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养生指南|挑食有理!掰开揉碎讲吃理,吃出美丽!
上次我们知道了,为了脾胃的健康,有很多食物是不能吃的。
孔子也讲过不该吃的食物不能吃。摘来学习一下:
圣人也挑食,哈哈。
其实,这不叫“挑食”,这叫做“择食”。因为,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这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
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
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药与食,都依五味来分,五味之义──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这五味分别出来之后,在服用治疗中,各有禁忌。比如:
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皮肤不好)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皮肤不好,头发会枯)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皮肤不好,手会显得干枯)
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皮肤会粗糙,嘴唇闭不拢)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骨头会痛,头发会掉)
比如说吧,人人都喝的姜枣汤,这里面最主要的一味大补之药,就是大枣,同时,它也是食物之一: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大枣为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主养脾平胃,调荣卫,生津液,润心肺,治虚损。
【别录】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痢疾。
【孟铣】小儿患秋痢,与蛀枣食之良。
【大明】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浊气。
【之才】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药征】主治挛急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烦躁,身疼胁痛,腹中痛。
【灵胎】补脾和中。
【禁忌】生枣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忌与葱鱼同食,大枣多食,壅气助湿,凡中满者,小儿疳病者,齿痛及患痰热者,均忌。
【吴克潜】古方中多用大枣,因欲调和营卫,使气血流通津液输布,百药都须其协助,因此方中多用姜枣甘草等,温脾健胃时多选用大枣。
【容川】大枣禀火之赤色,亦入心以养血,肉黄,得火生土之性,故纯于补脾胃。
依上所说,大枣,一直在做的工作,都是药的工作,而不是食物的工作。
虽然日常大家用它煲粥,煲甜汤,煮姜枣汤,等等,其实,它在其中扮演的,一直是药物的角色。为我们养气血,补脾胃,治虚损。
也有些情况下是不能吃枣子的,这个,就是中医治疗用药时“忌口”的原则,也是“不对症,不能使用这味药”的原则。
我们再看给小儿吃的饴糖,就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种用两三根棒棒挑着绕拉而银白细状的,好吃的甜甜的饴糖。
这个,就是养脾的,小儿须养脾,所以,才拿这个给幼儿作零食吃。其实,这还是在生活的饮食中使用中药的方法一则。
饴糖——补中益气
【产地】处处有之,乃以米麦制成者。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饴糖为滋润肺脾,健胃补中要药,主补虚冷,益气力,治胃气枯燥,脾弱不运。
【别录】主补虚乏,止渴。
【思邈】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润肺止嗽。
【孟铣】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毒嗽,于蔓青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
【宗奭】脾弱不思食人多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
【禁忌】丹溪曰,饴属土,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多食助脾风,能生胃火,此损齿之因,凡中满呕吐,酒病、牙疳,肾病及湿热证,不得轻投。
这些,是医家的验证,也是食用或者药用的时候,需要参考的资料。
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到,饴糖除了有各种补益,养血养脾胃的效果,也有不宜服用的情况。就是湿人不宜喝。所以,湿热之人是不适合喝“小建中汤”的。
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生活中,依据这些食物的规则,研发了药膳这种又治病又好吃的方案来,让一众拒喝中药的吃货们,能够接受调理,并且痊愈。
下一篇讨论食疗家做美颜药膳的原则。哇,好吃又养人,真期待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