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句话,永远别在朋友圈里说
朋友圈里,有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也有领导、同事、客户,还有一面之交却很投缘的人。
这些人,不是我们的贵人,就是我们的恩人,因此,一定要谨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话,永远不要在朋友圈里说。
01
对家人的不满。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又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家人之间相处,再相亲相爱,也免不了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吵架、斗嘴甚至动手,也在所难免,正在气头上的时候,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吵得厉害,闹得不可开交。
来自于家人的谩骂、讽刺和打击比任何外来的打击都更痛,更有“杀伤力”,也更容易让人觉得委屈。
只是,这种“痛彻心扉”的体验和感悟,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紧张对立的关系自己也说不清哪一天就消散了,只要亲情还在,总归吵不散,骂不离。
一旦在朋友圈中发布对家人不满的消息,很容易引起众人的“围观”,不仅被当作谈资和笑料,还会为自己贴上“家庭不和睦”的标签,如果是被领导看到,难免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日后工作中有意无意为难,也说不准。
02
对同事的抱怨。
职场如战场,同事是天然的竞争对手,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他人一致排挤的对象。
比如,在一些行政单位,大家都只求“稳”,凡事不出差错,能够过关就行。但你作为一个新人,为了让自己出彩,对待工作十二分敬业,不仅上下班严格考勤,对于一些“攻坚克难”的任务更是不遗余力,从而与那些“老员工”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领导每一次对你的表扬,就相当于对其他人的批评,于是,大家都开始冷落你,还“顺水推舟”,把很多额外的工作也推给你,你越是做得多,出现差错的几率也就越多。
这种“有苦说不出”,被人“算计”的感觉实在让人憋屈。于是,在情绪崩溃之际,将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一股脑发泄到朋友圈,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隔着屏幕也能闻到一股“火药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在针对谁,原本即将熄灭的矛盾,再一次被你自己彻底“点燃”。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其幼稚的做法,你越是挑明态度,别人越是有了正当的理由和把柄,继续对你打压,各种落井下石,最后,当你真的被排挤出局,或许才会懊悔不已。
03
对已逝情感的怀念。
爱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公之于众”,尤其是对于一段擦肩而过的恋情。
不管曾经爱得多么轰轰烈烈,身旁的亲朋好友人尽皆知,但错过了,就要勇敢翻篇,踟蹰不前只会让自己难堪,也会打扰对方的生活。
深爱过的人,终究难以忘怀。
正如那句话所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心上有个人,总会触景生情,总会触景伤怀,无处安放的相思,如果非要放到朋友圈中,不如就设定为“仅自己可见”吧。
有些话,只有爱过的两个人知道,有些风景,只属于两个人的秘密。当你觉得不吐不快的时候,不妨任凭情感宣泄,再好好收藏。
也许,某一天,当你再次打开那条“仅自己可见”的微信时,已经释然了许多。
04
对他人的嗤之以鼻。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越是成熟,越是发觉每个人都不容易。”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只有摔过跤、受过伤、吃过苦,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也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才会理解这个世界的荒诞。
“存在即合理”。越是年纪增大,越是对这句话有深切的感受。
就像年轻的时候,看不懂成人世界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就像刚参加工作时,看不惯论资排辈、拉帮结派,总觉得自己才是“公道、正派和正义”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懑,对他人各种“卑劣行径”的嗤之以鼻,常常转发一些言辞犀利、观点鲜明的文章,以表达自己的立场。在收到很多赞和评论之后,还会洋洋得意,再一次回复并重申自己的看法。
如今看来,这是多么幼稚的做法呀!简直是明晃晃地给自己树敌。
05
结束语:
一个成熟的人,早已经将自己的情绪调成了静音。
喜乐哀愁又如何,当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一切情绪化的东西都只是徒增烦恼。
而一条不经意的朋友圈动态,说者无意,看者有心,指不定还会平添几许麻烦。
所以,排遣情绪的最佳方法,不是去朋友圈吐槽,而是找个没有人的地方,想哭就哭吧,想醉就醉吧。
每个人都不容易,不要让自己还成为别人的负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报喜不报忧”,因为,再苦再难也只能靠自己。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