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是中国女性迅速衰老的终极原因!

前两天莲子老师针对【如何纠正孩子错别字】的问题跟大家做了分享后,不少妈妈针对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在后台跟我们诉苦。

(原文戳👉:孩子错别字太多怎么办?别着急,时候到了,总要还的

虽然教育娃的难度各有不同,但当妈的头疼的问题都很类似。

生了孩子,才知道做女人不容易;孩子上学后,才知道做家长更不容易!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是每个妈妈最头疼也最煎熬的事。

如果,孩子听话、坐的住还好,这些作业个把小时也就完成了。

可是,如果孩子偏偏不是省事的主,啥事都爱拖拉磨蹭,那真的是我并不明白结婚前自己的温柔如水恬淡自然这两个词究竟是怎么写的!

今天,Be Myself青少年成长营的李萌老师,就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如何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

本期指导老师:李萌老师

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一个常见冲突,就是孩子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

要么是写作业没几分钟就被手机影响,马上要看看是谁发的信息,家人说话也要接茬儿,一会儿站起来走走转转,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没做几道题。

要么就是回家呆坐在书桌前,啥也不干,摸摸玩具摸摸笔,书是一页没翻,字是一个不写,你问孩子为什么孩子只说,累,不想写。

呃,崽,你有没有想过,老母亲上班一天了回来做完家务还要催你写作业,更累啊……

可惜我们没办法跟孩子吐槽,毕竟在他们的世界里还没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一个期中考试的负担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

每次写作业,不是吃东西、喝水,就是上厕所,或者,说屁股坐疼了,各种理由轮番上阵,简直就是十足的小“戏精”!

有时候碰上难题不会做了,就拿着尺子在桌子上面敲敲打打搞半天,到最后什么都没琢磨出来,纯粹就是拖时间。

刚开始,我们还能一直提醒自己,要多耐心点,做个“零吼叫”妈妈,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能发火,更不能责罚孩子。

可是,即便是当妈的,包容、忍耐也是有限的,一次次失望和忍耐的累积,必然会有一次大爆发。

但我们在面对孩子写作业的磨磨唧唧的状态,最常采用的方式是什么呢?

说教。

我们期待用严厉的眼神、密集的督促搞定孩子,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但孩子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应对模式。

不怕说,不怕打,软硬不吃,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孩子的反馈机制已经形成,他明白只要不给你反馈,家长就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

家长白白生了一肚子气,落下一句总结:孩子是个懒散,懒惰,不专注,拖延的孩子。自己的感觉也很糟糕,很无力。

2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用一款简单的电子游戏进行测试。

按照参与者年龄,他将孩子分为三组:10岁儿童组,15岁青少年组以及20岁左右的青年组。

游戏规则为必须始终盯着屏幕中心的红色十字线,但当十字线小时的同时,屏幕会闪现亮点,而测试者不能看亮点只能看亮点的背景。

这项任务远比我们想象当中要困难。

因为闪现的光斑会自然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要想顺利通过测试就要压制住自己对新信息的正常冲动和对被禁止事物的好奇心。

游戏结果显示,10岁左右的儿童表现最差,45%的时间里都因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无法完成任务;

青少年比儿童表现的略好一点,如果受到鼓励则和青年一样,70~80%的游戏时间都能够抵抗住诱惑。

在整理参与者接受观察游戏时的大脑扫描影像发现,青年人的大脑在行为监测、错误确定以及保持注意力时都能够自动执行任务,而青少年以及儿童很少用这些大脑区域。

所以这样就很好理解,低年龄层对于诱惑的抵御、冲动的克制不如高年龄层段。

这是青少年孩子的一个突出特征。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在回家之后没办法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写作业的伟大事业中。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内在自我的建设期,他们既想要脱离父母以求和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又在一次次碰壁中渴望收获家人的温暖。

他们的情绪开始多变,观察力开始敏感,更渴望触碰新的闪光点。

更何况现在都9012年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像个老年人一样安静的坐着(如果他们真是这么安静,没准你又该发愁孩子没活力了)。

“两耳不闻窗外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连成人都很难做到的境界,更何况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呢?

3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运用较多的是记忆力。

无论是从头脑中调出记忆,还是巩固加深知识点,都是在消耗孩子的记忆能力。

当家长用语言去催促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仅会产生厌烦心理,还会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会大大影响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很多研究实践都证明,生动的、充满活力的、令人愉快的体验是容易让人记住的,记忆力在没有强制外力作用时效果最好。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营里,有很多孩子跟我反映,每天一回到家,爸爸妈妈就会唠叨自己的作业。

但孩子其实上学一天下来也挺累的,可能还有在学校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好不容易回到家,想要放松下来缓一缓,也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孩子没办法清晰表达自己这样的情绪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在桌子上发呆、玩些小玩具这样的表象。

这时候,如果我们做家长的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排解掉这些负面情绪,还一味地表现出焦虑和烦躁,将孩子的情绪表象解读为孩子不好好学习,一回来就知道玩之类,反而增加了孩子开始写作业的难度。

我们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

“宝宝,妈妈之所以想催促你快点写作业,是因为担心你写作业熬到太晚,最后你要很晚才能睡。睡不够会很难受哦,你这样妈妈会心疼的。”

当孩子了解妈妈此时的唠叨,是因为担心自己写作业时间比较长从而影响到正常休息,孩子就不会和父母针尖对麦芒。

同时,孩子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妈妈,我知道你想让我马上写作业其实是担心我会影像自己的休息。但是我现在需要一点点空间,想要自己待一会儿,给我15分钟就好。你先去忙吧,给我一点时间静一静。

这时候,孩子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一定的解决方式,同时跟妈妈形成了一个约定:15分钟后,我就开始写作业。

4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呢?

01

放平心态

首先我们要放平心态,妈妈们要知道,孩子出现写作业拖拉的现象不是你家孩子有问题,是孩子本身的身心特征就是这样。

等到年龄稍长,就会得到自然的改善。当然,如果我们能够从小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对于他长大后会更有利。

02

科学陪伴与调整

然后,我们要结合孩子的青春期特征,做科学的陪伴和调整:

9—10岁

年龄9-10岁的孩子,可以首先练习孩子的“坐力”

让孩子能在20分钟之内坐住,做一个学习任务,完成后休息、听歌、玩游戏都可以。然后再进行下一个20分钟。

(参考番茄工作法,给孩子买个番茄钟没准更有趣哦~)

第二,陪读,你可以陪着孩子做同样的事。

例如:他抄课文你也可以抄。

用和孩子比赛的方式进行,孩子会觉得不那么枯燥,在这个过程中不催孩子,只是和他一起练习比之前更专心一些。

11岁及以上

11岁以上更大的孩子不愿意你陪,妈妈们可以和孩子先定时间任务,你也去做你的事情,然后与他一起看,在规定时间内任务的完成情况。

然后一起分析,重新做计划。

但过程中不打扰,不唠叨,看到孩子发呆了,就去关心一下,是不是累了,给鼓鼓劲。

孩子写作业时,妈妈也安静的读书,或者写字,营造一个专注的氛围,减少分心的环境,而不是让孩子不去留意那些环境——你越不让他留意,就是越提示他,让他们更留意。

 陪伴孩子写作业10步攻略 

另外,奉上【陪伴孩子写作业的十步攻略】,妈妈们不妨试试看:

第1步,准备。

准备分两部分,首先是生理准备,如吃零食、上厕所;其次是物理准备,让孩子自己提前把该用的学习用具都准备好。

第2步,静心。

简单的方法是深呼吸几次,不要觉得这个行为微不足道,当孩子养成习惯后,一深呼吸就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要写作业了”。

第3步,回忆。

拿出一张纸,我们把这张纸称作“回忆纸”,让孩子回忆一天讲了哪些知识,语文和数学分别讲了几个重点,把重点写在这张纸上。这个步骤相当于考试前的复习。

第4步,预计时间。

让孩子预计一下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做到心里有数,就会有紧迫感。很多家长总说孩子写作业慢,关键是没有时间标准。

第5步,记录开始时间。

让孩子自己记录开始时间,或由家长帮助记录。

第6步,正式写作业。

正式写有“三不”原则:不翻书、不打扰、不间断。

第7步,记录结束时间。

第8步,统计实际作业时间。

这有三个好处:

►①孩子建立了时间观念,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预计作业时间会越来越准确;

►②因为有了实际时间,就大致有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标准;

►③做到孩子和家长心中有数,以这个时间为标准,逐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第9步,检查作业。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而不是依赖父母帮自己检查。

另外,父母在检查孩子作业时,要遵循一个原则:不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

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

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个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己确认。

第10步,预习明天的课程。

孩子的问题,只要我们看清事实,分析原因,加以耐心都能解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我们爸爸妈妈的共情能力的。

特别是孩子的学业压力逐步增加,校园里又有各式各样的冲突矛盾需要面对,当孩子回到家的时候就特别想要放松,可是他还有大量的作业逼迫着他不能松懈啊。

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和慰藉。

父母不一定需要始终陪在孩子身边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作业动态,你只需要拿本书静静地坐着,家里就有了学习的氛围。

孩子在精神上不感到孤单,心里就有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

那些能及时读懂孩子的需要,用成熟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更能养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当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拥有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更可能获得稳定和谐的亲密关系,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