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散文||苏立敏:剥玉米

剥玉米  文/苏立敏

旧时的庄稼人,收玉米时是习惯用两个动词的,把玉米从秸下拽下来时叫“掰玉米”,而把玉米去皮的过程就叫“剥玉米”了。

不知道是为了节省时间,还是赶着打理清地块,抑或就是尊重了传统的收秋方式,收玉米时很少有人在地里把玉米剥干净的,都是把削了的玉米秸摆成趟,视野空旷之后,再顺着地垅把玉米棒子带皮摘下来,然后拉回家堆院子里,白天忙着地里的活儿,剥玉米就是晚上庄稼人的功课了。

如果把秋收比作学习,剥玉米就是庄稼人的夜自习。暮色降落之后,吃了山药粥的庄稼人是舍不得早睡的,没有电灯的年代,一盏煤油灯挂在屋门口,或者有月亮的夜晚不用点灯,明月高悬,月色款款,整个院子就罩在了朦胧的光影里,白花花的玉米堆在院子中间,小山丘似地,大人唤来孩子,一家人围坐玉米堆边,说着往事,讲着故事,即便是沉默着,剥玉米的声音也是“刷拉拉”的像流水,像唱歌,光阴突然就唯美了。

我家的玉米棒子从地里拉回来,从来都是堆在院子中央的,秋天的院子被农产品分了去,墙角给了山药、蔓菁,墙壁给了辣椒、谷穗,窗台给了豆荚,而院子,相当于舞台最显眼的位置给了玉米垛,不只我家,几户家家都是这样的。

玉米堆在院里,过来过去不方便了,一出屋门,玉米垛迎面,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心里老想着赶紧剥完它,让院子空旷起来,让干净的地面上停落几片秋叶,母亲的话正好与我们的心事契合:赶紧剥了它,玉米堆一院子都下不去脚了!

那些天,街上是没有老人闲坐的,靠着墙头晒日头绝对是玉米剥完之后的事,老奶奶们束了围布,剥玉米时会把脱落在地里的玉米籽装进围布里,老爷爷们背了烟袋锅,剥玉米累了就吸上一锅,“啪嗒啪嗒”的抽烟声与剥玉米的声音很是般配,像雨点落在梧桐叶上,特别是那新烟叶的味道有烟火里久违的亲昵味儿,还有就是袅袅的细细的蓝蓝的烟雾了,在黄玉米棒子的映衬里,如同流年的锦丝,说不出的美好。

白天,无论老人们在家如何努力剥,玉米堆仿佛喜欢在夜晚缩小,仿佛喜欢一家人围坐它,在家长里短的诉说里消沉于岁月,于是,微凉的秋风中,玉米皮浸了露水后温顺了许多,甚至都没有溪水的欢乐声了,听起来“噗噗”的,睡着了一样,孩子们打着哈欠,剥皮的动作慢了,煤油灯瓶里剩下了一层油,月亮西移到树丛的那边,院子静谧而昏暗,夜深了,母亲问我们:是现在把玉米背到房上还是明早背?这句话一出,我们知道一天的秋收告一段落了。

虽困了,只要想想可以休息了反而不着急入梦,我们都说愿意把玉米背到房上去。说是背,其实就是用绳子拴到筐子上把玉米拉到房上,有力气的人拉绳子,没力气的,像我,负责把玉米皮抱到门外的墙边,清扫一下院落,看着所剩不多的玉米垛,想着很快就走过了农活时节,心底的欢喜与期待清闲的情愫还是可以触摸到的。

秋夜很长,为了奖赏我们,母亲煮好了花生豆,或是炒了玉米籽,洗净之后就坐下来品尝一番,四周人家的灯渐渐熄了,喧嚣的村落安静下来,我们吃着咸味的豆子,听听母亲安排明天的工作,拾玉米秸茬子或捡豆子,收了玉米,地里都是琐碎的活儿了,不着急,若是下雨,在家歇着也是心安的。

一家到头,唯有剥玉米的时节,姥娘可能在我家住两天,我们吃姥娘做的炒面糊糊也是在那样的时节里,夜微凉,晨清寒,唯有亲人的目光温暖。

那些日子庄稼人见面说话是最短促的,就像秋收时喜欢说的动词一样精准,掰棒子,剥玉米,没有一点差错,一出门一句“吃了吗?”,绝对属于“有人问你粥可温”,而老人们站在门口等着年轻人从地里回来的身影,一定是“有人为你立黄昏”了。

又到剥玉米的时节了,这是一个村落最富有的时候,家家的房顶都摆起了新的“长城”,秋天的小生灵落在玉米上的心情,和我们登上长城的心情是一样的吧,唯有努力过、付出过,才知道这一切来得不易,收获不只是把庄稼收到家里,还在于懂得四季轮回的深邃,懂得沉甸甸的庄稼为什么愿意为大地低头,纷飞的树叶为什么愿意向大地致谢。凋谢,是秋天向急景凋年的谢意吧,流年匆匆,没有什么可责备的,每个人,每个生灵都不容易。

秋天的黄昏是适合叫傍晚的,霞光满天时,红山依偎碧水,深情也罢,薄情也罢,大自然是最美的童话,月儿初上,暮色恍若熹微,欣欣然,施施然,村庄在秋影里默然如画,院子里白白的玉米堆是千山暮雪了,而房顶上黄黄的玉米趟是十里春风,虽是走向荒凉,但哪儿都是希望,而并不在同一时间飘逸的炊烟是乡愁,它早早地绵延于骨血里,以至于现在,看不见玉米的我,依然记得它的黄靓,也记得它的耿直,一如,我永远记得故乡怯懦的名字。

作者简介:

苏立敏,女,中国金融作协会员,河北作协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河北采风学会理事,《三清媚》杂志特邀副主编,出散文集十三本,诗集一本。

(0)

相关推荐

  • 玉米皮草盘

    现在正是吃新鲜玉米的季节,近日10块钱买了六个玉米,剥掉外面的老皮,去掉玉米须,洗干净放到锅里煮,随着玉米的香味儿弥漫在清晨的厨房,不禁想起来小的时候市场上有个卖煮玉米的,煮好的玉米都是带皮放在一口大 ...

  • 散文天地|那年那月偏僻小山村的农忙时节 ​文/李菊燕

    那年那月偏僻小山村的农忙时节 文/李菊燕 站在对面的山坡上,远远望去,在那丛绿树成荫的地方,有几间灰色的青砖瓦房在浓绿树荫下若隐若现,一排排土灰色的窑洞在山腰中间的崖背下张着大口,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过 ...

  • 赵小明 | 我家的承包地(系列二)

    原创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播种希望 土地分到户后,人与土地的关系一下子变得那么亲近,从那时起,全家人就把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全寄托在这几亩土地上. 进 ...

  • 【望安山文学】苏立敏||石榴花开(散文)

    石榴花开 作者:苏立敏     主编:非   鱼 五月,石榴花要开了. 姐姐家院里有一棵石榴树,枝干弯曲,很有原始的味道.发芽晚,嫩绿的芽芽儿茶叶般地布满树杈后,突然一天绿叶里一抹隐隐约约的红映入了眼 ...

  • 童年的月饼

    又到中秋节,看着放在办公室里的一盒盒月饼,有单位发的,有朋友送的.花花绿绿,各式各样.一车拉回去,儿子见后兴奋了一下,嚷嚷着打开了其中一盒,包装甚是精美,装在一个个小铁盒里.打开后早已经是切分好的,一 ...

  • 回不去的从前

    回不去的从前 真怀念小时候住在农村的那段时光,我想我是永远也回不去了,除非有来世.可是真的会有来世吗?如果生命以轮回的方式重新开始,我又怕极了长大后的种种磨难,那种把一颗心撕裂开来又勉强缝合的刑罚还是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灿灿黄金豆

    664 灿灿黄金豆 原创/张兆红 整个秋天于我,最深的记忆永远是灿灿金黄的玉米. 北方人种地多的是两料庄稼,前半年收麦子后半年种玉米或者豆子.对于玉米,心中总是充满着道不完的情仇爱恨与欢喜! 工作组住 ...

  • 小时候做过的农活

    #你在小时候做过什么农活# 我生活在农村,一提起小时候做过的农活,我话可就多了. 农村的农活真是多啊,怎么做都做不完.一年四季,都不闲着的.即便是小孩子,也不能歇着,也要帮忙,甚至有时候,我还是跟个大 ...

  • 扳玉米

    老天爷捉弄人是从来没有什么由头的.就像今年国庆期间这样的连日阴雨,对于农家人来说,就是很大的熬煎:地里已经成熟的玉米,该怎么办呢? 陕西关中一带,庄稼基本是夏季小麦和秋季玉米两料庄稼.夏忙时节和春忙时 ...

  • 苏立敏散文 || 鸢尾花

    谷雨时节,是树叶日渐葳蕤的时候,花儿凋谢或隐匿在绿叶里,再没有了初春的鲜艳,而鸢尾花恰好以蓝紫的颜色弥补了这一欠缺,一片片在风里忽闪,蝴蝶一般可爱,开出了春天的灵气. 喜欢鸢尾花,源于小时候就认识它,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故乡的茶面/苏立敏

    故乡没有什么茶文化,对于"茶"的仪式感都用在"茶面"上了.茶面是必备的年货,和过年蒸馒头.做豆腐.煮肉一样,是不可缺的.一进腊月,发印家的碾盘就被勤快的人用水冲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088号作品】苏立敏||围腰(散文)

    围腰 作者:苏立敏     主编:非   鱼 故乡人把女子们做饭时束在腰间的那块布,叫围腰,这个称呼没有在文章里见过,每逢写它,就用围裙代替,其实它真没有裙的飘逸,就是平展展的一块布,上面没有绣花也没 ...

  •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005】苏立敏|| 洋姜花开(散文)

        主编:非   鱼 秋天,如果在原野上看到一簇开黄花的植物,很像消瘦了的向日葵,那就是洋姜了.秋天是洋姜开花并收获的季节. 洋姜与姜相比,它们仅仅是茎块的外形很相像,但其实这个洋姜并不是姜科植物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土墙/苏立敏

    旧时村落的房舍都是很谦卑的,它们矮矮地依偎在老树下,院子与门口地面一样平,一个栅栏轻掩,连台阶也没有,护院子的土墙就更矮了,太阳一出,朵朵阳光就摇曳在了墙头上,老人们在慢时光里做着事,想来都是光阴不忍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茴香菜/苏立敏

    初夏,小路已铺摊开细碎的荫凉,村落掩映在葱郁的绿意里,放眼望去,是生动的烟火人间景象,众多清新里,还是想特别写写茴香菜. 这个时节的蔬菜,我还是最偏爱茴香菜的,初夏的茴香菜,用"水灵&quo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空灵的雾/苏立敏

    有人说,雾是地面的云,是水滴打湿了翅膀飞不动了才绵延在草木间,这意境好美,喜欢云,自然也就喜欢雾了. 愿意把有雾的早晨叫做清晨,把有雾的秋天叫做清秋,有雾的时节总是多了几分空灵与清透,早上醒来,只要有 ...

  • 苏立敏 ||《崖柏之缘》赏析

    读完周老师的<崖柏之缘>,深深为这样真性情的文字感动,有一种感觉,经历是财富,从经历中打磨出来的文字就像用情用力用时打磨出来的崖柏一样,那种香息是时间不忍侵袭的,什么时候读都不过时. 草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