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元凶”已发现,肥肉没有上榜,第一名很多人几乎天天吃

每年体检都会有一大批人查出脂肪肝。据统计,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脂肪肝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有脂肪肝的人,往往体型偏胖,饮食油腻,又爱吃肉。但你可知,生活中有些人常年吃素,平时还会摄入各种水果,从不喝酒,体型偏瘦,却偏偏还是得了脂肪肝。
这又是怎么回事?脂肪肝的“元凶”到底是什么呢?又该如何逆转?
01
脂肪肝,从来不是胖子的专利
肝脏不仅是解毒器官,也是脂肪合成、利用和运输的主要场所。因此,当肝脏内脂肪转运失去平衡时,脂肪就容易积聚,形成脂肪肝。
对于肥胖导致的脂肪肝,我们可以称之为“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多是由于饮食过量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过剩而产生的。
但反过来,对于一些营养摄入不够、常年吃素的人群来说,则可能导致“营养缺乏型脂肪肝”。
1、长期吃素,营养不良,脂肪也会堆积
我们的肝脏要将脂质类物质转移出去,必须依靠载脂蛋白的帮助,它好比是转移脂肪的船只。
但若是长期吃素、营养不良,特别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摄入不足,很容易造成载脂蛋白的不足,船只不足,脂类物质就无法从肝脏顺利地转移出去,脂肪也就堆积在肝脏中了,最终也会出现脂肪肝。
2、瘦得太快,会引起肝损伤
有些减肥人士追求快速减肥,尤其是现在天气转暖,减肥更是“迫在眉睫”。但这也可能伤及肝脏。
快速减肥的过程中,大量脂肪分解,会引起血内游离脂肪酸大量增加。
但游离脂肪酸本身就具有细胞毒性(脂毒性),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又会引起氧化应激,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肝细胞。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快速减肥,有可能会引起肝损伤,增加脂肪肝的风险。因此,不管胖瘦,只要饮食不健康,都可能成为脂肪肝青睐的对象。
02
这 4 个脂肪肝的“元凶”,你可能也有
正所谓“病从口入”,对于脂肪肝这一病种而言,是较为形象的,它确实与日常饮食习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酒精
嗜酒的人大多患有酒精性脂肪肝。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超过8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乙醇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可造成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
2、高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也是脏器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多余的部分就会转化成甘油三酯,增加高血脂风险。
同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说明其他营养摄入较少,容易导致运送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的脂蛋白合成减少,增加甘油三酯的积存,诱发脂肪肝等疾病。
3、久坐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过剩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当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则会表现为肥胖;沉积于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同时,久坐不动还会令许多关节肌腱韧带僵硬,影响肝脏疏泄畅通,增加肝脏病变可能。
另外还要注意,生活起居不规律、过度熬夜、过度劳累,都有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乱,引起肝脏损伤,也会加重原有的肝脏疾病。
4、糖尿病、高血脂
糖尿病、高血脂常常与脂肪肝相伴发生。成年后患糖尿病的人中,有50%~80%的人有脂肪肝。因为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水平均较高,容易同时患上脂肪肝。
高脂血症与脂肪肝也属于难兄难弟,调查发现,20%~92%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高血脂症,一半的高血脂症患者有脂肪肝。
03
如何预防脂肪肝?
脂肪肝重在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要注意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调节。
1、调整饮食
碳水“121”:早餐吃相当于1两米饭的碳水;午餐吃相当于2两米饭的碳水;晚餐吃相当于1两米饭的碳水。
1 两米饭大约能提供 13 克的碳水化合物,不过 50 克的米饭很难填饱肚子,因此可以选择用蔬菜、谷物来代替,能吃得更多。
低脂“1+1”:脂肪肝患者也可以吃肉,纯素食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反而可能让加重病情。
但吃肉需记住两个标准:
选择低脂肉,如鱼、虾、鸡肉、猪里脊等;
摄入的蔬果比例大于肉类(肉类每天进食不超过150g)。
此外,脂肪肝患者日常最好选择橄榄油、玉米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而猪油、牛油、黄油、植物奶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则要少吃。(每日用油不超过25~30克。)
护肝营养素
蛋白质:肝的再生功能主要依靠蛋白质。所以牛奶、鸡蛋、鱼等可以适当多吃些;
维生素C:能清洁肝脏,减少脂肪沉积。日常的果蔬,如鲜枣、猕猴桃、芹菜、菠菜等中都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
2、补充益生菌
大家都知道益生菌可以保护胃肠道,而其实它也可以改善肝脏健康。
临床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能够帮助重建、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并提升代谢酒精的肝脏酶活性,加快清除乙醇代谢的乙醛类有害物质,从而有效改善酒精导致的肝损伤。
像吃酸奶、和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则有利于益生菌的繁殖。
3、脂肪肝患者的运动法则
运动有利于逆转脂肪肝,但是运动强度和时间都有讲究,不然达不到效果。
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跳舞等。锻炼时心率至少要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但是最高不能超过(170次-年龄)次/分。
考虑呼吸、循环器官的适应性和对糖、脂质代谢的影响,运动的时间最低应持续15~20分钟以上;为了预防肌肉、关节的损伤,最长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且每周3-5次为宜。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不可少,简单的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就可以判断肝脏的健康情况。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