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的前世今生
大约秋已深,南京栖霞山的“枫”情指数这些天正逐日飙升。举目望去——景区入口主干道两侧,以及枫花湖、枫林湖和万米登山步道周遭,数十个品种的枫叶五彩斑斓,层林尽染,万叶流丹。
金陵第一明秀山
当我们在尽情赏枫之余,回望一下栖霞山的历史,会惊奇地发现,这座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的历史,竟是如此丰饶深厚。岁月飞快地从山间掠过。一代代你来我往,历代名人似乎都争相在此留下一点痕迹。南齐开始在此建造栖霞寺后,紧接着又陆续增建了千佛岩、高僧的舍利塔、王公将相的陵墓石刻神道华表。唐高宗李治题写了碑文,将栖霞寺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我们现今所看到的栖霞寺,并非那个在历史上曾经挽留过李白、陆羽、鉴真的古刹了,它与这座城市的绝大多数古迹一样,在历代战火中沉灰于林,嗣后又几经破坏与修葺,最终成为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模样。
栖霞山自南齐建寺至唐代中兴之后,几经兴衰,栖霞寺里的诵经声时而高亢响亮,时而疲惫低回。
乾隆曾在栖霞山驻跸
话说当年乾隆五次南巡,均设行宫于栖霞寺,这本身是颇值得玩味的事情。众所周知,乾隆是位风流成性的皇帝,而金陵城内、秦淮河畔的丝竹烟花、南朝风物,对于乾隆而言,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然而或许这位皇帝立志要在江南这处花花世界里景行行止,以给下面的文臣武将做一个楷模,在史书上不给后人留下话柄,这才刻意将自己与花花世界拉开一段距离,做一个暂时的离别。
当然,栖霞山也并未让乾隆皇帝失望,它终究还是给了这位自诩为诗人的帝王一种别样的感觉。与北方京城里寺庙巍峨雄伟的楼宇和庄严肃穆的氛围相比,栖霞寺则显得轻灵而安详。乾隆皇帝注定要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下自己的文治武功。为此,他要励精图治,展示作为。发奋之余,自然感觉身心疲惫,而栖霞山的氛围正好与江南的温山软水颇为契合相宜,他也乐得在戎马倥偬之余来这里获取片刻的安逸与闲适。
李香君留下芳踪屐痕
当乾隆皇帝在这山寺周遭闲庭信步之时,不知他是否知道在百余年前,曾经有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栖霞山脚的一座小小道观里与青灯古佛为伴,将自己的大半生交付给了这一方山水。她,就是一度芳名远播的李香君。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成名之时年方十六。为了个人气节,更为了对爱情的绝望与忠贞,李香君选择了走出红尘。彼时是南京栖霞山敞开博爱的胸怀接纳了她。其实,在秦淮河底的残脂余粉越积越厚的漫长岁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心灵与容貌一般美丽的女子,因为她们的出身、阶层与性别,而不得不选择在此与山同寂,只是其中绝大多数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在历史的烟尘里留下些许痕迹,哪怕是一两声凄婉的叹息。
秋日栖霞红叶如火
如今的栖霞山更像是一位渡尽劫波的老人,包涵着世间的一切。据相关文献记载,栖霞寺曾在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战火,此后又因中原战乱频仍而难以重建,可它却在1937年年底至1938年年初,日寇入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收容了2万余难民。就在南京成为一片炼狱,十里秦淮的河水被死难者的鲜血染红之时,是栖霞山这片方外之地,以它博大的胸怀容纳和庇护着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人们。
栖霞寺大门西面的明镜湖,是当年乾隆皇帝在栖霞山驻跸时所修建的。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进不远处,就可以看到白石砌成的舍利塔,它与东面的千佛岩以及南朝陵墓石刻一起见证了辉煌的前朝、飘摇的乱世。今天的栖霞山早已经过涅槃浴火重生,特别是到了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红叶如火,层林尽染,游人如织,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当属实至名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