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特色小镇:增加森林旅游吸引力的建设规划思路
新会区圭峰会城有着广东省著名风景名胜区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一株榕树便天堂”的“小鸟天堂”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圭峰会城一直以促进城乡绿色发展、壮大森林生态旅游为目标,通过实施黑臭水体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林相改造、河长制、“三旧”改造、公园城市等重点生态工作,培育特色生态效果,建成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和旅游产品丰富的生态旅游型森林特色小镇,吸引大量游客到此观光游览!
森林旅游地具有丰富的森林、绿地、湿地资源,优美的生态景观和特色的生态文化,据统计,当前我们国家的森林旅游地已经近1万处,传统的森林旅游主要是欣赏美景为主,随着旅游需求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森林旅游正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体验、森林康养、休闲度假、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其中,森林特色小镇的发展就是一种大众趋势,森林特色小镇建设类型分为休闲宜居型、生态旅游型和岭南水乡型。主要以增加城镇绿量、实施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生态休闲场所、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水网地区净化绿化、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普及自然科普教育等为重点,既能保护森林,又能提供宜居、宜养、宜游之处,在加强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森林特色小镇的开发依托自然环境资源,以现有地域特色为亮点启动核心项目,创造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旅游价值。
森林特色小镇:增加森林旅游吸引力建设规划思路
首先,坚持规划先行,提升战略定位。
森林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突出自然环境优势,突出宜业宜居方向;要有标准,也要避免对政策和文件的生搬硬套,不要求把每一个小镇都打造成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都具备的小镇。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森林特色小镇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注重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等各种战略和规划相衔接。各级政府应将森林特色小镇发展列入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纳入主体功能区建设范围来统筹谋划推进。
然后,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先行,生态优先”原则,注重拓展和改善小镇生态空间,把推进森林入镇和森林环镇相结合,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扩大小镇生态涵养空间,增加和丰富小镇绿色元素。包括:在小镇外围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在小镇与大城市之间形成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打破“行政区”,联通“经济区”,推动经济空间分布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在小镇与乡村之间进行生态空间科学系统布局,将“山、水、田”等景观要素作本底,最终形成绿色皴染、绿色富市、绿色惠民的效果。
再是推动共建共担共享,形成社会化参与机制。
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要借鉴、发展“四众”型模式,依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从“公治、共治、私治”三种方式着手,形成多元化参与机制。包括:按照“基地+基金+基础设施”模式,把森林特色小镇打造成区域性林业创业基地;采取政府赎买和社会购买相结合的方式,让生态建设与修复、小镇建设运营等业务由社会力量提供;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途径,共助林业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应用好债券类、股权类、捐赠类、回馈类等众筹方式,探索林业收益共享类、实物融资类和混合模式的众筹模式;采取“互联网+”林业众筹模式,创造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资本化运作方式。
最后是夯实基础支撑,增强发展能力。由于森林特色小镇要依山而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美化、亮化、便利化不足,垃圾收集转运、污水处理、道路交通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集镇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特色小镇承载功能。二是完善专业服务。加强专业培训,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目前,从四季如春的岭南,到有着苍莽原始森林的黑龙江,各地建设森林小镇的积极性高涨。文化体系也一直是建设特色森林小镇的核心,在创艺园文旅规划设计看来森林小镇文化体系的“底色”是生态文化,再结合区域特点,融入民族等多样文化。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小镇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