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此章可名曰:和者生。
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道何以能如此?道和阴阳而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何以不自生?天地万物负阴抱阳,以为和,所以能不自生。
老子在这一章里,具体的解说了他的宇宙观,这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太一,是无极,是混元无极,由这样的一个无极混元的太一,化阴阳而生二,阴阳是无极混元所包含的相对相待的两个统一体,它们在无极混元里,互为对立而融合,对立,表达了它们是对立体不可或缺的一面,即阴是阳不可或缺的一面,阳是阴不可或缺的一面,阴不能自有其阳,阳也不能自有其阴。于是,它们必然互为融合,阴阳融合化生的是和,也叫和气,阴、阳与和,就是三,和,是由阴阳的融合化生的,所以,叫二生三。有了阴阳与和,才了天地万物。
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而为天,阴气下沉而为地。阴阳和合而成天地间,天地间有四季交替,昼夜轮回,冷暖互度,阴阳相融。于是,有万物作焉。
这就是老子的世界观,他认为,天地万物,乃至宇宙,就是如此起源的。老子的这一观天象之想象,以至今日,没有任何实证可以否认。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用这句话,说明的是,天地所生万物,其不自生,是一样的。万物万象,它们的守道都是:背负阴,胸抱阳,阴阳不停地循环合和,形成万物的阴阳之和,万物由阴阳与相和,生生不息。实现其不自生。
我们可以自己体证这一阴阳之和。我们有后背,它代表着我们身体的阴之所在,我们有前胸,它代表着身体之阳的所在。当我们呼气的时候,呼出的气从我们的前胸缓缓下行,呼出的是我们要吐出的阴气,走的是阳道。而当我们吸气的时候,吸入的是天之气,是阳气,而阳气走的却是我们后背的阴之道。如此不断地循环,阴阳之气在不停的循环过程里,达成了相和,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了长生之源。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常有走火入魔的描写,其实,就是练功者违背了阴阳之道,让身体背道而强行。
下面,是老子对世人的人象所观描述。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一般的人,害怕很小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夫妻失去丈夫或妻子,成为鳏寡,或在世上,无依无靠,独自为生。而王侯却要以孤寡不毂称谓自己。
这是为什么?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从道看,万物因损而有益,另一种情形是,因有益而有损。损者,益之反,益者,损之反。反者道之动。然而世人,只看到损的一面,不要损,不想损,厌恶损,却不知道,损之极,则益,益之极,则损,这一大道。所以,人只为有益的一面而有所为。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最后,老子说,我今天说的,是前人所教所说的,我用前人的所说所教来教今之人,说给今人。
为了强调依道而生,老子以强梁者为喻,说世人那些只知作强梁的人,都不能得其终生。
因此,老子说,他将以教父之言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