生活中的不顺,苦痛,他总是默默的坚忍着,从不曾对人提起。同时,老谢又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每晚和老伴守着老屋,老院子,看着电视剧《老有所依》,老伴早已呼呼大睡,他却潸然泪下,为儿女不在身边,担心自己和老伴会老无所依,但天刚蒙蒙亮,勤劳的老谢又准时起个大早,做早饭,照顾老伴,给院子里,房前屋后自种的蔬菜瓜果浇水,开始新一天的忙碌。沉默寡言的老谢,就这样忙碌在那个偏远的乡村里,付出着,也收获着。日薄西山后,最美夕阳红,洒在自己亲手垒的小院里,一切都金灿灿地披上了金光!嘿!老谢,放眼看世界,您的身边有土生土长的父老乡亲,您远游在外的儿女心里也在牵挂着您及这个小院。

对了,我既是老谢的学生之一,也是他的一位儿女,从小见证着他平凡中的伟大,默守中的坚忍,辛勤劳作后的收获,及苍老后的无助……

嘿!老谢,别怕,在我心目中你还是那么强大,是女儿心中永远的靠山和港湾,等你有一天真的老了,还有我们呢,儿女在这!祝福您,老谢,父亲节快乐,做农民也快乐!

作 者 简 介

谢晓芳,女,小学高级教师,工作之余爱好读书和文学创作,烈山区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当父母对子女越来越凉薄,他们是真的老了

    远嫁南方的小妹,又一次邀请爸爸妈妈过去住一段时间.因为这次他们买的房子依山傍水,在城郊,整个环境都和老家差不多. 但毫不例外,爸爸妈妈又一次拒绝了,理由是他们没时间,也打心底里不想去住. 换作两年前, ...

  • 老垚的病

    老垚的病 老垚病了.无药可医. 这病还得从进城说起. 三年前,在大城市工作落户的儿子喜得双胞胎,一直侍弄庄稼的老垚与老伴双双进城去照看孙子孙女.虽然老垚种了一辈子地,县城都没去过几趟,但是他却不土-- ...

  • 父亲的一亩三分地

    ♣ 乔山峰 父亲下地干活了!平日里往家打电话,问起父亲去哪儿了,总是这个答案. 父亲年近八旬,身体还算硬朗.三年前做过一次大手术,恢复得还不错.说好了出院后和我们一起留在省城,可他舍不下老家那一亩三分 ...

  • 谢晓芳丨母亲的河(散文)

    母亲姓陆,娘家在陆庄.地址位于濉溪县最南部的陈集乡四门村.村子里几十户人家都姓陆,向上数几辈,应该都是同族的本家.那里也是现在已经八十岁的母亲心里口里念念不忘的,一直都在寻找的家. 在母亲老家门口,一 ...

  • 谢晓芳丨文人相轻(散文)

    突然间想到这个词,因为有时候觉得,文字是最没有用处的东西,不能当钱花,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车开,把自己运到某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一堆凌乱的字,因为有了爱它们的人,在它们背后胡乱的排列组合,也便有了随心 ...

  • 谢晓芳丨一碗鸡蛋羹(散文)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爱在早上给父亲沏一碗鸡蛋羹,我们这里也叫鸡蛋茶,做法其实很简单,农家土灶大铁锅烧制的全家人的早餐--稀饭,做好了,母亲会拿来一枚自家母鸡下的土鸡蛋,在碗里打散加了麻油,盐,有时候也放 ...

  • 谢晓芳丨我的前半生(散文)

    突然想到这个题目,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如果能活到百岁老人的话,离年过半百也差不到十年了.所以还是值得提前回顾一下我的前半生.要知道人在情绪处于低谷,一落千丈的时候,的确容易往身后看,因为前面路太茫然遥 ...

  • 谢晓芳丨养猪小记(散文)

    最近猪肉的价格暴涨,令人对猪不得不刮目相看.日常饭桌上,猪肉也成了紧俏的稀罕物!以前十几元一斤的肉,突然涨到三十多元一斤,猪排甚至超过了羊排,的确让老百姓的心理上很难接受.所以只好少吃或者不吃,还不得 ...

  • 谢晓芳丨学费(散文)

    最近几天可把各位家长愁坏了,因为,转眼间自己眼里的小娃就要小学毕业了!这可家里不大不小的一件事.说是大事,和前两周的高考,中考比起来,这个考试算不上啥,顶多算个小学毕业阶段性的小句号. 所以,六月二十 ...

  • 谢晓芳丨逝去的记忆(散文)

    年前的一个周末,天降暴雪,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其实心里最担心的就是母亲.每每梦中见到,醒来又徒增一些担忧和挂念.母亲近80岁了.大半生的劳碌与坎坷,没有享过福.如今儿女大了,工作生活在异地,也不能陪 ...

  • 谢晓芳丨母亲的宝贝(散文)

    说起母亲的宝贝,也就是她的那几件首饰,一对金耳环,一对银手镯,一两枚金戒指,一串珍珠项链,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珠珠串串,戒指之类的.年轻时的母亲每天忙着地里的农活,家务,孩子,哪有心思想着打扮,装饰一下 ...

  • 谢晓芳丨新五女拜寿,话豫酒生香(随笔)

    明朝<五女拜寿>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电影.戏曲,多版本的上演了一个嫌贫爱富,最终好人有好报.皆大欢喜的结局,大快人心!我今天要说的是豫剧"梨园春"的故乡,河南一户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