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阳光,活出本色——献给父亲节
2014年上学期,讲授陆蠡的《囚绿记》时,父亲正在病危中。
绿,是一株常春藤,陆蠡对此怀有深厚热切的情感:“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正因为如此,陆蠡生出发一种占有绿之情怀,将绿囚禁起来。然而,绿终究是不能够被囚禁的。被作者囚禁的绿,仍旧执拗地向着窗外阳光生长。即使失去清苍的颜色;即使枝条变得细瘦好像生病了的孩子。
我在课堂上讲着绿讲着生命时,忽然分神想到了病危中的父亲.....
生命需要自由,生命崇尚阳光。呈现健康、自然、绿色的生命是幸福快乐的。而当人的生命失去自由和健康时,其痛苦又怎能被他人所知道所了解? 生命中的深痛悲苦只有自知,只有自己来承受。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生活完全没有了自理能力,不能吃饭,不能穿衣,不能行走,一切的一切完全需要家人料理照顾。此时的父亲没有了自由,不能行走在大地上,哪怕是在家里慢慢踱步。
父亲的这种生命状态与这被囚禁的绿,有何差异?
不,这是有差异的。
至少这被囚禁的常春藤,还能将它的尖端朝着窗外方向,向着阳光,呈现生命之活力。而我的父亲没有这种能力了,他老人家处在生命垂危之际。而这时,即使是最亲的亲人也不能帮父亲承担苦痛,更不能了解父亲内心深处的悲伤和需求又因之更增添了父亲的伤和痛。
最让我遗憾的是父亲离世的前一礼拜,母亲生病了,哥哥姐姐陪母亲上医院看病打吊针,我在家里做饭,照顾父亲。上午九点时,我在表姐的帮助下把父亲从病床上扶起穿好衣服,把父亲扶到龙椅上,推着父亲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当我把父亲推到窗口时,父亲突然问我:"谁带我出去?"。我一惊,没想到父亲想出去。当时,下着雨,加上我力量不够,不能把父亲背到楼下,便对父亲说:"爸爸,外面下雨呢。等天晴后再带您出去,好吗?"。父亲点点头。不久父亲又说:"听,外面没下雨了"。我很难过,很想把父亲带出去走走,但我没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一厢情愿地认为父亲以后应该有机会出去的。就这样,父亲生前终究没走进自然,走向阳光。
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当时的内心深处该是多么渴望到外面走走!是多么渴望在自然中呼吸自由新鲜空气,再次感受阳光的温暖!也许父亲知道自己不久将远行了,想最后一次去感受自然气息,感受阳光的珍贵,与自然中一草一木作最后的道别。
可是,父亲究竟是怎样的心理?我不能真切感知。所谓感同身受,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妙借口。陆蠡说:“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之前,我多次教过这篇文章,对这句话的深义,没去认真解读。由于我的无知,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此时,我不想自责。因为自责,既不能弥补父亲生前的遗憾,更不能留住父亲的生命。我能做的是,将感念长留心中,继承父亲生命品质,向着绿意,向着阳光,活出本色。
后记
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10月,今日整理自己的文字,重读这篇文字,父亲的形象瞬间在自己眼前真实出现。原本以为自己渐渐将父亲忘记,却发现这仅仅是自己在有意忘记。我怎能忘记父亲?父亲的力量,于我,是一辈子永存的。
写到这里,我猛然醒悟:其实,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崇尚阳光,呈现生命的本色.....
又到父亲节,以此纪念父亲!
【作者简介】曾志言,女,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热爱生活,爱好阅读,平时多写散文和随笔,有多篇文章发表在《语文周报》《岳阳文学》等刊物上。
延伸悦读
大观园 ‖ 曾志言:写给我2018年将高考的学生
再回首 ‖ 曾志言:儿时的雪(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