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群丨雷岗,一个永远鲜活在岁月之中的名字
雷岗。汝河。一处诗意的村落。一块红色的沃壤。
十里岸堤,郁郁葱葱,水环河绕,渔歌浅唱。仿佛千年的约定,汝河一把将雷岗紧紧搂在温暖的怀里。
明丽的阳光下,汝河堤岸的翠柳像婀娜的村姑,多情而妖娆;头顶翠绿的纱巾,手挽着手,在水波的伴奏下,围着红色的土地翩翩起舞。浸润着鲜血和历史的汝河从远处逶迤而来,从两岸的田畴,从临水而居的村落静静穿过,穿过晨昏袅袅的炊烟,穿过硝烟,穿过枪林弹雨,穿过历史的天空,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铿锵豪言传诵至今。
走在开满不知名的野花的河岸上,走在豆秧葱茏的田垄间,走在微微流动的风中,我一遍遍努力地嗅着,回忆着,用心搜寻着战场的遗迹碎片。我试图从那些正在田间劳作的身影里,从渔舟轻荡的涟漪中,从人声鼎沸的大桥上,从荒草淹没的坑洼里,努力地想像那场“中国革命战争就是从这里由被动走向主动、从局部走向全国、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战斗场面。
穿越时空,我努力把那些时光的碎片拼凑。时间定格在1947年。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由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千里挺进大别山。蒋介石派出三个整编师在后面紧紧追赶。汝河南岸,敌85师吴绍周3万余人,抢占了雷岗等汝河渡口,毁坏了过往的民船,摆开了阻击刘邓南下的架势。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汝河阻挡,刘邓大军形势危急。
23日夜,刘邓大军先头部队抵达汝河北岸。汝河水流湍急。24日晨,冒着敌机的轰炸,渡河勇士渡过汝河,夺取了南岸的大雷岗。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浮桥。
24日深夜,汝河北岸的一座小草屋内。强渡汝河的紧急会议召开。万分险恶的关头,刘司令员、邓政委来到汝河前线,激励战士们:“狭路相逢勇者胜!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冲过河去!”
25日下午4时,汝河五个弯曲的河湾上被撕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道,主力部队一鼓作气冲出重围,挺进大别山,在敌人的心脏上插上了一把尖刀。
时光荏苒。64年前的雷岗战役,在刀光剑影火光冲天中化为一缕轻烟,飘散在历史的时空。
汝河,它本无意名垂青史,但汝河血战使中国革命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也使雷岗千古流传。
纤尘不染的河面倒映着两岸黛青,岸边,牛儿在秋阳里悠闲地啃食开始泛黄的草叶。目光越过翠绿的田野,不远处是房屋错落有致的新农村,新颖别致的楼房里偶尔间着的一两栋旧瓦屋,像隐在时光深处的记忆,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沉静祥和。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追溯往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每一次前进的历史都是血战前行的历史。迎着枪口倒下的是躯体,长眠于地下的是忠魂。
鲜血润沃土,历史永铭记。
双脚轻踏在这片热土上,我不忍惊醒那些沉睡于此的英雄烈士,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血染沙场,客死他乡,静静地躺在这片长满野草的土地上。想想为盼他们归来而泪水流干的老母亲,想到他们望眼欲穿的妻子儿女,想到死后没有留下名姓的无名英雄……我的内心阵阵悸痛,热血沸腾。
我不知道,长眠于这片土地下的当年将士,是否也像我一样出来走走看看。今天雷岗周边的喧闹与富足,毕竟比战火更亮丽,更能温暖双眼;岸堤上虫鸟的鸣唱,毕竟比枪炮声更加动听悦耳,更能让人身心放松。不同的是,他们走进了历史深处,而我们却要走向美好的明天。
真正逝去的,或许只有时光了,它们逝者如川,一往不返。而留下的,却是一种精神,渗入骨髓,澎湃至今。
当年搭设浮桥、强渡汝河的主战场,现已经成为废弃的故道。为了减少灾害,让汝河继续造福于百姓,1971年实施了汝河“捏直工程”,新辟了一段河道与上下游相连。这样也好,她静静的匍匐在哪儿,远离了浮华和喧闹,紧紧守护着那段光辉的岁月里程,让精神在寂静中沉淀,让灵魂在肃穆中传承。真正的敬仰不是在热闹中形成,刻骨的铭记也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说教,博大和厚重需要时间的氤氲和培植。
不远处的雷岗,机声隆隆,喷灌机喷出的优美弧线,在夕阳下幻化成美丽的彩虹;幢幢整齐的楼房掩映在浓荫之中,村办工厂的轰鸣声似一曲曲现代的乐章,向外界传递着雷岗富裕自足的新生活。
汝河故道里的夏荷,茎叶舒展。扎根在深深淤泥里的根块,正在孕育着一个灿烂。汝河不老,岁月不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铿锵豪言不会老。雷岗的明天,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指引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好故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汝河血战,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雷岗,一个将永远鲜活在岁月之中的名字!
作 者 简 介
吴群,笔名“舞君”。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首批名师,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者。有作品散见于《作品》《飞天》《广州文艺》《都市小说》《中文自修》《辽河》《天池》《小小说选刊》《博爱》《散文家》《散文选刊》《河南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2009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