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盛阳衰”说开去

两性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底色,自然话题不断。每遇国际体育赛事,所谓“阴盛阳衰”的话题便会鼓噪起来。在不久前召开的东京奥运会上,“盛衰”之说便随着各种媒体甚嚣尘上,八方广布,不断轰击着人们的耳膜。

这实在是一种皮相之见,有必要说道说道。

的确,仅就比赛的结果而言,似乎在不断地“印证”着有关“阴盛阳衰”的话题——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女子往往较男子更能满足国人的期盼。这应了“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老话,我们应该向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女运动员们致敬。然而这就能证明“阴盛阳衰”?我看不能。体育比赛不是为了那几块“牌牌”,只要在赛场上不懈拼搏了,都应该受到尊敬和褒奖,不应该以“牌牌”的多寡论“盛衰”。“牌牌”多几块,自然应该赞之曰“盛”;“牌牌”少几块,也断不可贬之为“衰”。——这有违体育精神!

况且但凡体育比赛,大抵都是男子与男子比,女子与女子赛。各国男女运动员整体发展程度不同,比赛结果就是这种整体发展程度的体现。中国妇女受惠于妇女解放运动,已然彻底翻身,比赛成绩应该比较好看。中国女运动员这种“阴盛”,应该是相较于外国女运动员的“盛”,而不应相较于中国男运动员。极端地说,如果有一天中国女运动员面对中外男运动员都能所向披靡,一展雄风,那到可以说“阴盛阳衰”了。不过这一天似乎还遥不可期。

这好像有点较劲抬杠的味道。那么好,我们换一个角度。现代体育比赛,观众看到的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对抗,背后却有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和保障系统作为后盾。女运动员在赛场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她们的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外,后面有着无数体育工作者在默默地奉献,——这里面不乏男性的身影!有多少男性教练员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比赛场上出谋划策,指挥若定!又有多少男性陪练员舍弃名利,无私奉献,甘愿为女运动员们当铺路石!那些默默无闻的陪练员们,更值得我们尊敬。所以,与其说中国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优异是“阴盛阳衰”,毋宁说这是体育举国体制的成就。

“阴盛阳衰”话题在体育界说说也就罢了,吊诡的是这个话题早就超越了体育界弥散开来,似乎“阴盛阳衰”已然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常态。

这就更加大谬了!

在洪水面前,在抗震前线,在火灾现场,面对所有灾害,哪里没有男人们奋战的身影,他们“衰”了吗?他们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他们“衰”了吗?他们充分展现了他们的阳刚、坚强、担当和战斗力,他们“衰”了吗?如果有一天,男人们面对灾难当起了缩头乌龟,让女人们冲到前面,那才是真正的“阴盛阳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决不是好事!将是我们国家之悲,民族之悲,社会之悲;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走向“衰”也就不远了!好在我们永远也不会看到那一天。现在有一种扭曲的审美叫“娘炮”。为什么要重拳整治?我看防“阳衰”于未然是个重要原因!

总之,我们所希冀的既不是什么“阴盛阳衰”,也不是什么“阳盛阴衰”,而是“阴盛阳强”!所以一切所谓“阴盛阳衰”的议论,还是到一边歇着去吧。

有人热衷于“阴盛阳衰”之说,也许是愤慨于“重男轻女”和“男尊女卑”之类的传统观念,以“盛衰”之说怒怼之,讨伐之。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愤慨”。

漫漫历史长河,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充当主角,处于主导地位,所谓“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经过百余年的妇女解放运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实际上早已式微,甚至已然成为历史的陈迹。说风向逐渐转向“女尊男卑”、“重女轻男”大约也没有什么毛病。

以前称女儿为“赔钱货”,现在儿子才是“赔钱货”!生个儿子,你得给他准备房子,准备车子,准备票子。那真是压力山大!生个女儿多轻松,准备不准备“三子”,在两可之间,全看父母的取向。准备,正常;不准备,亦正常——反正男方得准备。还有那愈演愈烈的彩礼陋习,也压得养儿子的父母们喘不过气来(重庆本是一方净土,无此陋习,然随自媒体兴起,据说此风已渐入渝,悲呼!)。“三子”加彩礼,已然成为压在男人头上的“四座大山”!压在女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早已搬走,何以压在男人头上的“四座大山”反倒愈演愈烈?这也罢了。男人们好不容易拜完四位“山神”,倘若迎娶的是娴雅淑女,阖家和睦,那是三生修来的福分。怕就怕悍妇进门,一家人还不成天鸡飞狗跳!没准儿子也会被异化掉,为其父母者,就只有向隅而泣的分了。所以如今你到街上去随机问问,保准十有八九都愿意生女儿;在有女儿的前提下,再育方偏好儿子。

或许有人说:这不对呀!长期以来男婴出生率都要高于女婴呀!很多人也将之作为“重男轻女”的重要证据。然而出生性别比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非人为选择。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婴儿出生比率都要略高于女性婴儿, 103:100到107:100是联合国设定的出生性别正常比值。在医疗落后、生活困苦的年代,男孩的死亡率要略大于女孩,加之男性的生活方式的危险系数大大高于女性,这就导致成年后男女比例趋向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如果遭遇战争,这种比例甚至会倒置。而在当今社会,生活和医疗条件大大改善,战争也远离我们,男性的成人率与女性趋于一致。因而男略多于女在大多数国家是常态。

目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确乎偏离了正常值,这里面肯定有人为因素。问题恰恰出在“四座大山”上。正是因为“四座大山”的压力,头胎生儿的夫妻往往不敢继续生育,因为若再生男孩,就意味着“四座大山”的双重压力。而头胎生女孩的夫妻则无此顾虑,继续生育的意愿大大强于前者,此时他们往往偏好生育男孩,以凑足一个“好”。人为选择当然难以排除。我想这大约才是导致我国性别比例较高的根本原因。“四座大山”不除,这个问题基本无解,与所谓“重男轻女”实在没有半毛钱关系,反到是“重女轻男”折射!所以,与其指责生育上的“重男轻女”,不如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搬走这“四座大山”。

其实在当今的社会,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的张扬和男性的憋屈。凡事涉“性”,女人无理也会占三分,男人的法律上和舆论上都处于绝对弱势。最典型的就是那位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所谓“性侵案”。这个案件那女人并未拿出有力证据。但这并不妨碍立案,亦不妨碍为此占用法律资源审理数年!虽然最终以那位主持人胜诉了结,似乎给了他公正,但他的事业,他的形象却毁于一旦。而那个无中生有的女主,诬告罪应该坐实吧?但她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了吗?没有,她依然逍遥法外,依然托庇出名,依然不依不挠,以女人的身分、“弱者”的身分继续搏取某些人的同情;而一些人依然还在对那位主持人大加指责挞伐,理由:“没有钉钉,挂不起瓶瓶”。荒唐吧,但这就是某些人的思维惯性。似乎凡遇“性”事,男人天然就有三分“罪”,女人天然就占三分理。

男女地位的倒置更体现在人们夫妻关系的认知上。许多人津津乐道于男人的“惧内”,宣染女人在家中的绝对权威,甚至飞扬跋扈;宣染丈夫在妻子面前唯唯诺诺、谦卑恭顺的可怜样。还美其名曰“这是丈夫对妻子爱的表达”。我就不明白了,爱是双方的,妻子爱的表达就应该是那种霸道和蛮横?果真如此,男人能忍受几天?更别说一辈子。反正我是受不了!我若有此悍妻,只能立马“拜拜”,多过一天都不行!难道倡导“男女平等”就应该让这种扭曲的夫妻观大行其道?这实在是走火入魔,是逆向男女不平等!

某些文艺作品也在为种扭曲的夫妻观推波助澜。特别是电视小品,只要涉及夫妻话题,必定是一个强悍泼辣的妻子和一个懦弱无能的丈夫。这个丈夫在妻子面前必定像老鼠见到猫似的胆战心惊,惶恐不安;妻子则必定像慈禧老佛爷一般耀武扬威,颐指气使。什么磕头求饶呀,跪搓衣板呀,被拧耳朵呀,总之怎么将丈夫损得痛快就怎么损。初看还觉有趣,再看便心生反感。——现在的编剧导演就这么弱智无能,就不能想出点新花样?或许有人说了,这只是调侃,是娱乐,是搞笑,何必当真。那为什么不写成妻子磕头求饶、妻子跪搓衣板、妻子被拧耳朵?如果有人胆敢这样写,立即会被指责为大男子主义,歧视妇女,甚至被视为宣扬家庭暴力!审查时必定枪毙,哪有机会在舞台上蹦达。这实在是在误导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女尊男卑”。“男尊女卑”应该被扫进垃圾箱,“女尊男卑”难道就该蔚成风气?

其实在当今之中国,妇女已然二分蓝天占其半,地位空前提高;妇女解放运动已经实现了它的既定目标。记得年轻时有一次几位同事摆龙门阵,一位老先生戏称,如果将来出现了男人节,就说明妇女完全解放了。诚哉斯言,戏言不戏!在那位老先生作古多年后的今天,“八三”男人节不是在网络上悄然流行起来了吗?那位老先生天上有知,大概也会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之明。不过我看到没有必要单设男人节,不妨将“三八妇女节”径直改为“三八家庭节”,男女共度,既充分体现男女平等,倡导家庭和睦,又借此挽救越来越脆弱的夫妻关系,捍卫家庭这一人伦根基;将“妇女联合会”改成“家庭联合会”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