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燎》是《诗》的第182首。这是一首赞美诗。赞美的对象是西周王朝的“中兴之主”周宣王,通过记述周宣王在天明视朝前与报时官(鸡人)对话,描写周天子夙夜在公的形象,赞美君王勤于朝政,励精图治,树立天子的高大形象。
《庭燎》的背景及主题,历来都认为是赞美周宣王。《毛诗序》说:“美宣王也。因以箴(zhēn)之。”齐诗、鲁诗(解释诗经的两个流派)也都以为是周宣王中年怠政,其夫人姜后脱簪(zān)以谏,宣王改过而勤于政,因有此诗。
但《庭燎》作者是什么人,则各家之说不一。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有“王者自警急于视朝”之语,认为是周宣王自己作诗赞美自己,但未说明理由。后来有人找了三条理由,用来支持方氏之说,也能自圆其说。当然,文艺作品不是历史记载,也有可能是某位诗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幻想式创造。
后人给方氏之说找的三条理由:一,诗中三章,都有“庭燎之光”,而且时间上从深夜渐向天明,这是“朝廷内视角”,是居于朝廷者所作。如果是大臣或诸侯所作,则是“朝廷外视角”,应按从家赴朝路途景象以时间先后为序加以描写。二,诗中三次写“君子至止”,也是以“朝廷内视角”来写。三,“夜如何其”为周王问鸡人(掌报晓的人)之语,“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等语,是鸡人的答复,与《周礼·春官·鸡人》所载礼制一致。所以,以此诗应为周宣王所作较近诗情,至少是日夜陪在周宣王身边的人所作。
注释:1、庭燎:宫廷中照亮的火炬。2、其(jī):语尾助词。3、央:尽,往。4、君子:指上朝的诸侯大臣等人。5、鸾:也作“銮”,铃。古代车马所佩的铃。将(qiāng)将:铃声。6、艾:尽。7、晣(zhé)晣:明亮貌。8、哕(huì)哕:鸾铃声。9、乡(xiàng)晨:天将亮。乡,同"向"。10、有煇(huī):光明貌。一说火光暗淡貌。煇,光辉。11、言:乃,爱。旂(qí):上面画有交龙、竿顶有铃的旗,为诸侯仪仗。
《庭燎》全诗三章,每章五句,用“问答体”,通过对话透露出对话人的不同的性格。诗中写宫廷内景,按时间顺序,由深夜到黎明;写宫廷外景,按空间顺序,由远及近。诗的层次清楚,细节感人;有问有答,如见其人;有光有声,如临其境。
《庭燎》无论是周宣王自夸,还是身边人谄媚,都是一首很有水平的形象塑造诗,使一个励精图治的统治者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诗中的“夜未央”,被后世认可,广泛使用,汉代就有未央宫,与长乐宫一起,构成了人们永远向往的“长乐未央”美好意境。南宋末年,在元朝大军的铁骑下,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文天祥有一首诗《除夜》:“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道出了“夜未央”的另一种凄凉意境,“夜”依然“未央”,不同的世事,让情何以堪?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