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前,四野3个朝鲜师回国,战后为何1万人又重回东北?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解放军直接移交了三个精锐师给到朝鲜方面,其中164师、166师两个是整编师,另外一个是156师加上一些其他部队的朝鲜族士兵临时改编成的独立第15师,加起来共有四万人左右。
这些都是能征善战之辈,给了朝鲜方面很大的支援。但是在战争结束后,大约有一万人回到了中国东北,这是为何呢?
首先说说这个人数是怎么得来的,朝鲜南下之时有四野精锐的加入,战斗力直线提升,加上有苏联大力的扶持,人民军几乎是全副苏械,所以他们前期打得很顺。
但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局势瞬间改变,人民军本就在釜山一带死磕了很久,久攻不下导致折损很多且士气疲惫,麦克阿瑟玩出这一手之后,等于是断了人民军的后勤道路,前线的部队瞬间被包了饺子。
没有士气、后勤支撑的人民军死伤非常惨重,最后能逃回38线以北的并没有多少。就算回去了,也被美军追击,连人民军总参谋长姜健都因美军的空袭而阵亡。
这个时候由解放军164师改编的人民军第五师团只剩下3000余人,由解放军166师改编的人民军第六师团也折损过半,由解放军独立15师改编的人民军第十二师团(最开始叫第七师团)在攻占安东时就损失很大,仁川之后估计也是损失过半。
当然这些都是成建制回到北方的人数,还有一些被美军分割了在敌后打游击,陆陆续续归队的就难以统计了。
等到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后,人民军也是在协同作战,前线两国战士的比例大约为志愿军8人民军2。
后来人民军也有过单独作战的时刻,比如著名的伤心岭、血染岭,这两次非常残酷的战斗都是方虎山率领第六师团打的。
这两次战斗给美军造成了超过四千人的伤亡,连李奇微在回忆录里都有这么一句:血染岭战斗和伤心岭战斗,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最为紧张的战斗。第六师团战果辉煌,但是己方的损失肯定也不会少。
所以种种条件下来,移交过去的四万人在战争结束时只剩下了一万多人,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1981年,我国这边曾不完全统计过,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士兵有6千人,1982年在黑龙江五常做过普查,4万5千多名朝鲜族中有209人是战后返回的朝鲜族官兵。
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的话,回到中国的大约就是一万人左右。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国内呢?因素有很多,当时中国的条件是要比朝鲜好的,毕竟抗美援朝的那几年里,中国国内也没闲着,在搞建设。
而且这些朝鲜族士兵本来就在中国生活多年,甚至有的是出生在中国,在中国成了家,亲人大部分在东北,早就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了,所以回来也不奇怪。
不过个人觉得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受到了另类的对待,比如武亭,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程走完了长征,是解放军炮兵的创始人之一,回到朝鲜最开始担任第二号领导人,但是慢慢的就靠边站了,后来军权被解除,1952年病死。
还比如方虎山,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朝鲜战争中所部可以算是打得最好的了,就像前面说的血染岭和伤心岭,但是一停战就被安排去做军事大学总长,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这与他的军旅生涯并不搭,也是另一种解除兵权的方式。后来还因为朴一禹被开除了党籍,此后再无消息。
这两人只是缩影,并不是个例,很多原先的四野官兵在朝鲜被排挤过得并不开心,加上前面说的那些原因,最终也就选择回到国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