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光电梦初心不改——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学教授彭堃墀

图为彭堃墀院士在做实验。图片由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提供

走进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一楼大厅里,“攀登奉献”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三楼一间办公室里,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堃墀正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工作着。彭堃墀是我省本土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从1961年至今,他在山西大学已工作生活了整整60载。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1年,25岁的青年彭堃墀从四川大学毕业。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选择来到了山西大学。和其他老师一样,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教学。

“那时几乎没有科研。”他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1978年,他与全国同行一道,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1978年到1980年,彭堃墀4次获省科研成果奖。1980年仲夏,作为山西省唯一代表,出席在北京首次召开的国际激光会议,会后参加了邓小平主持的招待宴会。同年,他参加了中国光学学会成立大会。

通过两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彭堃墀更加坚定了追求科学真理与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他决定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实验技术和科学方法,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充实自己。

心系祖国科技事业

1981年,彭堃墀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非线性光学实验室学习访问,他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派出的最早一批访问学者。随后,他又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从事研究。“我当时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彭堃墀回忆。

为了给将来回国建立实验室打前站,他毅然选择了花费精力多,难以出成果的课题。因为他知道,出国,并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给祖国发掘知识财富,为将来回国建立实验室积累经验。

无数个高强度工作的日夜,他一直靠着这份决心坚持下来。近4年的国外深造结束后,彭堃墀的科研工作已经走到了国际激光领域最前沿,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独立建立高水平实验室的宝贵经验。他向山西省提出回国创建实验室,并很快获批,省政府拨款20万美元用于购置建设实验室所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并希望他和同在美国留学的爱人谢常德能够回国开展研究工作。

初心不改,报效祖国。1984年,面对国外优厚的待遇,他没有一丝犹豫,与当时“出国热”的潮流逆向而行,毅然踏上归国路。

实现实验室零的突破

终于回到了日夜牵挂的山西大学,1985年4月,彭堃墀组建了量子光学实验室,命名为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自己受命担任所长,成为我国最早开展量子光学及全固态单频激光器研究的光学专家之一。从“0”到“1”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其难度可想而知。他说:“专业上要有成果,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做则已,做,就做最前沿。”

凭借着“攀登、奉献”的精神,仅一年多的时间,光电所就建设成为国内仅有的、能够进行世界前沿课题“光场压缩态实验研究”条件最好的单位。1986年,光电研究所被批准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此后,实验室科研工作突飞猛进,完成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性工作。1991年,彭堃墀被任命为山西大学校长;1993年他领导的光学学科成为山西大学第一个博士点;1994年山西大学物理专业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物理学专业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获评国家重点实验室……

砥砺拼搏光电梦

几千个日夜的坚守、千万次实验的不懈努力,才能有累累硕果。每天7点半准时坐在办公室、晚上10点结束、一周至少工作6天的状态,成为彭堃墀的一种习惯。那时,人们常常会在晚饭后,看到他匆匆赶往光电研究所的身影,他实验室的灯也总是亮到很晚很晚。

“打造一流科研团队,创建一流科研机构,完成一流科研成果”一直是彭堃墀报效祖国的目标。他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贡献给我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多年来,他领导的科研团队,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创新群体、黄大年式团队等。团队中现有国家杰出青年4名,2名,其他各类国家级高端人才多名。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在山西大学,彭堃墀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感召和教育着一批批青年教师和学生……

来源:太原晚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