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经》色彩:明黄初考

明黄,中国传统色彩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颜色。

《汉语词典》:正黄色

黄色是中国色彩体系中五正色之一,但黄色有非常多的颜色,染黄色的染料也是所有植物染料中最多的一种。

明黄何时开始有?众说纷纭。最早的记录:

汉《法言义疏》:黊,鲜明黄色也,从黄,圭声。

《五音集韵》(金代)黊【鲜明黄色】也就是说,黊色就是最早的明黄色。

但这只是对黊色的解释,没有定为颜色名。

元代《藏春集》有诗云:煨开琥珀明黄色,散作蔷薇輭细香。欢伯情怀浑易见,麴生风味实难忘。一尊尽可消尘虑,万事何能到醉乡。尽道三冬无暖气,谁知春色此中藏。---这是首次在诗歌里出现明黄字样。

真正在官方文告中出现是在明代:

《明实录英宗实录》:禁官民人等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狮子四宝相花大西番莲大云花样及姜黄柳黄明黄玄色绿等衣服。

《旧唐书·舆服志》:“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南宋洪迈《夷坚志》:审视盖一妇人.戴圆冠.着淡碧衫.系明黄裙.状绝短小.久之不动.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用红罗衫子用黄 红纱裆袴以白纱裙以明黄短衫以粉红纱为之 。

这是最早出现“明黄”字样做色彩词。也就是始于宋代。

元费着《笺纸谱》: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緑浅緑铜緑浅云即十色也 ..

明代建国后,定皇帝常服为“袍黄色”,并把禁黄的范围延伸至“柳黄、明黄、姜黄”,但柘黄依然是帝王常用的袍色。留存至今的明代帝王肖像中,尤其是中后期,大多身着各种柘黄、赤黄色袍服。李时珍《本草纲目》柘木条中提及“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

明黄色这个色彩名,在明朝出现次数较多,但作为皇袍还不是唯一色彩,应该是柘黄和明黄均有。

《明史·舆服志》载:“(洪武)十六年定(天子),衮冕之制衮玄衣 黄裳。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玄黄、柳黄、姜黄、明黄及诸紫色。”

明黄真正作为皇袍专用色是清朝。帝后朝服颜色明确调整为我们所熟悉的明亮度最高的“明黄”,凌驾于所有颜色之上,皇子及贵妃、妃用略偏赤黄的“金黄”,非特赐禁臣庶使用。

清《皇朝礼器图式》钦定:皇帝雨冠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余俱如雨冠一之制。皇帝雨 ... 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縧皆明黄色。皇太后,皇后防帨谨按本朝定制 ... 绣文为五谷丰登佩箴管鞶袠之属,縧皆明黄色。皇贵妃,太子妃皆同 。

清《皇朝通典》 第4部分

... 夕月用緑松石杂饰惟宜縧皆明黄色朝带之制二皆明黄色一用龙文金圆版四饰红宝石或 ... 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用青色其明黄色行褂则领侍卫内大臣   御前大臣侍 ... 施章采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縧皆明黄色。

《钦定大清会典》:...皇帝用明黄色亲王至宗室公用红色职官一品至三品 ...御用雨衣雨冠均用明黄色。

《清史稿》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 斋宫,龙袍衮服。届期天青礼服。方泽礼服明黄色,馀祀亦如之。惟朝日大红,夕月玉色。王公 ...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明黄色是由栀子果实所染得。这个技艺延续了上千年。到清朝有皇室规定为皇上所用,其他人不可逾越。基本上在民间染坊就消失了,只能在官办的染坊如江南三织造染色。

清代未出版的一本《布经》记录了染明黄色的染料:明黄  姜黄十斤。这就出现了染“明黄”的第二种染料。这个《布经》出自松江的民间染坊,有可能是民间染坊的用法,时间上推测是晚清。官坊使用的可能还是栀子。

栀子、姜黄染出的明黄颜色都很鲜亮,但缺点也是很突出的,按现代人的要求就是容易褪色,色牢度不好。但皇帝是不计成本的,褪色了再去染。但普通百姓是不可能的。

以正史中来看,明黄应该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这是比较符合历史记录的真相。

以上仅仅是一家之言,作者愿与更多大家做深入探讨。

黄荣华庚子年壬午月丙戌日一稿草于江城,辛丑年九月初一二稿于江城

作者按:本文是笔者正在撰写的《布经色彩考》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

欲学习传统天然植物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将于10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国染馆举办的《传统植物染色专研班》。十人小班教学,额满为止。现已报名过半,欲报从速!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