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60岁老中医是这样治疗痛风的!

司马迁在史记的《扁鹊仓公列传》里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太少。

古人如此,今天又何尝不是呢?

看看现代的很多疾病有多少是可以治好的,或者说可以痊愈的,我们所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也只能控制而已。

即便是小小的感冒,现代的人有办法吗?尤其是病毒感冒,也大都对症处理而已,新冠肺炎就是一个例子,也是给人命敲响的一个警钟!

千百年来,传统中医在治病救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民间中医更是有一些丰富的经验,为了挖掘这些宝贵的经验,岐黄君(微信daosheng2019)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

希望有经验的民间中医可以不吝赐教,分享你们的经验和见解,这一期给我们分享中医经验的是来自安徽省灵璧县贵福堂中医的陈树鹏先生,分享他治疗痛风的经验,以下是其内容,以飨读者!

常有患者在和我交流时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什么是中医治的“本”呢?《说文解字》中对“本”有一个释义: 指的是草木的根!但是,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现象也是广泛存在的,在此不做赘述。单就“中医治本”的本意来说,“本”字应该指的是疾病的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归和对症治疗的根据。

本人陈树鹏,六十岁,从事中医多年,虽然位卑学浅,但在多年的中医临床中,对痛风症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日斗胆写出来,以求同仁正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并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什么是“痛风”呢?现代“痛风”一词来源于西医的命名,中医把其归为痹症范畴。古代也有痛风一词,《灵枢-贼风》篇中就有关于对痛风的最早认识。至金元时期,李东垣、朱丹溪则首先提出了痛风一词。元代医家危亦林撰《世医得效方》苍术散云:“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步履艰苦,及腰膝臂髀大骨疼痛令人痿痹,一切脚气,百用皆效”!这样的描述与今日的痛风病的表现不是很相似吗?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手镜》中描述“痛风”与“痹症”云:“痛风血久得热,感寒冒湿,不得运行,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朱丹溪又在其另一本专著《格致余论》中云:彼痛风者,大率皆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或偏取凉,或卧当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做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现代医学上的痛风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关于痛风的论述古今虽有区别,但其症状的临床表现古今类似。从临床上看,痛风多以中老年为多,尤其是生活优越,形体丰腴之人尤多,其关节肿痛,夜半为重,甚则关节溃破,流脂溢液,病因多是其平时多食膏脂美酒,鱼肉蛋奶,这些食物多生湿、浊、痰、瘀,容易壅滞三焦,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致使邪毒瘀阻于经脉、血脉之中,不得泄化,此邪浊久积不散,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先后二天既以受损,则多病蜂拥而至,结果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此不必一一赘述了,故此余称“痛风”为“毒痹”应该是有其道理的!

痛风的病因既以明确了,治疗上就应以因为本,以定治疗方向。痛风虽有痹症的基本表现,也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候。但他与痹症的关节肿痛治疗方向应有大异!原因是它们发病的原因大不相同!痹症的成因多为“风、寒、湿”邪所致,治疗上多以“祛风,散寒,化湿”等对症之法多可取效,这类方剂甚多不再赘述。而痛风的成因则不然,他是体内的“痰、湿、瘀、浊”毒邪积聚难以泄化而致!如果套用“祛风,散寒,化湿”之法治疗痛风岂不是文不对题,永无愈期吗?所以在痛风的治疗上,我采取三管齐下的手段,大部分患者都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取得了良效!

一曰快速打通泄毒通道,重用土茯苓、威灵仙、泽泻等泄毒良药。可迅速消肿止痛使患者的疼痛和睡眠立即改善。

二曰重用活血化瘀药。在泄毒的同时,重用赤芍、桃仁等,促使积聚的痰、浊、瘀、阻快速溶解,加快代谢,可明显的降低血尿酸的指标。

三曰根据患者体质阴阳盛衰的不同,加大对症药物的投入。体阳者多用水牛角等,体阴者,多用桂枝,体实者多用大黄(焗服),体虚者多用生芪等,无论怎样的加减用药,通络止痛,泄浊化瘀的主治方向,始终坚持不动摇。下面看一个病例:

李某某,男,65岁,宿州灵璧西关批发市场无名商行老板。2020年6月11号初诊,主诉足大趾痛疼,夜来痛甚难以入眠,三年之久,反复发作,服用其他药品不能控制,求治于中医。病史:多年以来,因职业特点,酒局频繁,多食膏脂、海鲜水产家常便饭。病起于三年多前出差在外,因受寒袭,足趾疼痛,初未在意,久之,寒来暑往,疼痛多发,越来越重,多在酒食之后发作频繁。近来,由足趾肿痛牵连脚踝,红肿如大萝卜,入夜痛剧,某医曾开西药服之,服后胃不舒服,痛感更剧,加量服用西药,亦未能止痛,且饭后欲呕。求治于余。

查体:形体矮胖,手指痛轻微,足趾痛疼果如所言,入暮为剧,口苦,脉:弦,微数,苔:微黄,腻,体检显示血尿酸数值为850,诊断:毒痹(痛风) 。 治疗:化瘀,泄毒,通络止痛。处方:土茯苓100g,水牛角45g,泽泻25g,川牛膝30g,苍术20g,土元10g,止痉散2g(冲服)…………等三剂观效。

6月14号二诊,首诊得效!药后痛肿皆减,夜来痛微,脉:弦,苔:淡薄,既已得效,守方继投,略作加减,土茯苓减为60g,去川牛膝,苍术,加桑枝30g,五剂。

6月18号三诊,肿痛皆消,步履轻松来诊,痛苦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嘱其禁食海鲜、水产、动物内脏及膏粱酒水等食物,又投以辅助先天之方,培养正气,以逐余邪尽出。10日后回访,已愈。

中医治本之说无不是根据病因的分析判断,找出治病的支点而对症治疗!中医也只有从根本治疗才能取得优于其他医疗的治疗成果。如果中医放弃了对病因的独立思维和判断,放弃了从本治疗的原则,跟着某些医疗病名起舞,中医的复兴只能是《一千零二夜》的故事啦!

一家之言,不足为法。敬希同仁不吝赐教,是为欣幸!陈中医电话(微信):18726250811。

感谢陈先生的不吝分享,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也欢迎广大民间中医献计献策,分享经验,一起传播中医,让更多人认识和爱上中医!

(0)

相关推荐