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霞丨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去年四月初,我有事去广州出差,顺便参观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坐落在广州市中山路二号的红花岗上。在地图上查找到它的大概位置以后,我就坐地铁来到烈士陵园站。出了地铁站,我就看到了那座石牌式的高大园门,园门正中间两米多高的一块石牌上,用红色字体镌刻着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写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圜”八个大字。
在陵园入口外,我看了看贴在墙上的游客须知,了解到入园参观是免费的,而且门口也没有门卫把守。于是,我就提着旅行物品,大步走向园内的大理石陵墓大道。从陵墓大道向前望去,可以看到约二三十米远处有一座高耸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巨型浮雕。大道两边约有十多个花坛。正在盛开的象征着烈士精神的红色花朵,把整个园陵装扮得更加艳丽。陵墓大道的外侧耸立着许多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它们使陵园显得庄严肃穆,也象征着烈士精神的万古长青。
宽阔的陵园大道上行走着约七八个带着雨伞,挎着旅行包的游客,看样子也是来这里游玩的。在陵墓大道右边的一块指示牌上,我查看了一下园内的主要建筑,主要有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叶剑英墓,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起义烈士墓,“血祭轩辕”纪念亭等。
我决定先看位于陵墓大道右侧的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和叶剑英墓。约走上十多级台阶,我看到一块方形大石碑,大石碑正面用繁体字刻着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的生平和经历。那些繁体字比较难认,石碑又高,所以一般人看不太清楚碑文的内容。大石碑后面是一个大的圆形土丘。我想:那可能就是四烈士的坟地吧!正值刚过清明,在坟地的前面还可以看见一两个残存的花圈。
穿过四烈士坟地,我来到一个环境幽美,树木参天的小园子。这个小园子的四周屹立着多尊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的上半身塑像。这些塑像都是用大理石制成的,坚硬而光滑。每尊塑像前面镌刻着领导者的姓名及生平,有张太雷、叶剑英、苏兆征等。
看完这些大理石塑像后,我顺着林阴小路旁的指示牌继续往山坡上走,终于找到了叶剑英元帅的墓地。叶帅墓地后面的一块大石头上镌刻着他的上半身巨幅画像,与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十分相似。画像下面写着他的生卒年(1897——1986)。众所周知,叶帅是广东梅县人,早年曾入黄埔军校,受到校长蒋介石的器重。但蒋叛变革命后,叶帅毅然决然地走到共产党方面来并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帅大难不死,后来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总参谋长。长征途中,叶帅与机会主义分子张国焘进行了机智有巧妙的斗争,最终使毛主席和中央红军摆脱了张的控制,转危为安。毛主席曾写诗称赞他,其中广为流传的是这么两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建国后的1955年,叶剑英因功勋卓著被授予元帅军衔。叶帅的诗文也写得很好。我曾经背诵过他晚年写的一首叫《攻关》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还有一首古体诗我忘了它的名字,只记得后面一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帅一生的经历我大略知道的就是这些。现在,站在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墓前,我的内心充满了崇敬。于是,我向叶帅画像和陵墓深深鞠了三个躬。
看完叶帅墓地后,我顺着林阴小道又走回陵墓大道,并且沿着石级继续向前攀登。大约走过了两层石级,我终于来到广州起义这块巨型石碑前。我看到纪念碑的正面用金黄色字体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十个闪闪发光的大字。纪念碑的四面是四幅表现广州起义准备、发动、经过等不同场面的巨型浮雕。其中一幅浮雕上刻有一尊大炮,几个颈上系着红带子的起义军战士手里拿着步枪正在跑步前进。他们大概是去进攻国民党的广东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另一幅浮雕上刻着一张方桌,方桌上点着一盏油灯,油灯旁边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起义军领导人正指着地图对桌旁的几个士兵、工人、农民代表说着什么。我想:这幅浮雕上刻的大概是当时广州起义的指挥机关吧。
看完广州起义纪念碑,我来到位于纪念碑东面的一个巨大的圆拱形烈士陵墓。这是一块集体墓葬,墓冢直径有40米,高有5.6米,陵墓外面的土堆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均由花岗岩砌成。围墙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上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小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元帅题写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在墓冢的东面墙上,镌刻着广州市人民政府1987年十二月十一日题写的广州起义碑记,大意是:为反抗国民党的疯狂迫害和屠杀,1927年12月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的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建等一百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市公安局等重要部门,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接下来的14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建国后,广州市政府在当年烈士牺牲的红花岗修建了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烈士陵园以作纪念。
对于广州起义的经过,我并不陌生,因为我曾看过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三家巷》。那里面就有对广州起义壮烈场面的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周炳也参加了起义。他和他的队伍为掩护起义部队的撤退在珠江边上坚守了一个昼夜,打退了帝国主义军舰和张发奎部队的多次进攻。小说中对于一些女性壮烈牺牲场面的描写,尤为令人动容。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一到广州来就要去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原因吧!现在,暴虐和惨痛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正是那些勇于献身的烈士们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吧!于是,我向着烈士墓冢深深地鞠了一躬。
烈士墓冢的东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写的“血祭轩辕”牌匾。
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牺牲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修建的。这两位烈士的名字我早就知道了,因为以前听说过一部电影叫做《刑场上的婚礼》,讲的就是这对情侣英勇就义的事迹。湖心亭东面还有中朝、中苏友谊亭,那是为了纪念支援广州起义而牺牲的国际友人而建的。
看完这些主要景点后,我沿着来路往回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使我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了革命的艰难和革命者牺牲精神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2016/1/18
作 者 简 介
卢晓霞,男,湖南汨罗人,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曾在《大家》《名作欣赏》《青年与社会》《桂林师专学报》《安徽文学》《东方教育》《文学教育》《教育学》等刊物上发表三十多篇文学评论;在《参花》《剑南文学》《西江月》《桂林日报》等刊报上发表多篇诗歌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