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团覆灭记:美军中校遗骸时隔63年才归国,志愿军英名永存长津湖
63年了,费斯终于被带回美国,但志愿军在严寒中的这场歼灭战,永远地保留在了那片三千里江山。
歼灭北极熊团,美军痛到63年后
2013年,华盛顿阿灵顿陆军公墓迎来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包括美国国防部大批高官在内的人员共同出席了一名美军中校的葬礼——一个迟到了63年的葬礼。
丹·C.费斯中校,美陆军第7师第31团(后集编为第31战斗群)指挥官,2012年才被确定阵亡。
美国战俘与失踪人员调查委员会2008年从朝鲜的一处昔日战场找到了他的19块骨骼,根据DNA确定了费斯中校阵亡的信息。
这处战场的名字,便叫做——长津湖。
费斯中校的葬礼如同魔咒一般的呼唤,让美国人突然意识到,尽管过了63年,这个名字带来的梦魇依然深藏在美军官兵的心底深处。
长津湖,会让中国人瞬间想起那在冰天雪地中苦战的志愿军勇士;而在美国人心里,那是不堪回首的地狱——尤其是费斯指挥的这支部队,在悼念这位美军荣誉勋章获得者的网站“EXHAUSTING & DIRTY WORK”上,有这样的评价:“只有很少数人活了下来,而且他们几乎都选择忘却。(Very few men walked out alive and those that did hoped to forget.)”
这支绰号“北极熊团”的部队,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个可称被志愿军歼灭的团级部队,它的两任指挥官都死在了长津湖。
第31步兵团是美军中寒带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这是其1919年在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时拍摄的照片,旁边拄着军刀的是另一“列强”的代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派来的陆海远征军,那个胸前勋章累累的海军军官是北洋水师耆宿萨镇冰的女婿。
31团充当了美军1950年11月北进鸭绿江,试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右翼先锋。但是,11月25日,随着志愿军拉开第二次战役的序幕,以美军第10军和海军陆战队第1师为主力的美军东线右翼兵团,在长津湖两侧瞬间被切成了五段。
平心而论,这个战场上志愿军是15万对美韩及其联军约10万人,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如果从火力层面计算,只怕还在劣势。但与左翼美军第8集团军被完全切断,中国人在-40℃低温下的无畏攻击让美军破了胆。
面对志愿军浪潮般的攻击,美海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命令配属的陆军第7师第31团接防其侧翼,自己带部队一路逃向修有临时机场的下碣隅里——陆战1师因此战后自称是“第一个突破了中国人封锁的部队”,也引来了陆军强烈的不满。
被丢在后边的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布防捉襟见肘,在新兴里一带遭到志愿军27军的猛烈打击。11月27日,其团部被27军80师239团突袭,麦克莱恩直属部队几乎被全歼,连团旗都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被中国军队缴获的31团团旗。
在31团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另一支美军在拼命向它靠拢,这就是费斯中校指挥的美军第7师第32团第1营。
费斯这个营本来是驻扎在日本的,因为参加仁川登陆而投入朝鲜战场,这是费斯(前排左三)和他营里的其他军官出发前在横滨合影,他们大部分在长津湖战场非死即伤。
费斯是美军中最为剽悍和狂妄的军官之一,这可能与他的战斗经历有关。此人出自美军最精锐的82空降师,在欧洲战场曾做过后来所谓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的副官,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他是美军中力主打过鸭绿江去的少壮派典型,曾经表示即便上级不允许,他自己也要想法“摸过江去,站到满洲的土地上”。
所以,在大多数美军军官乱作一团的情况下,费斯中校却果断地率领部队向拥有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的麦克莱恩靠拢,试图抱团取暖。
然而,当他真的和麦克莱恩所部汇合时,却听到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麦克莱恩上校失踪了!
麦克莱恩上校(左)和费斯在日本的合影——两人在长津湖根本没来得及碰面。
原来,这位上校在极端压力下丧失了理智,竟然把踏着冰雪杀来的志愿军当成了梦寐以求的友军,向他们挥手跑去,结果中弹被俘(根据美军记载,麦克莱恩上校在四天后因伤重死亡)。
不但如此,此时美军第31团所有可能接替麦克莱恩上校的营级指挥官都已经非死即伤,瞠目结舌的费斯发现自己赫然是这支部队中军衔最高的指挥官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接下了这支部队的指挥权。至此,原来的“麦克莱恩支队”,改成了“费斯支队”。
表面上,这支部队应该有4000名官兵(31团和配属部队约3000人,32团约1000人),而且有坦克和自行机关炮等重武器,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此前几天的战斗中,美军已经有一半非死即伤。包围圈中美31团所辖的南朝鲜军人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美军在志愿军和严寒的双重打击下,大部分变成了伤病员,弹药也已经不足。而志愿军除了80师之外,81师的部分部队也围了上来。
美军飞机拍下的“费斯支队”在志愿军包围圈内的照片,周围的点状物是美军组成线装的战斗掩体,内部的汽车横七竖八,一副末世景象。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竟然一时没能啃动这块骨头。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这个费斯中校的指挥颇有章法——他曾在国民党军中充当过军事顾问,对于中国红色军队的作战特点有一定了解。他指挥部队在新兴里(Sinhung Ni)一线的顽抗给志愿军造成了较大伤亡。
据守待援的费斯支队美军。
然而,这样的坚守被证明并没有什么意义。29日,费斯的老上司,第7师的巴尔少将乘直升机来到了费斯所部的防御圈内,带来了一个噩耗——美军正在争相逃向咸兴港口,已经不可能组织援军,31团要靠自己的力量突围到下碣隅里,而后向海港转进。
在援军无望之下,这支已经严重减员的美军只能开始了绝望的突围。从11月29日到12月1日,这部分美军疯狂地沿着长津湖东岸向南猛冲,一连突破志愿军多道防线……
美军绘制的“费斯支队”一路向南突围的路线,连续标记了13次强行突击,试图突破志愿军防线的记录,打得不可谓不疯狂,尤其是围绕志愿军坚守的1221高地,双方的战斗更是激烈。
志愿军的阻击部队打得极为顽强,几乎每一个战士都宁死不退,美军拍下了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而他们则用自己的生命把美军死死拖在冰天雪地之中。
志愿军一面坚守要隘,一面像剥笋子一样一次次给美军造成大量伤亡。因此,饶是堪称美军中极为善战的费斯,也难以摆脱兵败的命运。
在第6次突击中,费斯亲率一支小分队攻打志愿军阵地,被一名志愿军战士的手雷炸伤,只能躺在伤兵车上继续指挥战斗。随后美军作为突击先锋的两辆坦克被志愿军炸毁,第8次突击后,因道路被堵死,残存美军纷纷抛弃车辆步行突围,遭到志愿军的致命打击。
外围美军眼望其挣扎,但没有哪个不怕死的敢冲过去救援。
费斯坚持得够久,直到第12个回合,才被目击于车上遭志愿军截击被击毙——但由于目击的司机跳车逃跑,没有证据证明中校的死亡,费斯中校便在“失踪”人员名单中存在了60多年。
费斯支队被摧毁的车辆。
费斯中校本人可能就在其中的某一辆车里。
超过四个营的美军,最后没有一辆车突围出去,只有几百名幸运者从结冰的长津湖面上通过,逃到了下碣隅里。这一仗的结果,美军自己如是评价:“31团最初投入战斗的有3300名官兵,但最终全身而退得以于下碣隅里陆战队汇合的只有385人。(Of the task force’s original complement of nearly 3300 men,only 385 of those who reached Marine lines at Hagaru-ri from the inlet were unwounded.)”
63年了,费斯终于被带回美国,但志愿军在严寒中的这场歼灭战,永远地保留在了那片三千里江山。
—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